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全記錄 - 第2章

王樹增

  8

月5

日,斯大林讓莫洛托夫於8

日接見日本駐蘇大使佐藤,交給了他蘇聯對日宣戰的宣言,要佐藤通知日本政府。該宣言指出:美、英、中三大強國今年7

月26日關於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已被日本拒絕,因此日本政府要求蘇聯調解遠東戰爭的建議已失去一切根據。鑑於日本拒絕投降,盟國建議蘇聯政府參加反對日本侵略的戰爭,這樣使戰爭結束的時間更加接近,減少犧牲者的數目,並加速一般和平的最早恢復。蘇聯政府忠實於其對盟國的義務,接受了盟國的建議,並參加國今年7

月26日的公告,……由於以上各點,蘇聯政府宣布:從明天即8

月9

日起,蘇聯將認為其本身已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

  蘇聯的宣戰對日本真如一個晴天霹靂,日本企圖爭取蘇聯為居間人結束戰爭的最後一線希望徹底破滅了。

  這次作戰,是蘇軍在占絕對優勢的條件下發起的。為了參加對日作戰,蘇聯紅軍以80個師的陸軍、2.6

萬餘門火炮、55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車)、3800餘架飛機。500

余艘軍艦(艇)和15m

余架海軍航空兵飛機,總計達150

余萬人的強大兵力,準備從西、東、北3

個方向,同時向日本關東軍發起攻擊,並在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實施登陸作戰。蘇軍與日軍的對比為:總兵力1.6

:1

,火炮5.2

:1

,坦克和自行火炮34.4:1

,作戰飛機25.3:1

,艦艇23.8:1.從8

月9

日零時蘇軍發起對日作戰,至9

月2

日日本正式簽訂投降書,歷時24天。蘇聯把這次戰略性進攻戰役稱之為「遠東戰局」。中國史學界則一般稱其為遠東戰役。是役,包括5

個戰役,即:在中國東北地區進行的3

個進攻戰役、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登陸戰役。

  此時的日本關東軍轄有第一、第三方面軍、6

個集團軍和1

個航空軍,共24個師團、12個旅團,約70餘萬人,並擁有火炮5000餘門,坦克160

輛,飛機650

架。另有偽滿軍和偽蒙軍20餘萬人,日偽軍總兵力近100

萬。在邊境線上,關東軍建有17個建築地域(東面8

個,北面5

個,西北面2

個,西南面2

個),總長1000餘公里,共有8000餘個永久性工事和土木建築的發射點,具有較強的防禦能力。

  按照日軍大本營的估計,蘇聯軍隊起碼要到9

月底或者更晚一些時間,才能夠集中足夠的兵力發起進攻,並判斷主要進攻方向是蘇聯的遠東濱海地區,因此日軍的防禦重點應在中國東北東部方向。

  7

月5

日,日本大本營確定了如下的關東軍對蘇作戰方針,該方針是:……利用滿洲廣闊地域粉碎敵之進攻;不得已時,也要搶守長春一大連線以東、長春一圖門線以南要地,堅持長期作戰。

  依據以上方針,關東軍將第一方面軍約24萬人布置在中國東北東部;將獨立第4

集團軍約10萬人布置在東北的北部和西北部;將第3

方面軍約20萬人集結在長春、瀋陽地區作為機動力量;將原17方面軍約ZI萬人布置在朝鮮境內,作為戰役預備隊。

  但是,出乎日軍預料,蘇軍將打擊重點放在了關東軍兵力薄弱的中國東北西部方向。蘇軍組成了3

個方面軍,共11個合成集團軍、1

個坦克集團軍、l

個騎兵機械化集群、3

個空軍集團軍、3

個防空集團軍、太平洋艦隊和黑龍江區艦隊也參加了戰役。並組成遠東蘇軍總部,以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為總司令。具體部署由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為司令員的後貝加爾方面軍,從西部向瀋陽、長春方向突擊,同時在張家口、承德和海拉爾、齊齊哈爾兩個方向實行輔助攻擊;以麥列茨科夫元帥為司令員的遠東第一方面軍,從東部興凱湖東南地區向綏芬河。牡丹江方向突擊,爾後向吉林、哈爾濱推進;以普爾卡耶夫大將為司令員的遠東第二方面軍,從北面沿松花江向哈爾濱方向突擊。其戰略目標是迅速奪取瀋陽、長春、哈爾濱、吉林,切斷關東軍與中國派遣軍的聯繫,以及中國東北與朝鮮的聯繫,殲滅關東軍主力,占領中國東北全境。

  8

月9

日凌晨,漫長的東北中蘇邊境線上,仍像往日一樣寂靜。

  9

日零時,蘇軍各部隊先後發起攻擊。地面上,蘇軍的坦克集群向關東軍陣地猛撲而來,天空中,蘇軍的遠程轟炸機轟鳴而過。日本士兵在這強大的進攻面前已經暈頭轉向。

  1

時30分,蘇軍的轟炸機群已遠程攻擊至偽「滿洲國首都」和關東軍司令部所在地長春上空。爆炸聲、防空警報聲。人群的哭喊聲交織在一起,長春一片混亂。

  此時,關東軍總部不斷收到來自各方向的告急電報。留守關東軍總部的總參謀長秦彥三郎中將即下令總部遷往長春郊區的南嶺地下指揮所。這個地下指揮所是日軍1942年修建的。由於從未使用過,故積水嚴重無法使用,秦彥三郎只得命令部屬再返回長春總部。

  這一天13時,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大將從大連乘飛機回到長春,他是來收拾最後局面的。山田乙三在總部僅停留片刻,就趕往偽滿皇宮,對博儀說,關東軍總部準備遷往中朝邊界的通化,並勸博儀遷往臨江。

  10日,日軍大本營發出大陸令第1378號文件,令關東軍擊破蘇軍進攻,並下達大陸指第2539號指示,正式允許關東軍總部實施轉移。在倉促的準備下,關東軍總部於12月開始向通化逃亡。由於全軍指揮中斷,關東軍處於極度混亂之中。

  蘇軍參加遠東戰役的部隊,比較昔日的裝備又高了一個水平。這些部隊許多是在攻克柏林後從西線調來的精銳紅軍部隊,他們擅長大兵團協同作戰,運用多路機動迂迴戰術,步。炮、坦、空密切配合,充分顯示了現代化武器裝備的強大威力。其炮火之猛,坦克集群衝鋒之快,都是關東軍從未見過的。

  蘇軍的攻勢如排山倒海,銳不可擋。至8

月14日,蘇軍僅用6

天時間,就在不同的方向上推進了50至500

公里左右,完成了對瀋陽、長春、吉林、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日軍的分割包圍。其西線右翼方面的攻擊部隊,於14、15日占領了多倫和張北。

  8

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當日,在關東軍總部最後一次會議上,還有人叫喊要把戰爭打下去。秦彥三郎流着淚說:「我們作為軍人,除了服從天皇的命令以外,不能設想還有什麼盡忠之道。不遵奉詔書的永遠是亂臣賊子。主張抵抗到底的人最好先把我們的頭顱砍掉,然後再去!」此外,總司令山田也同意投降,於是沒有人再反對了。16日,關東軍接到大本營第1382號電令,即向其所部下達了停戰命令,但關東軍並未停止抵抗。蘇軍於16、17日相繼占領扎蘭屯、挑南、通遼、赤峰等地。17日,關東軍總司令向蘇軍遠東軍總司令提出停戰建議,18日下令各部向蘇軍接洽投降。

  蘇軍華西列夫斯基於18日命令各方面軍派出快速支隊,先後在13個重要城市(其中包括朝鮮的4

個城市)實施空降,以進行受降。19日,進占齊齊哈爾;20日,進占瀋陽、哈爾濱、吉林;對日,進占長春;24日,進占大連。直至8

月下旬,關東軍主力陸續被解除武裝。是月底,少數地區進行頑抗的日軍被殲滅。

  在向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展開全線進攻的同時,蘇軍還向朝鮮北部、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日軍發起了進攻,先後實施了南庫頁島進攻戰役和千島群島登陸戰役。至8

月底9

月初,上述地區的日軍陸續投降。

  蘇軍在遠東戰役中,共殲滅在中國境內的日本關東軍、偽滿軍、偽蒙軍全部,在朝鮮等地的第十七方面軍和第五方面軍的一半,以及松花江江上軍,共10個軍、l

個集團軍級集群和1

個區艦隊。共擊斃日軍83737

人,俘日軍pl76人(內含將級軍官148

人)。

  被蘇軍繳械和俘虜的日軍有:步兵師團24個,步兵旅團10個,摩托化敢死旅1

個,坦克旅團2

個,航空旅團2

個,騎兵師團1

個。被蘇軍繳械和俘虜的偽滿軍、偽蒙軍有:偽滿軍步兵旅11個,偽蒙軍騎兵師2

個,偽蒙軍騎兵旅1

個以及其他各兵種及特種兵部隊等。

  蘇軍通過遠東戰役,獲得了大量戰利品和物資、資源。僅後貝加爾方面軍和遠東第一方面軍就繳獲1565門火炮、2139門迫擊炮和o

輛坦克,861

架飛機、9508挺輕機槍、2480挺重機槍、2129輛汽車、約1.8

萬匹軍馬、679

座倉庫及其大批軍用物資和技術裝備。遠東第2

方面軍和紅旗黑龍江區艦隊繳獲了日軍在松花江上的全部艦艇。

  侵略者最終逃不脫覆亡的命運。關東軍這支自1919年4

月12日起就侵略和奴役中國山海關以東地區的軍事力量,至1945年8

、9

月間,終於結束了其統治東北達26年之久的罪惡歷史。隨着關東軍的滅亡,由其一手扶植起來的偽滿洲國也一起崩潰了。偽滿洲國皇帝博儀及其隨從和主管偽滿皇宮事務的關東軍副總參謀長吉同安直中將等人,糊裡糊塗地就成為蘇軍的俘虜。隨後,博儀被押往蘇聯的戰俘營。

  蘇軍加人對日作戰發動遠東戰役,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進程,縮短了同盟國對日作戰的進程。但是,蘇軍的參戰是以(雅爾塔協定)所規定的侵犯中國的許多利益和主權為代價的。蘇軍參戰後又以「戰利品」為名從中國攫取了大量工業設施和機器設備,運走了大批物資。此舉影響了以後的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中國戰場的大反攻,由於受國情所限,其時間雖然短暫,但其作用和地位卻是不可磨滅的。

  中國戰場的大反攻,由於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地位的不同,而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戰場的全面反攻。

  在這次大反攻中,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遵循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毛澤東、朱德的命令,利用敵後抗日軍隊所處的抗日最前線的有利態勢,立即展開了對華北、華中和華南地區日偽軍占領的大中城鎮及交通要道的猛烈進攻。其中,晉察冀軍區部隊在8

月以後的大反攻中,共殲滅日偽軍7

萬餘人,解放了察哈爾、熱河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綏遠、遼寧各一部,收復了張家口、宣化、集寧、豐鎮、承德、秦皇島、綏中、錦州等月余座城市。

  晉綏軍區在8

月至9

月的大反攻中,共斃傷日偽軍1.6

萬餘人,俘日偽軍5100餘人,收復離石、文水、靜樂、神池、朔縣、平魯、左雲、右玉、武川、陶林等10餘座縣城和大片國土。

  晉冀魯豫邊區部隊在8

月至9

月的大反攻中,共殲滅日偽軍5

萬餘人,收復縣城59座,攻克日偽據點數百處,使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根據地連成一片。

  山東軍區在一個余月的大反攻中,共殲滅日偽軍6

萬餘人,解放縣城46座,攻克煙臺、威海衛等沿海城市、港口6

處,攻占火車站35處,切斷了膠濟、隴海、津浦等鐵路,解放了大片國土。

  新四軍各部隊在大反攻中,共殲滅日偽軍7

萬餘人,解放縣城40座,重要市鎮440

余處,收復了大片國土。

  華南抗日武裝反攻中也取得了重大戰績。

  東北抗日聯軍在大反攻中配合蘇軍解放了全東北。

  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等人民武裝,在1945年8

月9

日後的大反攻中,共殲滅日軍1.37萬餘人,偽軍38.5萬餘人,繳獲槍支24.3萬餘枝,機槍5000餘挺,火炮1300餘門,收復縣以上城市ho余座。並一度攻入歸綏、天津、保定、石門、蕪湖等城市,切斷了平綏、北寧。同蒲、平漢、津浦、正太。德石、膠濟、隴海、廣九等鐵路,取得了全面反攻的重大勝利。

  日本政府對於戰敗投降這一事實一直是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的。當中國、美國和英國的《波茨坦公告》發表以後,日本大本營甚至下令各地日軍繼續頑抗。直到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和蘇聯對日宣戰後,才不得不重新考慮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告最後投降。

  8

月8

日下午,東鄉外相謁見裕仁天皇,建議迅速接受《波茨坦公告》提出的關於日本投降條件,裕仁在無可奈何之中也表示應該爭取儘快結束戰爭。當夜,日本收到蘇聯對日宣戰的消息,但是在9

日上午召開的戰爭指導會議和下午召開的臨時內閣會議上,對在什麼條件下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問題上無法統一。是時,長崎遭到美國原子彈襲擊的消息傳來,日本慌忙中於9

日夜11時50分至10日凌晨2

時在皇宮防空洞內召開御前會議,然而討論了兩個小時之久仍無定論。

  這時,日本外相東鄉,首相鈴木主張在保留皇室這個條件下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陸相阿南。參謀總長梅津。軍令部總長豐田則堅持要在保留皇室、自主地撤兵、在本國處理戰爭責任者。不實行保障占領這四個條件下接受《波茨坦公告》,否則將繼續把戰爭打下去。由於兩種政見相持不下,鈴木最後只得請求天皇「聖斷」,此舉為日本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對此,裕仁表示同意外相意見,接受盟國公告提出的條件。裕仁指出:被我戰力懸殊,縱繼續戰爭,徒使無辜塗炭,文化摧毀,導致國家滅亡,尤其原子彈出現,後果更為嚴重。為此,決定結束戰爭。裕仁說出此番話後,滿場只有嗚咽之聲,要求在保留天皇的條件下投降的事就決定下來了。

  8

月10日上午,日本外務省將《關於接受美、英、中三國共同公告的照會》,拍發給駐瑞士公使加瀨及駐瑞典公使岡本,令其轉達給美、英、蘇、中四國。

  與此同時,外務省於10日夜將以上照會對國外作了秘密廣播。但是,日本陸軍部為維持軍隊士氣,陸相阿南於10日下午4

時發表談話,鼓動日軍戰鬥到底。

  同盟國方面反映是迅速的。11日,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將中、美、英、蘇四國對日乞降照會的復文,送交瑞士公使館代辦葛拉斯理,托其轉達日本政府。該復文指出:自投降之時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統治國家之權力,即須聽從盟國最高統帥之命令。最高統帥將系取其認為適當之權力,實施投降條款。日本天皇必須授權並保證日本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能簽字於必須之投降條款,裨波茨坦公告之規定能獲實施,且須對日本一切海陸空軍當局以及彼等控制下之一切部隊(不論其在何處)實施號令停止積極活動,交出武器,此外並鬚髮布盟國最高統帥在實施投降條款時所需之其他命令。日本政府在投降之後,應立即將戰俘及所扣僑民運至指定之安全地點,能速登同盟國之運輸船隻。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之最後形式將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願確定之。同盟國之武裝部隊將留於日本,直至達到波茨坦公告所規定之目的為止。

  要日本痛痛快快接受公告並非易事。當日本政府收到這個答覆後,其內部一下子炸了鍋。12日,陸軍大臣及參謀總長聯名向大本營直轄的軍司令官發出明確反對的電報,要求再次發出照會,表明日本的態度,如不同意即繼續戰爭,以期死裡求生。軍部的一些將校則計劃動用武力,彈壓主和派,以維持天皇制度。

  8

月14日10時50分至12時,日本在皇宮防空洞內召開了最後一次御前會議。當鈴木、梅津、豐田各申明了自己的意見後,裕仁天皇發表了「聖諭」,表示「看法仍和上次談過的一樣」,並認為「再繼續戰爭下去不妥當」,「此時可以接受對方的要求」。當晚11時,裕仁頒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詔書。與此同時,日本外務大臣通過駐瑞士公使加瀨,致電美。英、中、蘇四國,電告了此事。15日,裕仁公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詔書。

  裕仁的這個停戰詔書是敷衍塞責的。詔書根本不提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把發動太平洋戰爭說成是「為希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以掩飾其戰爭罪責。但是在發動侵略戰爭所犯下的滔天大罪這個史實面前,裕仁也不得不承認其侵略戰爭已經無法再進行下去了,宣布接受公告,向中美英蘇等國投降。

  日本軍方的少數死硬分子是世界法西斯中最頑固的一部分,他們不願意投降。14日夜,這些死硬分子殺死了近衛第1

師團長森赳,企圖切斷主和派在皇宮的出人,以搶奪準備與第二天廣播的天皇停戰詔書的錄音盤,阻止投降進行。與此同時,他們還襲擊了鈴木首相的官邸及私邸等地。但是這場叛亂至15日晨便被平息。

  伴隨着叛亂的是日軍高級將領的紛紛自殺。他們中有:原陸軍大臣阿南惟機、日軍參謀總長衫山元、原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第10方面軍司令官兼台灣總督安藤利告、軍令部次長大西攏次郎等。他們自殺的原因或因主戰,或因戰敗自咎,然而其中不少人在侵華戰爭中罪行累累,這種下場完全是罪有應得。

  8

月15日,鈴木內閣總辭職,隨後成立了以東久達宮為首相的貴族內閣。16日,大本營向全體陸海軍下達了停止戰鬥,向同盟國投降的命令。

  盟軍方面,麥克阿瑟元帥指示盟軍先遣部隊在8

月26日空運到東京,只派五個師於28日進駐東京。美海軍第3

艦隊的1

個支隊,於8

月27日上午駛人相模灣。8

月28日上午美國陸軍150

人空運至東京附近的原木機場。麥帥本人即於30日下午到達原木機場,並進入先於其到達的美國第8

軍團司令部內。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及美、蘇兩國代表乘美艦於8

月31日下午4

時抵達日本橫濱附近停泊。「9

月2

日,盟國正式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及美、英、蘇、澳、荷各國代表於是日晨8

時乘驅逐艦至美國主力艦」密蘇里「號艦旁,中國代表首先登上了」密蘇里「艦,此時軍樂齊鳴,繼而英、蘇、澳、荷等代表順序登艦。9

時,日本政府代表外務大臣重光葵,日本大本營代表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率領隨員9

人登艦,肅立在美國新任命的接受日本投降的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元帥案前,一片靜默無屍。

  簽字儀式由麥克阿瑟元帥主持,參加儀式的還有:同盟國方面的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英國代表福萊塞海軍上將_蘇聯代表德雷維揚庫中將澳大利亞代表「布拉梅將軍加拿大代表科斯格雷夫上校法國代表勒科萊將軍荷蘭代表赫爾弗里克海軍上將新西蘭代表艾西特空軍少將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9

時4

分,日本政府全權代表重光葵、大本營全權代表梅津美治郎分別在投降書上簽了字。美國代表尼米茲上將首先簽署了受降書,中國代表徐永昌及英、蘇各國代表相繼簽字,9

時8

分完成儀式。此時,美國第三艦隊的900

架飛機以密集隊形飛過」密蘇里「艦,另有數百架飛機在高空盤旋。

  徐永昌在「密蘇里」艦上對中國大公報記者發表感想說:「我覺得大家皆應反省,除非真是想不出自己過失者外,皆應有所仟悔。」

  中國戰區還有一個受降儀式,這就是9

月9

日在南京舉行的受降儀式。這一天9

時,以何應欽為代表在南京主持中國戰區日本無條件投降簽字典禮,歷時20分鐘,遂完成了具有歷史性的日本降書的批准。

  在受降中,中國國民黨軍從日軍手中獲取主要武器、車輛以及飛機、艦船數量如下:步騎槍68萬餘支手槍6

萬支輕重機槍2.98萬挺主要火炮1.2

萬門步機彈18099.4萬粒手機彈203.5

萬粒炮彈207

萬顆戰車383

輛裝甲車151

輛卡車(含特種車輛)15785

輛馬匹74159

匹飛機1067架炸彈6000噸航空汽油1

萬餘噸艦艇船舶1400艘,計5.46萬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從1931年的局部抗戰起,至1945年日本投降取得最後勝利止,先後有84個國家約20億人捲入,軍隊和民眾死傷總數超過1

億人,財產損失達4

萬億美元。中國在這場戰爭中以其廣闊的戰場及其廣大的幅員和眾多的人力資源,堅持了長達14年的抗戰、其抗戰時間之早,經歷時間之久,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之最。

  自七七事變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戰場始終抗擊和牽制着2

/3

以上約100萬左右的日本陸軍主力以及2

/5

的日本航空兵和海軍。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人民殲滅日軍達150

余萬人。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的日軍總人數達128.3

萬餘人,占此間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約50%。不僅如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抗日軍隊還殲滅了偽軍118.6

萬餘人。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了贏得這場戰爭,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傷亡達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

余萬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1

/3

還多。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

  勝利來之不易,和平來之不易。經過長時期戰爭的創傷,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是難以用語言來名狀的。

  2.蔣介石「不戰而治」的「和平」攻勢

  中國持久抗戰如此迅速的勝利是人們始料不及的。對於抗日戰爭勝利的到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是早已預料並着手準備的。在蘇聯的中共黨員知道蘇聯出兵東北的計劃大約是在1945年6

月初。但由於與中共中央早已失去聯繫,故無法將情報傳往延安。

  蘇軍出兵中國東北的消息傳來,延安的中共中央的領袖們既感到高興,又感到意外。還在5

月7

日,德國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中共中央領袖們就預料到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最後時刻將會到來,但是對於來得如此之快的勝利,毛澤東沒有料到,中共其他領袖也沒有料到。此時,中共中央正在按照預定部署,有條不紊地召開着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會議,此後又舉行了七屆一中全會。來自各地區的黨政軍主要負責人都聚集延安,沒有立即返回各地。

  從8

月9

日起急轉直下的形勢使延安的氣氛由祥和轉人緊張,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袖們開始了晝夜不停地工作。為了應付瞬息萬變的形勢,毛澤東乾脆將自己的辦公室搬進了棗園的小禮堂,那裡地方寬大,便於向各地來的負責幹部布置工作。

  勝利提前了,領導力量必須有所動作,這是歷史的要求。9

日下午,中共中央在楊家嶺召開七屆一中全會第二次會議。在會議上毛澤東指出:「今天首先解決方針問題,我們的任務有四項:配合作戰、制止內戰、集中統一和國共談判。我們要廣泛發動對日寇的進攻,擴大力量,這關係到制止內戰問題。我們的方針是取之於敵偽,壯大自己,然後回頭來對付蔣介石的內戰威脅。」

  在軍事指揮部署上,中共領袖們從來不會怠慢。在8

月10日日本乞降消息傳出的當晚,朱德即向各解放區抗日軍隊發布向日偽軍加緊進攻的命令,要求他們向附近的日偽軍送出通碟,限其在一定時間內繳出全部武器;如果日偽軍拒降,應予以消滅,接收他們所占的城鎮和交通要道。

  11日,延安總部又連續發布6

道命令,要求各解放區武裝部隊向日偽所占地區和交通要道展開積極的進攻,包括要求冀熱遼解放區等部隊向東北進軍,迫使日偽軍投降。

  同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了《關於日本投降後我黨任務的決定》。決定指出:「蘇聯參戰後,日本已宣布投降。國民黨積極準備向我解放區收復失地,奪取抗日勝利的果實。這一爭奪戰,將是極猛烈的。」「在此情況下,我黨任務分為兩階段:甲、目前階段,應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敵偽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體情況發動進攻,逐一消滅之,猛力擴大解放區,占領一切可能與必須占領的大小城市與交通要道,奪取武器與資源,並放手武裝基本群眾,不應稍存猶豫。」「乙、將來階段,國民黨可能向我大軍進攻,我黨應準備調動兵力,對付內戰,」其數量與規模,依情況決定。「

  其間,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周恩來、任弼時等也為中共中央起草了部分重要指示,根據上述指示,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遊擊縱隊等人民軍隊向華北、華中、華南各地日偽軍據守的城鎮和交通要道發起了猛烈攻擊。

  當時,國民黨軍主力退縮在中國的西南和西北地區,而華北、華中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線均處在八路軍和新四軍包圍之中,在東北也主要是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在堅持鬥爭。這一局面的形成,是蔣介石長期以來消極抗戰的結果。

  延安的行動,急煞了遠在大後方重慶的蔣介石。

  8

月11日,蔣介石發出了兩個相互矛盾的命令:一個要求他指揮的各戰區「加緊作戰努力,一切依照既定軍事計劃與命令推進,勿稍鬆懈」;另一個電報是發給中共領導的第18集團軍的,命令卻規定:「所有該集團軍所屬部隊,應就原地駐防待命。政府對於敵軍之繳械、敵俘之收容、偽軍之處理及收復地區秩序之恢復。均已統籌決定,分令實施。」並指出:「為維護國家命令之尊嚴,恪守盟邦協議之規定,各部隊均勿再擅自行動。」

  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收到蔣介石的這一電令後,群起憤之。華北、華中、山東大片敵後抗日根據地,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用鮮血和生命創造的,是從日本侵略者手裡奪過來的。如今勝利到來,不讓我軍去受降,是何道理?

  8

月13日,毛澤東以朱德總司令的名義給蔣介石回了電。電文中指出:這個命令你是下錯了,而且錯得很厲害。使我們不得不向你表示:堅持地拒絕這個命令。因為你給我們的這個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違背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僅僅有利於日本侵略者及背叛祖國的漢奸們。

  這封復電,鏗鏘有力,給予蔣介石的卑劣伎倆以深刻揭露。

  同時,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了一篇評論,提醒全國人民警惕:「蔣介石在挑動內戰。」當天,他還在延安幹部會議上作了題為《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的講演。在這個講演中毛澤東提出了「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口號。

  對於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的積極行動,蔣介石是萬萬不能容忍的。作為中國抗戰「領袖」,隨着抗戰的勝利,使其到達了一生中最輝煌的頂點。他不僅與羅斯福、邱吉爾、斯大林並列號稱四大反法西斯領袖,得到美英等國的支持,而且還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得到了蘇聯的承認。天時。人和都讓蔣介石占據。惟一遺憾的是地利這方面不占優勢,因為蔣介石的美械軍師和半美械軍師大多遠在中緬邊境和雲南。四川的大後方。這些軍隊要運送到東部沿海和平原的各重要城市,依靠國民黨自己的力量,沒有半年至10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辦到的。而相反的是,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武裝力量就挨着敵占區,處在對日作戰的最前沿,只要邁開雙腿就可以對日受降。為此,蔣介石必須想一個冠冕堂皇的辦法來阻止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軍隊的進軍,使其「不戰而降」。

  傍晚,一封邀請毛澤東前往山城和談的電報飛越千山萬水傳到了延安。這封電報全文如下:萬急,延安毛澤東先生勛鑒: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各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蔣中正未寒1945年8

月14日在這封電文中對於受降問題上國共兩黨的爭端隻字未提,仿佛從未發生過任何過節兒似的。

  然而,電報雖然發出了,但毛澤東究竟能否接受邀請,蔣介石心中卻沒有底。他立即指示國民政府駐延安的聯絡參謀當面了解中共領袖的反應。

  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後,從1938年起,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一直向八路軍(第18集團軍)總部和各師派駐有代表,又稱聯絡參謀。這些人實際上是安插在中共身邊的耳目。此種聯絡參謀制度一直延續到1946年冬國共兩黨關係最後破裂為止。在此期間,國民黨所派出的聯絡參謀曾多次更換。1945年8

月間,在延安充任聯絡參謀的是周勵武和羅伯倫兩人。周勵武在中國大革命時代曾加人過共產黨,後叛變,成了國民黨特務。此人詭計多端,甚得其上司的賞識,為此曾多次被派往延安擔任聯絡參謀。羅伯倫之所以能被派到延安,也是深得特務頭子看重的人,其反共立場也是十分堅定的。鑑於以上兩人在延安中共中央身邊的特殊條件,蔣介石在發出邀請毛澤東的電報後,即同時密令周羅二人及時收集和了解毛澤東的態度。

  8

月16日,毛澤東發出了給蔣介石的第一封復電,回電很簡單:重慶蔣委員長勛鑒未寒電悉。朱德總司令日午有一電給你,陳述敝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後,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

  毛澤東未銑1945年8

月16日對於蔣介石的和平攻勢,毛澤東沒有明確的表示。他既沒有表示接受,也未完全予以拒絕。而是在電文中提出了一個條件,即要求蔣介石首先對由毛澤東代朱德起草的8

月16日的那份關於八路軍、新四軍參加受降問題的電報作出回答後,才能考慮與蔣介石會面問題。毛澤東在公開復電的同時,接見了國民政府軍委會的聯絡參謀周勵武和羅伯倫,明確告訴他們,他目前不準備離開延安,希望他們將此轉告重慶方面。

  8

月20日,蔣介石又發出了第二封電報。他對朱德8

月16日所提的批評進行了辯解,並端起最高統帥的架勢相要挾,該電指出:朱總司令電稱一節,似於現在受降程序未盡明了。查此次受降辦法,系由盟軍總部所規定,分行各戰區,均予依照辦理,中國戰區亦然,自未便以朱總司令之一電破壞我對盟軍共同之信守。朱總司令對於執行命令,往往未能貫徹,然事關對內妨礙猶小。今於盟軍所已規定者亦倡異議,則對我國家與軍人之人格將置於何地。朱總司令如為一愛國愛民之將領,只有嚴守紀律。格遵軍令,完成我抗戰建國之使命。一在這份電報中,蔣介石將他不允許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受降的責任完全推到了以美國為首的盟軍的身上。應當說,美國支持蔣介石這是事實,白宮確實發布過「不准把日本人的武器交給中國共產黨武裝部隊」的命令。然而杜魯門政府的這一命令是根據蔣介石的請求和支持蔣介石的赫爾利和魏德邁的報告才發布的。八年全國性抗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浴血苦戰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按照國際法,應由誰接受日偽投降,純粹是中國的內政,應該依據各抗日軍隊在對日作戰中的貢獻來決定,盟國沒有權利剝奪中共的受降權利。蔣介石無論在受降中或是在電報中以同盟國的命令來壓制中共,是毫無道理的。

  還是在這份電報中,蔣介石第二次重申了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由於在發出這份電報前,蔣介石已得到了聯絡參謀的報告,了解到毛澤東無意赴重慶。於是他一反常態,在電文中邀請得更為熱烈。蔣介石在電報中說:抗戰八年,全國同胞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一旦解放,必須有以安輯之而鼓舞之,未可磋跎延誤。大戰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於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計,則受益拜惠,豈僅個人而已哉!特再馳電奉邀,務懇惠諸為感。

  蔣介石的這份電報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他以體恤人民疾苦,關心國家民族前途相標榜,而弦外之音卻是在攻擊毛澤東不考慮國人疾苦,不以國家與民族的利益為重,不肯接受邀請來重慶談判。

  對於蔣介石咄咄逼人的和平攻勢,毛澤東冷靜地考慮了兩天,決定以慢制快先取緩兵之策。8

月22日,向重慶發出第二封復電,電文指出:重慶蔣委員長勛鑒:從中央社新聞電中,得讀先生復電,茲為團結之計,特先派周恩來同志前來進謁,希予接洽,為懇。

  毛澤東未養1945年8

月22日。

  在這封復電中他對自己是否赴渝,避而不答。毛澤東有自己的考慮,他決定先讓周恩來去重慶,看看蔣介石葫蘆里賣什麼藥,然後再就他本人是否去重慶作出決定。

  蔣介石自接連發出兩電之後,也在緊張地注視着延安方面的表態,根據他安插在延安的聯絡參謀的密報,蔣介石認為毛澤東未必會答應來重慶,毛澤東一貫謹慎,八年的抗日戰爭中,他從未離開過延安,眼下國共關係異常緊張,毛澤東更不可能來重慶了。為此,蔣介石十分自信地判定,毛澤東根本不會接受他的邀請,走上門來的。於是他借題發揮,決定窮追不捨,進一步發動和平攻勢,「將邀請毛澤東赴渝的調子再唱高一些。8

月23日,蔣介石發出了精心設計的第三封邀請電,該電指出:延安毛澤東先生勛鑒:未養電誦悉,承派周恩來先生來渝洽商,至為欣慰。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行賴之。茲已準備飛機迎進,特再馳電速駕!

  蔣中正1945年8

月23日對於蔣介石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毛澤東的判斷是:蔣介石打內戰的決心已經定了,但他要放手發動全面內戰還有許多困難。在國內,全國人民剛剛經過八年抗戰,渴望和平的到來,以便重建家園。在國際上,各戰勝國大國從各自利益出發,也不贊成中國發生大規模內戰。那麼蔣介石為什麼一反常態地接二連三地給毛澤東發電報要求和平談判呢?其十分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精銳部隊美械軍師或半美械軍師仍遠在西南、西北地區,運送這些部隊到內戰前線尚需時間。對於這一點,蔣介石的美國盟友杜魯門總統曾再清楚不過地作了說明,他說:蔣介石的權力只及於西南一隅,華南和華東仍被日軍占領着,長江以北則連任何一種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沒有……

  事實上,蔣介石甚至連再占領華南都有極大的困難。要拿到華北,他就必須同共產黨人達成協議,如果他不同共產黨人及俄國人達成協議,他就休想進入東北。

  蔣介石邀請毛澤東赴渝「共定大計」,其實質並不是真的想通過談判來實現國內和平。

  隨着抗戰的勝利,蔣介石為儘快恢復對全國的專制統治,恨不得在一個早上就實現這一夢想。抗戰中,蔣介石保存了440

萬軍隊,得到了美國16個億以上美元的援助,接受了百萬侵華日軍的裝備。收編了六七十萬偽軍,而且在政治上撈到了一筆政治資本。蔣自以為可以通過內戰,一舉蕩平中共和一切民主進步力量。抗戰勝利了,蔣介石不僅保存了自己的反革命力量,而且意外地搶到了人民用血汗換來的、「大桃子」『,加上美國和蘇聯的承諾,這就使之覺得共產黨無論如何無法同他比試,他可以在3

-6

個月內輕而易舉地解決共產黨問題。

  但是,由於戰後世界和平民主潮流高漲,中國人民要求和平反對內戰的呼聲強烈,國民黨內部反蔣反內戰力量的存在和發展,國統區經濟上的嚴重困難,特別是人民革命力量的空前壯大和蔣介石的內戰兵力遠在大西南難於短時間部署到位等客觀事實,同其既定的「內戰」方針相對立,這又使得蔣介石顧慮重重。武力統一與和平統一的矛盾心理驅使蔣介石一試「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反革命策略。因此在重慶談判開始,他曾確定『「政治上極度寬容,軍事上不稍遷就」的談判方針。

  此次,蔣介石邀請毛澤東赴重慶參加和平談判,他的如意算盤是企圖利用和談來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有利於嫁禍內戰責任於中共。如果毛澤東不來重慶,就可以給共產黨安上個拒絕和談、蓄意內戰的罪名,將戰爭責任推到中共身上,使自己處於有利的政治地位(蔣介石自信毛澤東本人是不敢冒險赴渝的);如果毛澤東真的冒險來了,就讓給中共幾個內閣職位,迫使其交出解放區,交出軍隊,這樣他最後剿滅赤手空拳的共產黨就易如反掌。二是有利於贏得發動全面內戰的準備時間。如果中共赴渝和談,可以用談判來取得調兵遣將的必需時間,而這些時間對於軍力遠遠超出共產黨軍隊的國民黨軍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3.美國「一邊倒」的對華政策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美國對華究竟採取何種政策,具體地說是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採取何種政策,這對於戰後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將產生至關緊要的影響。

  二次大戰的硝煙散盡,中國局勢卻一直劍拔誇張。

  自1945年4

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因腦溢血逝世後,在最高法院院長主持下,副總統杜魯門宣誓就任總統。當時,全世界都在關注和擔心他能否繼承羅斯福的偉大事業。然而,他與前總統羅斯福相差太大了。他的經歷,甚至連相貌都使人感到失望。

  杜魯門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講起話來既像密蘇里州的村野粗人,又像個炮兵隊裡的炮長。他看起來不像一個政治家,倒像個銀行職員或者服飾商店的小夥計。

  但是,富有自知之明的杜魯門懂得如何使用職權,知道為什麼有的總統會成為堅強有力的首腦,而有的卻軟弱無能。7

月初。他乘坐美國巡洋艦奧古斯塔號赴歐洲,與邱吉爾和斯大林在已經投降了的德國波茨坦會晤。

  在會面中,身高只有5

英尺10英寸的杜魯門發現邱吉爾和斯大林兩位巨人都比他矮,照相時他倆都喜歡站在高一級台階上同他一起合影。杜魯門大為詫異,他似乎因此增強了自信心。在波茨坦期間,杜魯門獲悉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他毫不猶豫地下令向日本投放,以促使這個該死的東亞帝國早日投降。在橫渡大西洋回國途中,他得到報告:8

月5

日,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爆炸,造成了巨大破壞;四天後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果然,8

月14日,日本投降了。更令人矚目的是,二戰後,杜魯門使美國經濟平穩地從戰時狀態轉向和平建設時期,並沒有因戰爭影響而造成經濟蕭條,這在美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隨着大戰的結束,人們的眼光開始轉到戰後的世界上來。

  此時的杜魯門不停地注視着戰後國際形勢的演變。猖撅一時的法西斯主義和勢力沒落了,並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在新的全球性政治格局裡,美國從戰前有實力而無名分轉為戰後的既有名分又有實力的霸主地位,它與蘇聯這個社會主義的龐大國家無論在歐洲或者是在亞洲都形成了兩大國際勢力的對峙局面。

  在中國這塊最關鍵而又最敏感的土地上,內戰正迫在眉睫。複雜的是,經過二次大戰,中國國內的民主力量增長,社會主義力量得到壯大和發展,中國內戰的結局不僅有一個政治領導權轉移的問題,而且有一個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交替的問題,因而也是這一地區今後國際政治力量的較量和平衡的問題。這個問題對於美國而言是關係到其戰後在亞洲確立霸主地位的大問題,杜魯門當然不會掉以輕心。然而,如果由美國明目張胆地捲入中國內戰,幫助蔣介石消滅共產黨、消滅毛澤東,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違的事。同時二戰剛結束,立即武力干涉別國,也與美國的國際形象所不合。因此,如果直接出兵中國,美國會在國內外遇到太多的麻煩,可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但是眼睜睜看着這位昔日的盟友由於專制而被共產黨和人民一步步推倒垮台,那也是杜魯門所不願看到的。此時的杜魯門一直在搜索枯腸,思考着如何在中國實現一個「偉大的美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