解放戰爭全記錄 - 第1章

王樹增

-------------------------------------------------------------

☆本文由早安電子書網友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僅供預覽,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請勿用於商業行為,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早安電子書☆

☆http://www.zadzs.com☆

-------------------------------------------------------------

解放戰爭全記錄第一卷-和戰之間

總序

  楊成武

  1999年8

月16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2周年。10月

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也是全國解放戰爭勝利50周年。這都是值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熱烈慶祝的日子。

  全國解放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推翻以國民黨蔣介石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而進行的一次偉大的人民革命戰爭。這場戰爭同以往歷次革命戰爭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它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革命力量同以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代表的反革命力量,在十年內戰、八年抗戰之後進行的最後決戰。其成敗,決定着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要麼在中國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要麼使中國繼續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這一特點決定了這是一場很複雜、很激烈、很艱苦的戰爭。

  抗戰勝利後,由國民黨出人,美國出錢出槍出軍事顧問幫助蔣介石發動了一場反革命內戰。因此,人民解放軍面臨的主要作戰對象和作戰任務,不但要打敗數百萬國民黨軍隊,而且要隨時準備粉碎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帝國主義可能的直接武裝干涉。

  它是一場大規模的正規戰爭。四年中,人民解放軍共進行了130

多次較大規模的戰役,戰場之廣闊,作戰形式之複雜多樣,戰役戰鬥之頻繁激烈,以及作戰雙方投入人力、物力之巨大,在中國近代戰爭史上都是空前的。

  它是一場空前廣泛而深入的人民戰爭。這場戰爭的正義性,不僅決定了人民解放軍具有無堅不摧的英勇氣概,而且贏得了人民群眾最廣泛的擁護和支持,使國民黨反動派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解放軍經過歷時四年的艱苦作戰,共殲滅國民黨軍873餘萬人;隨着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人民解放軍也得到空前發展,總兵力達到

550萬人;解放了除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西沙、中沙、東沙、南沙及香港、澳門等島嶼以外的全部國土;在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凱歌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

1日宣告誕生。

  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標誌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戰爭,經過20多年的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徹底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這一偉大事變,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的一個偉大轉折,給世界歷史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全國解放戰爭之所以在短短的四年中就能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有其深刻的原因:一是有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指導。經過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鍛煉的人民解放軍統帥部——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指導戰爭的經驗,形成了把馬列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軍事思想,它自始至終指導着全國解放戰爭,是贏得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同時,為適應解放戰爭的新形勢,毛澤東主席又提出了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戰術,使毛澤東軍事思想在解放戰爭中得到極大的豐富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永遠是我軍建設和作戰的理論指南。

  二是人民解放軍廣大指戰員英勇奮鬥的結果。人民解放軍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惟一宗旨的軍隊。通過強有力的政治。作,「使其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嚴格的紀律和良好的內外部關係,具有無堅不摧的戰鬥力。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付出了重大代價,共損失152

萬人,其中犧牲26萬餘人;湧現出了王克勤、董存瑞、梁士英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和」臨汾旅「、」濟南第一團「、」塔山英雄團「等一大批英雄集體,並且培養了一大批能駕馭戰爭。智勇雙全的優秀指揮員。解放戰爭的勝利,是全軍指戰員前仆後繼、不怕犧牲、英勇奮鬥的結果。

  三是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經過土地改革後的解放區人民,高度發揚了生產和支前的積極性,為解放戰爭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戰爭中,僅農民、工人、學生志願參軍的人數就達Zto

萬之多,僅三大戰役中支前的民工就達800

萬之多。國民黨統治區人民,最廣泛地聯合在一起,形成了反美反蔣的第二條戰線,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區軍民的鬥爭。全國各族人民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偉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軍又走過了50年的光輝歷程。50年來,在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統率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我軍忠實履行職責,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多次勝利地進行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用青春和熱血,保衛了祖國的領土、領空、領海的安全和海洋權益,維護了祖國的尊嚴。進行抗美援朝、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等鬥爭,積極參加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有力地維護了亞洲及世界和平。我軍在勝利完成保衛祖國任務的同時,還不避艱險,勇挑重擔,為建設祖國作出了重大貢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軍隊自覺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大力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特別是在人民群眾遇到洪水、地震、風暴、大火等嚴重災害的時候,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赴湯蹈火,奮勇當先,哪裡有災情,就出現在哪裡,全力搶救和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深情愛戴與讚頌。

  72年的歷史證明,我軍始終以對革命事業的耿耿丹心,以對黨和人民的無限赤誠,經受住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經受住了苦與樂、得與失的考驗,歷盡艱難,百鍊成鋼,成為舉世無雙的英雄之師、勝利之師、文明之師。回顧我軍72年的發展歷史,可以得出兩個基本結論:一是「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都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二是我軍永遠是一支「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國家,忠於社會主義」的軍隊,不愧為中國人民革命的中流砥柱,不愧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不愧為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不愧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

  在紀念建軍72周年和建國50周年的時候,軍事科學院長期從事解放戰爭史研究的同志組織編寫、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五卷本(解放戰爭全記錄)叢書,可喜可賀。我作為解放戰爭的親歷者,讀後倍感親切,相信它對於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定會大有裨益。

  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世紀之交,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流,但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天下並不太平。中國正處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歷史時期。黨的十五大全面制定了中國邁向新世紀的行動綱領,把鄧小平同志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中國政府已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人民解放軍已經進駐香港,澳門即將回歸,台灣也必將與祖國大陸實現統一。我軍作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在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祖國統一方面負有重要責任。

  我軍要肩負起神聖使命,就必須高舉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偉大旗幟,堅決貫徹執行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軍委關於加強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國際戰略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時期,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社會環境裡,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給世界軍事領域帶來深刻變革的背景下,積極探索軍隊建設和未來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堅定不移地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大力推進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努力掌握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本領,全面提高部隊的戰鬥力,為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和騰飛作出更大的貢獻。

  附:楊成武同志,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福州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代理總參謀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前言

  全國解放戰爭,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的最後決戰,它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戰爭的禮炮,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在建國50周年前夕,我們編寫出版(解放戰爭全記錄)叢書,旨在頒揚這場波瀾壯闊的人民革命戰爭,揭示舊中國滅亡、新中國誕生的歷史必然性,作為向共和國50華誕的獻禮。

  本叢書按解放戰爭的進程,共分五卷。

  卷一(1945年9

月——1946年6

月):《和戰之間》。主要回答全面內戰是如何爆發的。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錯綜複雜。國際上:美國堅持「扶蔣反共」政策;蘇聯也認為中共應解散軍隊,與國民黨達成某種協定。在國內,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大眾同美國支持下的國民黨反動集團的矛盾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從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出發,主張以和平方式逐步實現中國的社會政治改革,建立一個和平、民主、獨立的新中國。而國民黨蔣介石則堅持內戰、獨裁、賣國政策,企圖在美國的支持下,用戰爭手段消滅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民主力量,建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這是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大決戰。

  在抗日戰爭結束之際,由於蔣介石立即發動內戰還有很多困難,遂於1945年8

月下旬起與中共中央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重慶進行談判,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隨後又召開了由各黨派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國共談判代表簽訂了自1946年1

月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戰今。然而,國民黨對已達成的協定、協議毫無誠意,在日偽軍的接應和美國幫助下,迅速將大量兵力調往華北、華東、東北地區,搶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對解放區實行分割包圍,以伺機發動內戰。

  中國共產黨採取「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方針。從1945年10月至次年1

月,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上黨、邯鄲、綏遠和津浦路徐濟段等戰役。與此同時,人民軍隊逐步實行由抗日游擊戰到國內正規戰的軍事戰略轉變,加緊調整戰略布局,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決定在收縮南方戰線的同時,迅速從山東、華中等地抽調八路軍、新四軍主力10萬餘人,加上兩萬幹部,海陸並進開入東北,力爭先機控制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東北。

  從抗日戰爭勝利到全面內戰爆發這段時間,人民解放軍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爭取和平民主,立足長期戰爭,挫敗了國民黨軍向解放區的進攻,推遲了全面內戰爆發的時間。同時,加強了部隊建設,從各方面做好了應付全面內戰的準備。

  卷二(1946年7

月——1947年2

月):《力挽狂瀾》。主要敘述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的戰鬥歷程。

  全國解放戰爭初期,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懸殊。在此情況下,國民黨軍採取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向各解放區實行全面進攻。蔣介石狂妄宣稱,在三至六個月內消滅關內人民解放軍。當天空烏雲翻滾的時候,中共中央堅定地指出;「我們必須打敗蔣介石,我們能夠打敗蔣介石」。毛澤東在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極大地增強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打敗國民黨軍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中共中央軍委制定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即依託解放區的有利條件,實行內線作戰,以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1946年6

月,國民黨軍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以進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對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解放區軍民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奮起抗擊,開始了全國解放戰爭。

  中原解放軍遵照中共中央「立即突圍」的指示,主力分兩路向西突圍,勝利完成戰略轉移;華東野戰軍採取打一仗,殲敵一部,後退一步,「邊打邊走」的戰法,以暫時放棄蘇北。魯南解放區大部城鎮為代價,先後取得了蘇中、宿北、魯南和萊蕪等戰役的勝利;晉冀魯豫野戰軍採取集中主力,避實擊虛,在大步進退中調動並各個殲敵的戰法,在冀魯豫和豫北方向,先後取得了出擊隴海路、定陶、巨金魚和聞夏、同蒲、臨浮等戰役的勝利;晉察冀和晉綏軍區解放軍先後發起大同、張家口、易滿、保南等戰役;東北民主聯軍採取堅持南滿、,鞏固北滿、南北滿密切配合作戰的方針,先後取得了新開嶺戰役和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的勝利。

  全面內戰爆發後的頭8

個月,人民解放軍經過大小160

余次作戰,共殲滅國民黨軍66個師(旅)計71萬餘人,打破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蔣介石企圖速戰速決消滅人民革命力量的計劃成為泡影。

  卷三(1947年3

月——1948年6

月):《中原逐鹿》。主要記錄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重點進攻,並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使中國革命戰爭發生偉大轉折的情況。

  國民黨軍從1947年3

月開始,改取重點進攻方針,即集中兵力進攻解放區東西兩翼——山東解放區和陝甘寧解放區。企圖首先壓迫華東野戰軍至膠東狹窄地區消滅之,以解除對南京、上海的威脅;攻占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延安,消滅西北解放軍,以影響中外,振奮士氣。

  人民解放軍繼續執行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在內線英勇作戰。陝北戰場,西北解放軍以不及國民黨軍十分之一的兵力,採取「蘑菇」戰術,連續取得青化、羊馬河、幡龍鎮三戰三捷,穩定了陝北戰局;山東戰場,華東野戰軍在魯南、魯中地區實行「要龍燈」式的高度機動迴旋,先後進行了臨蒙路、泰安、孟良崗等戰役,全殲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沉重打擊了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在其他戰場上,人民解放軍轉入了戰略性反攻。晉冀魯豫野戰軍發動豫北攻勢和晉南攻勢;晉察冀解放軍發起正太、青滄、保北戰役;東北民主聯軍發動夏季攻勢。這一切,為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7年6

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毅然作出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決策,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軍占領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以一部分主力和廣大地方部隊繼續在內線作戰,殲滅內線敵人,收復失地。

  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突破黃河天險,發起魯西南戰役,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隨即千里躍進大別山;陳賡、謝富治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太岳集團於晉東南強渡黃河,挺進豫西;陳毅、粟裕率華東野戰軍主力越過隴海路南下,挺進豫皖蘇邊區。劉鄧、陳謝、陳粟三路大軍縱橫馳騁於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西起漢水、東迄大海的廣大地區。至1947年底,共殲國民黨軍20萬人,解放縣城近百座,調動和吸引了國民黨軍南線主力,迫使重點進攻陝北、山東的國民黨軍主力回援,並使中原地區由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的重點後方變成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

  在三路大軍挺進中原的同時,內線的西北、山東和晉冀魯豫、晉察冀、東北等戰場上轉入了戰略反攻和進攻。西北野戰軍發起榆林、沙家店、延清、黃龍等戰役,徹底結束了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進行了膠東保衛戰,收復膠東腹地,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晉察冀解放軍舉行清風店、石家莊戰役,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秋季攻勢作戰,迫使東北國民黨軍退縮於錦州、瀋陽、四平、長春、吉林等城市及其附近地區,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到1947年底,戰爭已經主要地不是在解放區內進行,而是在國民黨統治區內進行,國民黨軍被迫由戰略進攻變為「全面防禦」。人民解放軍總部於1947年10月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正式向全國人民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12月,毛澤東完整地提出了著名的十大軍事原空前的秋季攻勢。華東野戰軍於9



16

日發起濟南戰役,僅8

天時間,就攻克了國民黨軍重兵堅固設防的大城市濟南,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東北野戰軍於9



12

日至11月2

日舉行遼瀋戰役,殲滅國民黨東北「剿總」衛立煌集團47萬餘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遼瀋戰役的勝利和東北全境的解放,使東北野戰軍百萬大軍由一支區域性部隊變成全國性的戰略機動部隊,東北解放區成為一個統一的、鞏固的戰略總後方,這對於奪取戰略決戰的全面勝利,以至於對全國的解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遼瀋戰役的勝利,加上濟南等戰役的勝利,使戰爭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總兵力下降到290

萬人,人民解放軍增長到310

萬人,人民軍隊不但質量上早已占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占了優勢。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指出:這樣,就使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為加速戰略決戰的進程,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聯合作戰,從11月6

日至翌年1

月10日舉行淮海戰役,殲滅國民黨徐州「剿總」劉峙集團55萬餘人。至此,南線國民黨軍的精銳主力已被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均獲解放。淮海戰役勝利後,人民解放軍兵臨長江北岸,國民黨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等地已處於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為就地殲滅華北傅作義集團,中央軍委今剛剛結束遼瀋戰役的東北野戰軍不經休整立即入關,會同華北部隊進行平津戰役。從*月四日至翌年1



31

日,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華北「剿總」傅作義集團52萬餘人,華北除少數幾個國民黨軍孤立據點外均獲解放,並創造了北平、天津、綏遠三種解決原則,高度概括了人民軍隊20年的戰爭經驗,進一步完善了人民解放軍的戰役戰術原則。

  為繼續發展戰略進攻,中原地區解放軍三路大軍密切配合作戰,先後進行了洛陽、宛西、宛東、豫東、襄樊等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在中原的防禦體系,使中原解放區得到進一步鞏固;華東野戰軍內線兵團分別發起膠濟路西中段、津浦路中段戰役及益林、鹽南、出擊隴海路東段等戰役,使山東地區除濟南、青島等少數據點外均獲解放,並重新開闢了威脅京、滬地區的蘇北戰場;西北野戰軍先後發起宜川、西府、隴東戰役,收復延安等地;東北人民解放軍發起冬季攻勢,將東北國民黨軍壓縮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聯繫的城市內;晉察冀和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分別舉行平漢路北段破擊戰、察南綏東和臨汾、晉中等戰役,解放華北大片土地。

  至1948年6

月,人民解放軍徹底打破了蔣介石將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的反革命方針,粉碎了其所謂的全面防禦和分區防禦,各解放區連成一片,並創造了新的中原解放區。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是中國革命戰爭的偉大歷史性轉折。

  卷四(1948年7

月——1949年1

月):《揮師決戰》。展現人民解放軍發起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奪取戰爭的決定性勝利的宏偉場景。

  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後,敵我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不失時機地作出打大殲滅戰、攻占大城市、殲敵重兵集團的重大決策。1948年9

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提出全黨的戰略任務是:建軍500

萬,在大約五年的時間內(從1946年7

月算起),殲敵正規軍500

個旅(師)左右,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自1948年9

月開始,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發起規模決國民黨軍的方式。

  1948年9

月至1949年1

月,人民解放軍連續進行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略性戰役,殲滅國民黨軍154

萬餘人,蔣介石賴以支撐內戰的全部精銳部隊被殲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堅實基礎。

  卷五(1949年2

月——1950年6

月):《風捲殘雲》。主要反映人民解放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渡長江,席捲東南、西北、中南、西南,解放全國大陸的輝煌歷程。

  戰略決戰結束後,國民黨軍約200

萬殘餘兵力,分布在新疆到台灣的漫長戰線上,在戰略上已無法組成有效的防禦。國民黨經濟崩潰,政治上四分五裂。在此形勢下,國民黨反動派從1948年底起,發動新的和平攻勢,以圖保存殘餘力量,取得喘息時間,然後捲土重來,撲滅革命力量。

  中國共產黨及時揭露了美蔣反動派的假和平陰謀,號召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將革命進行到底;並確定了向全國進軍的指導方針,即:必須靈活運用天津、北平、綏遠三種方式解決殘餘國民黨軍;在黨的工作重心已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並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新時期,人民解放軍的進軍過程將是先占城市,後占鄉村,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個戰鬥隊,同時又是一個工作隊,除作戰外,還應擔負經營和建設新區的任務;作戰中採取大迂迴大包圍的方針,以主力大膽從兩翼迂迴到敵深遠後方,斷其退路,在敵縱深合圍而殲滅之。

  1949年4



1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和以張治中為首的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舉行和平談判。15日,雙方擬就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協定上簽字。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在本書即將付梓際,我們要特別感謝人民解放軍上將。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成武同志為本書作序,使本書增色不少,並給我們以極大的鞭策和鼓舞。還要感謝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的專家學者認真審稿,嚴格把關;要感謝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領導和李洪烈副編審對本書的鼎力支持與幫助。同時,在本書編寫的過程中,各卷作者認真學習研究並參考使用了現有的多方面的圖書、資料,在此,謹向有關作者、編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周宏雁、姜鐵軍1999年6

月於北京

第一章

和平到來的時刻

  1.巨大犧牲換取的和平

  中國的抗日戰爭以及包括中國抗戰在內的世界反法酉斯戰爭進行至1945年後,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德國法西斯迅速崩潰,日本帝國主義的處境也越來越困難。

  在歐洲戰場上,蘇聯紅軍自1

月12日起,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喀爾巴仟山的1200公里長的戰線上,對德軍展開了全面的進攻。其間,美、英軍隊也從萊茵河地區向德國腹地進攻。4

月30日,希特勒在絕望中自殺。5

月2

日,蘇軍攻克柏林。5

月8

日,德國無條件投降。與此同時,意大利人民在北部起義,墨索里尼企圖逃跑,被游擊隊活捉並處以死刑。至此,德、意法西斯完全垮台。

  在亞洲太平洋戰場上,中國和美、英等同盟國軍隊也取得了重大勝利。

  在中國敵後戰場上,從1

月開始,敵後軍民的春季攻勢普遍展開。在晉察魯豫邊區,其所轄的八路軍冀魯豫軍區部隊先後發起大名城進攻戰、南樂戰役;太行軍區部隊先後發起道清戰役、第二次豫北戰役、沁源圍困戰等戰役。

  在山東軍區,其下轄的魯南軍隊和魯中軍區等部隊在泅水縣地區對日偽軍發起進攻;膠東軍區給予偽軍趙保原部以毀滅性的打擊、魯中軍區部隊等發起了蒙陰戰役;濱海軍區部隊在諸城以東和灨榆外圍地區對日偽軍展開進攻;渤海軍區在壽光東北侯鎮與羊角溝一線發動進攻。

  在晉察冀邊區,其所轄的冀晉軍區部隊連續攻克和收復失地;冀察軍區部隊等先後收復了平西的紫荊關等地,並開闢了大片新區;冀熱遼軍區部隊開展了對偽滿軍的戰役;冀中軍區部隊發起任河、文新、安饒戰役。

  八路軍晉綏軍區也發起了強大的春季攻勢。

  在華中敵後戰場上,新四軍蘇北所部向偽軍孫良誠部出擊;新四軍第3

師集中主力發起阜寧戰役;蘇中軍區於2

月下旬在興化、高郵、寶應地區發動攻勢;淮北、淮南的新四軍部隊也在各自區域向日偽軍發起進攻;新四軍鄂豫皖湘贛軍區部隊由大悟山。確山向隨縣以南、信陽西南的日偽軍後方挺進,恢復和擴大了解放區;新四軍皖江軍區部隊對蕪湖地區的日偽軍發起進攻;蘇浙軍區分別向敵後莫干山、天目山及四明山以西挺進,鞏固和擴大了蘇浙皖邊根據地。

  在華南戰場上,東江縱隊向廣九鐵路展開破襲戰,並挺進粵北,開闢新區;珠江縱隊解放了珠江三角洲許多地區,並鞏固了五桂山根據地;中區縱隊向陽春、陽江地區挺進;南路游擊隊開闢了有10萬人口的游擊區;瓊崖縱隊在作戰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根據地。

  繼春季攻勢後,敵後軍民的夏季攻勢又於同年5

、6

月間發動。

  在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冀魯豫軍區部隊於5

月中旬發起東平戰役;5

月至6

月間,太岳軍區在晉南地區發動攻勢;太行軍區發起安陽戰役並於7

月擴大戰役規模。八路軍冀魯豫軍區部隊為配合安陽戰役在平漢路東側發起攻勢。與此同時,還向微山湖以西地區進擊;山東軍區在夏季攻勢作戰中以進攻膠濟鐵路東段為重點,其所屬的魯中、濱海軍區部隊在大量殲敵之後還發起討伐偽軍的戰役。與此同時,渤海軍區在膠東軍區一部配合下再次發起討伐壽光地區偽軍戰役;魯南軍區與濱海軍區、魯中軍區一部配合發動臨(沂)費(縣)邊戰役、鄭(城)馬(頭)戰役和討伐偽軍戰役戰鬥。6

月,渤海軍區還發起蒲(台)濱(縣)等戰役;膠東軍區部隊於6

月下旬即展開新的攻勢作戰。

  晉察冀軍區的夏季攻勢,以攻擊平綏鐵路和錦(州)承(德)鐵路以南地區為主要目標。其所屬的冀晉軍區等發起雁北戰役;冀察軍區等發起察南戰役;冀熱遼軍區發起熱遼戰役;為配合熱遼戰役,冀中軍區發起子牙河東戰役和大清河北戰役、德石路戰役、安(新)博(野)蠹(縣)戰役;晉綏軍區的夏季攻勢以奪取忻(縣)靜(樂)、神(池)義(井)公路為重點。

  在華中敵後戰場上,新四軍第4

師兼淮北軍區發起宿南戰役和淮寧戰役;新四軍蘇北、蘇中軍區部隊繼續攻擊偽軍孫良誠部;淮南軍區部隊和皖江軍區部隊和新四軍第5

師兼湘鄂豫皖軍區即發起了對日偽軍的攻勢。

  在華南,華南抗日游擊武裝也趁日偽軍防線縮短之機積極展開對日偽軍的作戰。

  敵後戰場1945年的春、夏季攻勢,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僅八路軍、新四軍部隊即殲滅日偽軍16萬餘人,攻克和收復縣城61座,擴大解放區20萬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約1000萬,將日軍進一步壓縮至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線周圍及沿海重要地區,為全國規模的大反攻創造了條件。

  在正面戰場上,1945年春,國民黨軍73.5萬人及中國空軍第4

、第11大隊和中美混合團飛機1000餘架,與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2集團軍、第110

、第115

師團、坦克第3

師團、步兵第5

、第11旅團、騎兵第4

旅團以及豫西地區隊、吉武支隊、軍直轄部隊在豫西鄂北作戰(老河口戰役)。是役,日軍雖然占領了老河口飛機場及豫西地區,但被殲1.5

萬餘人,付出了相當代價。

  豫西鄂北戰役尚未結束,日軍又以5

萬餘兵力,於4

月發起以占領芷江飛機場為目的的湘西戰役。國民黨軍共9

個軍26個師(其中15個美械師)的兵力對進犯日軍以有力打擊。據日軍戰史載,日軍在這次戰役中,戰死者占2.4

%,戰傷者占4.8%,生病者占9

石%,死傷病總計2

萬餘人。至此,正面戰場開始由防守轉向反擊,與敵後戰場遙相呼應,展開了對日軍的局部反攻。

  同年4

月,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為完成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制定的代號為「白培計劃」的總反攻計劃,開始進行反攻準備。此間,日軍開始從廣西撤退,中國軍隊即實施跟進追擊,並發起桂柳反擊戰,全部收復了桂柳地區。

  在中國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對日軍展開局部反攻之際,從1945年3

月9

日起,美國對日本本土展開了新的戰略轟炸。至6

月15日止,美軍對日本東京、川崎、名古屋、大坂、橫濱和神戶6

個大工業城市進行了19次大規模轟炸。此階段的轟炸先後出動B29

型轟炸機6000餘架次,投擲燃燒彈4

萬餘噸,炸毀工業區n

余平方公里,使這些城市遭到嚴重破壞。

  從6

月開始,美軍對日本的中小城市也進行了轟炸。據統計,是年1

至8

月,美軍共出動B

-29型轟炸機3.3041架次。到戰爭結束時,共有98個城市遭到轟炸,橫濱、名古屋。皈神三大城市市區分別被燒毀56%、52%、57%,中小城市福井燒毀96%,甲府、濱松、日立等地也被燒毀70%以上,給日本造成嚴重的損毀。

  美國人和英國人在歷史上一直善於將武力威懾與政治施壓結合起來使用。據有關史料記載,1945年7

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邱吉爾獲得美國在新墨西哥州試驗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後,均認為在使用這種威力極大的原子武器前,美英兩國必須聯合中國,先向日本提出一個正式的警告。

  經美、英兩國徵得中國同意後,才有1945年7

月26日的中美英三國向全世界發表的著名的(波茨坦公告)。

  為了在蘇軍參戰之前造成美國戰勝日本的印象,遏制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影響,確立戰後對蘇戰略優勢,美國於8

月2

日下達了投擲原子彈的命令。8

月6

日11時45分,美國攜有原子彈的飛機從提尼安島起飛,8

時左右飛抵廣島上空,於8

時15分扔下了第一顆原子彈。隨着猛烈的閃光,劇烈的爆炸,巨大的煙柱騰空而起,強大的衝擊波和地上的熊熊大火,使整個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

  據美國方面資料稱,廣島死亡及去向不明者達71379

人,傷68023

人,合計139402人。日方資料說共死亡118661人,占總人口310081的38%;傷79130

人,生死不明者3677人,占總人口的25%;受害者合計201468人,占總人口的63%。

  按照預定的計劃,美國的第二顆原子彈應於8

月11日投在日本小倉。由於氣象的原因,決定提前到9

日投擲。但是9

日這天小倉的氣象情況仍然不好,美機3

次進入該地區都未發現目標,於是臨時決定投在長崎。10時8

分,美機在長崎上空扔下了第二顆原子彈。由於長崎地處山谷,所以遭受的損失較廣島要小,但死傷仍在7

萬人以上。

  由於美國投了兩顆原子彈,因此在戰後,美國一再聲稱是這兩顆原子彈才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事實上,當時的日本法西斯已經處於窮途末路了,投擲原子彈固然是促使日本投降的一個因素,但只是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進程而已。因此,不應過分誇大這兩顆原子彈的作用。

  蘇聯與日本是宿敵。

  中美英三國(波茨坦公告)發表後,日本仍然把希望寄托在蘇聯身上,企圖通過蘇聯的斡旋,在對日本有利一些的條件下結束戰爭。然而,這只是日本的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