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為崇禎以後 - 第20章

鱘魚

在總結弊端的時候,士兵缺少鍛煉被排在了第一位,因為統治者的防範,士兵們只有在作戰時才能領到火器,這對軍隊戰鬥力的提高,阻礙非常明顯。

因為徐光啟在軍火製造業方面的務實,周延儒在江南的拍賣會幹的不錯,新軍的制式武器得以分發下去,並且每天都要進行實彈訓練,這麼一來使農民出身的士兵很快的熟悉了武器,更由於有外籍教官教授武器使用常識和技巧,使火器得以充分發揮自有威力。

新軍加上張慶臻那部分人馬,總兵力已經有六萬之眾,而且都是受過洗腦薰陶的,成了我親自掌握的武裝力量,手握形成戰鬥力的軍隊,我開始展開內政方面的改革。

今天早朝,我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撤銷內閣大學士制度,收回內閣的票擬職權,大刀闊斧的改組內閣,將權力重新分配給六部,六部尚書直接對我負責,而大學士,則只有諮詢參謀之權,地位一落千丈。

大學士李標、錢龍錫、劉鴻訓等人完全被崇禎皇帝的舉措弄懵了,他們事先一點風聲都沒聽到,其他官員更是覺得不妥。

吏部尚書王永光當先站立出來,「皇上,本朝開國,丞相胡惟庸專權,太祖欽定了內閣大學士制度,這是祖宗定下的規矩,行之多年頗有成效,皇上……。」

我根本就不想就此事展開辯論,把手一擺道:「愛卿不必說了,朕已經做出了決定,除了改組內閣,還要精簡機構,裁汰冗員,每部設尚書和侍郎各一人,各部人員能合併的機構都合併,那些掛職掛銜的一律清退,一定要做到官員責任制度,加強人事管理……。」

三省六部制在中國的官制歷史中非常重要,沿襲了很長久的時間,到了明朝因為丞相胡惟庸擅權而被廢除了丞相這一職位,相應的六部權力也被削弱,在六部之上形成了內閣制。

明朝的內閣是畸形的,是不健全的,往往成為閣員的除了首輔外就是一些官職比較低的官員,內閣和其他的管理機構不能很好的合作有時還會發生摩擦,而且閣員的變動非常厲害。

另外就是內閣大學士跟秉筆太監之間的矛盾,這在明朝的歷史上多處可以看到,崇禎皇帝就連殺帶換了十幾位內閣大學士和大臣,可以說明朝的內閣雖然有後世內閣的雛形但它所發揮的作用和它的地位完全不符。

我在考慮內閣改組的時候考慮過建立一個怎麼樣的國家管理機構,不但人員要精簡,效率還得高,那些什麼共和、民主、議會制、君主立憲等等方案都被我否定了,不是說那些東西不好而是我自己的覺悟還沒那麼高,我是一個自私的人,我喜歡高高在上的感覺,這個皇帝做的雖然累,而且有今天沒明天,可君臨天下的滋味讓人不能割捨,因為做皇帝,真的是太爽了。

經過慎重思考,我決定採用後世比較可行的辦法,沿用六部這個主要架構,形成以六部為主的實際內閣制度,但要在主要工作分配上更合理一些,官員的名稱也不能變更,要是把戶部尚書改成民政部長,不光我覺得彆扭,官員也會糊塗。

皇帝當然是兼任實際的內閣總理,尚書等於部長,侍郎是副部長,下面還有司長,主要結構跟我在後世的時候看到的資料差不多;督察院的職責是監督各級官員,各部原職的給事中也全部調往督察院,組成了一支監察部隊,相當於明朝時期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吧!

地方上的改革雖然現在無法在全國進行,但可以在京城周邊地區進行試點,省級的管理架構完全可以照搬改革後的內閣制,能裁撤的官員一律裁撤掉,地區級別的官員也予以撤銷,知縣直接對省級長官負責,這樣應該能達到簡政高效的目的。

在民政方面,減輕人民負擔被擺在了第一位,除了減免賦稅之外,歷年來百姓所欠下的賦稅也都一筆勾銷,雖然此舉受益最大的還是那些大地主,但是普通百姓多少也能減輕一些負擔,可以減緩農民起義大爆發的趨勢。

自古以來,打破舊有的,創造全新的,都要經過一番爭鬥,當崇禎皇帝把思謀了很久的改革方案拋出來後,反對之聲甚囂塵上,似乎一下子形成了一個反對集團,以往力挺崇禎皇帝的李標、劉鴻訓等主要官員,也都站在了反對的一面。

李標劉鴻訓等官員反對的理由很充分,他們都是正經八百的士人出身,深受傳統思想的薰陶,崇禎皇帝的改革已經觸動了士人神經的底線,這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精簡機構,裁汰冗員,臣以為是利國之舉,既可以減輕國庫的開支壓力,又可以鞭策官吏熱心政事,然,聖人之法不可廢,如君非君,臣非臣,道何可寄?減免賦稅是皇上體恤百姓,乃百姓之福,然,國之血脈不外乎賦稅,賦稅減免,國以何運轉?」

內閣大學士錢龍錫一臉凝重的說着,他說完跪倒在地,希望崇禎皇帝三思而後行,他這麼一帶頭,滿朝文武全部跪倒在地,希望崇禎皇帝慎重決策。

如果我還是初到這個時代,剛剛替代原裝的崇禎皇帝,那麼文武百官給我來這麼一手,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只能妥協。

但是現在我已經兵權在握,以洗腦教材為綱領,招募身強力壯的農民為士兵,利用封建宗法和皇帝的號召力為鏈條,形成了一支如臂使指的鐵拳。

我的處境已經這樣了,左右都是放手一搏,所以要玩就要玩的痛快,不能臨死的時候後悔,誰想阻礙我的腳步,我就會用這鐵拳將其粉碎。

正文

第三十二章

雖千萬人

吾往矣

靜,朝堂之上,錢龍錫發言過後,靜的落根針都聽的見。倒不是群臣不想接着發言,或者附和錢龍錫的言論,而是崇禎皇帝鐵青的臉色,讓官員們看出了苗頭風向都不太對勁,這個當口,誰也不想讓自己成為出頭鳥。

「覺得朕今日之言如同錢大人所說的,都站出來。」我的聲音自己聽起來都覺得冷,相信下面的百官也不是傻子,察言觀色不是他們的看家本領嘛!

朝廷之中大部分都是東林黨人,而東林黨最拿手的就是風骨,聽了崇禎皇帝這麼說,包括劉鴻訓在內,一下子站出來了十幾個身居要位的官員,力挺錢龍錫,希望迫使崇禎皇帝收回成命。當然了,畏懼皇權的還是大多數,看到崇禎皇帝臉色不佳,為了腦袋上的烏紗,不得不原地立定。

我看着錢龍錫、劉鴻訓等人,點了點頭,「諸位愛卿心中有話說,但是朕卻不想聽,從現在起,諸位愛卿就長期休假吧!」我害怕這些人不懂休假的意思,再生出一點事端來,鬧自裁,鬧上調就不好了,馬上補充道:「諸位愛卿的官職,俸祿朕都予以保留,等你們想清楚了,再回來跟朕說道說道。」這也算是停薪留職的變相版本吧!

我沒有給劉鴻訓等人說話的機會,當即宣布退朝。坐在書案後,我發現王承恩幾次張口想說話,卻都沒有說出來,問道:「有什麼話想說嗎?」

王承恩激靈了一下,猶豫片刻才說道:「老奴……有些話想說,但又怕惹陛下不高興,所以不知道該不該說。」

「想說什麼就說吧!朕不會怪罪你的。」我知道王承恩對自己絕無貳心,他想說的話應該也是為我着想。

王承恩咳嗽了一聲告罪後,才道:「陛下,剛才早朝的時候,老奴一直都在,陛下的話,大臣們的話,都聽到了,老奴以為陛下太過心急,此舉只會激化矛盾……。」王承恩憑直覺把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聽着王承恩的話,我突然覺得像是在被老師訓斥,越想越覺得自己太過魯莽,以為手握兵權,就可以依為屏障,以此來展開心中的夢想和抱負,殊不知夢想固然重要,達成夢想的手腕更加重要。看來我還是太年輕了,毛嫩啊!不知道真正的崇禎皇帝是不是也犯這個毛病,所以才會落得悽慘下場。

王承恩說完,見崇禎皇帝臉色不佳,以為崇禎皇帝生氣了,「老奴深知陛下一力想要中興大明,可積重難返,正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一味的下猛藥,只怕……。」

「你不會明白的。」

我擺擺手讓王承恩出去,王承恩的話擾亂了我一直以來的思維,這點要不得。不錯,我不懂的東西很多,做一個國家的領袖對我來說困難重重,但是這個位置選擇了我,我只能選擇要麼做一個真正崇禎那樣的人,一門心思的為帝國的中興努力,要麼做一個貪圖享樂的昏君,什麼發昏幹什麼,一定要賽過隋煬帝,不讓陳後主。但是我是一個正常人,一個從二十一世紀跑到明末的正常人,重新有過一次生命總想干點與眾不同的事情的人。

「啟稟陛下,盧象升盧大人求見。」宮女進來看到崇禎皇帝望天發呆,愣了一下才通報。

我哦了一聲,「讓他進來吧!」

盧象升本來應該退朝之後就來見崇禎皇帝,可惜他被眾多的官員給攔住了,眾人都知道他是崇禎皇帝眼前的紅人,因此都希望他能規勸一下崇禎皇帝,不要施行那不倫不類的改革。

盧象升好言安撫眾人後,自己的內心也陷入矛盾之中,他得到崇禎皇帝的賞識,平步青雲,對崇禎皇帝的忠誠毫無瑕疵,但是今天早朝,他也有點不理解崇禎皇帝的那些話。

作為一個進士出身的武官,盧象升的性子比較直,看事物也有獨到的見解,崇禎皇帝頒布新政,裁撤內閣大學士,重組內閣,減免賦稅,這些都是一個明君英主的決策,可他總覺得崇禎皇帝此舉像是在跟天下官員作對,因為遭受最大損失的肯定是官員的利益,而官員則代表了一個很強大的利益集團,這些既得利益者會老實的實行崇禎皇帝的政策嗎?答案是否定的。

「建斗,過來坐。」我招呼走進來的盧象升,「不必多禮了,坐吧!」

盧象升謝座後坐到了崇禎皇帝面前,「皇上,微臣……微臣來的時候,劉大人……。」受託來勸崇禎皇帝,可他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劉鴻訓這個人,性子剛直,他認準的道理別人很難改變,這是個短處啊!為人不懂變通,做事會很難的,尤其是做大事。」想起劉鴻訓在歷史上的遭遇,我不禁有些感嘆。

「建斗,這件事本來事先應該跟你和徐光啟商量一下,這一點是朕疏忽了,如果建斗是來勸朕收回那些話,那建斗就不用說了,開弓沒有回頭箭,這個道理建斗不會不明白。」

盧象升點點頭,「微臣倒不是想要勸皇上改變主意,相信皇上既然決定這麼做,一定有過深思熟慮,微臣只想說,皇上劍鋒所指,微臣必定義無反顧。」心中雖然不理解崇禎皇帝的決策,但是他無條件的支持崇禎皇帝,這是一個臣子最起碼的原則。

我聽了盧象升的話,深受感動,這就是所謂的心腹跟嫡系吧!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建斗之言,深暖朕心啊!不錯,朕是有過思慮,而且已經做好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成與敗,朕都心甘情願的去接受,但是朕相信,只要有決心,就一定能幹的好,即便最後失敗了,也不會留下什麼遺憾。」

從這一刻起,我不再是總想着跑路的後來人,而是真正的融入到了崇禎這副身體當中,承繼他的志願,中興大明。道路不同,但是殊途同歸,相信我會做的比他更好。

正文

第三十三章

男二號閃亮登場

1629年八月的瀋陽,英氣勃勃的皇太極登上福陵眺望着遠方,大玉兒在他身後隨行,登上一百多級的台階使這位美女的臉色已經微紅,略帶嬌喘。

「那是為我們八旗子弟運送糧草的車隊吧?」大玉兒的目光隨着皇太極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