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為崇禎以後 - 第9章

鱘魚

盧象升和崇禎交談的時候,從遠處跑過來三個家僕打扮的人,他們三個跑的上氣不接下氣,原因只有一個,盧象升這一路殺了不下十個軍兵,一旦落到軍兵手中,那還有好嘛!

盧象升剛才讓三個隨從在原地望,他好前來救人,聽家僕說有大隊的官兵過來了,馬上拉住崇禎的手,道:「小兄弟,我們快走,先躲避一下。」

我現在心裡也沒有底氣,誰知道來的官兵是幹嘛的,萬一跟剛才遇到的那些一個德行,我還得倒霉,因此跟着盧象升主僕,躲進了遠處的小樹林中。

我跟盧象升席地而坐,笑着對他說,「建斗兄不是覺得我知道你有些奇怪嘛!其實我知道的還有一些呢!

聽人說你小時候養了許多蟋蟀,經常挑出青色的蟋蟀和黃色的蟋蟀,把它們放到一塊大方盤上,青色蟋蟀在左面,黃色蟋蟀在右面,你拿着小旗,一揮動小旗,兩隊蟋蟀便開始搏鬥,直到分出勝負,你才揮動小旗收兵,青色蟋蟀和黃色蟋蟀各自回歸本隊,一點都不混雜。

那時候鄉親們還十分驚嘆,說你的蟋蟀兵練的像模像樣,長大了可能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

盧象升瞪大了眼睛看着崇禎,這小時候的趣事在他的家鄉流傳十分廣泛,沒想到連北方遇到的一個小青年都知道,真是意外啊!

「建斗兄沒當上智勇雙全的大將真是可惜啊!不過建斗兄進士及第,倒也不錯,本朝一直重文輕武,將來建斗兄出相入將,倒也成為一段佳話。」

按照歷史的發展,盧象升最後確實做的不錯,如果沒有楊嗣昌的多方掣肘,他也不會飲恨沙場,歷史很可能被改寫。

當然了,歷史已經被改寫了。有句話說的好,歷史有無數個選擇,但是選擇權卻在某個人手裡,遠的有秦之李斯,助紂為虐焚書坑儒;漢朝的王莽,書生治國一塌糊塗;近的有明末的吳三桂,為了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朝的袁世凱,賣友求榮,顛覆共和。

現在,選擇權就在我的手裡,看着面前的盧象升,我心中暗下決定,一定要把盧象升打造成為有明一朝難得的軍事家,成為我最得力的助手,最堅實的班底。

盧象升本來沒把崇禎放在眼裡,可他聽了崇禎的話,一下子引起了共鳴。當然了,如果他知道面前二十歲不到的人是當今皇帝那又另當別論了。

「小兄弟說的對極了,太祖開國的時候還好些,有中山王徐達和開明王常遇春等等青史留名的將帥。

可洪武末年到如今,放眼大明,哪裡還有絕世猛將啊!原因就是朝廷一直重文輕武,每有武將領兵在外,必有一文臣位在其上,還有諸多的監軍太監,那些人根本不懂軍事,致使將領遭受掣肘,常嘗敗績,有的飲恨終生啊!」

盧象升本來謹慎的很,這樣議論朝政是不應該的,可他今天覺得救的這個小孩子挺不凡,而且極有見地,說的話都說到了他的心坎了,所以一激動,嘴巴就沒了把門的,當然,崇禎那個拍馬屁般的小故事也起到了作用。

我點點頭,想要看看盧象升到底有多少能耐,詢問道:「建斗兄說的對,可是有句話說的好,以史為鏡,本朝以文官掛帥也不是全無道理,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避免了內部的軍事衝突。

建斗兄請想,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是不世雄才,能夠統馭部下的將領,可之後呢?如果宋太祖不杯酒釋兵權,那麼有宋一朝,可能早就覆滅了,再說唐朝的藩鎮之禍,最後大唐不就是毀在了領兵自重的朱溫手裡嘛!所以說重文輕武也是有好處的,建斗兄以為如何?」

盧象升沒想到崇禎先是拿出本朝重文輕武加以批評,現在又反過來維護這個政策,把他弄的有點暈,但是仔細琢磨那些話,又句句在理,讓他沉思起來。

盧象升思索良久,以掌擊地道:「聽小兄弟的話,讓人深思啊!建斗不才,以為單以武治,剛且易折;單以文治,軟弱可欺,文武結合,剛柔並濟,才是長治久安之道啊!」

「建斗高才啊!象秦朝元朝,武力強大,謀臣名將輩出,但是卻迅速的灰飛煙滅;兩宋的文化何其鼎盛,文臣更是當道,可卻屢屢遭受外族的欺凌;只有開國時的漢朝唐朝,文韜武略並重,才傳承了三四百年。」

這個道理在後世的時候是淺顯易懂的,和諧社會還需要武力保障呢!可在這個時代卻很難以理解,因為思想都被束縛住了,盧象升能一下子就明白其中的精髓,可見為人極其聰明。

「慚愧,實在是慚愧,山野遺明珠,有志不在年高,小兄弟才是高才啊!」盧象升對崇禎很佩服,崇禎的一席話使他的心境一下子開闊了不少,足以成為他的老師啊!

我微微一笑,道:「其實強兵才是最好的辦法,一旦士兵個個勇悍有度,那麼無論是誰指揮他們,攻城略地都會無往不利,所以說兵貴精,而將貴智,當然了,將領智勇雙全就更好了,打勝仗的機會更大。」

盧象升剛想說話,就聽見樹林外面傳來馬匹的嘶鳴聲,他轉身往外看,一大隊官兵由遠而近,看其隊列就是訓練有素的隊伍,心中大為安定,這表明前來的隊伍是正經的軍隊,和之前遇到的那些兵痞子不一樣。

我扭頭朝外看,發現隊伍中有一杆大大的李字旗,那麼領兵帶隊的肯定是李邦華,他媽的,這回得狠狠的教訓他一下,怎麼帶兵的,老子被他帶的兵攆的差點沒命啊!

正文

第十二章

損兵折將

李邦華的臉色已經變的青黑,一個身受重傷的錦衣衛給他送去了極其不好的消息,他帶領兩千京營人馬迅速展開搜索,搜索的結果讓他都快哭了。

內閣大學士劉鴻訓和錢龍錫受了輕傷,工部左侍郎張維樞的大腿被劃了一刀,戶部右侍郎王家楨的腦袋都找不到了,二十名錦衣衛只有三個活着的,這些都沒讓李邦華害怕,讓他心急火燎的是崇禎皇帝不見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他擔心的嘴上頓時起了一片水泡。

一同尋找崇禎的還有惠安伯張慶臻,他原本被原裝的崇禎內定為京營的總督,後來李邦華奉命整治京營,他則當了李邦華的助手,主要管理巡捕營,用新名詞說,算是北京地區的公安局長吧!

張慶臻的臉色比李邦華強不到哪去,因為抓到的那些行兇的兵痞子,大半是歸他管轄的,他首先要承擔御下不嚴的責任,而這個責任可大可小,最壞的結果就是崇禎下落不明,他只好把腦袋拿下來陪葬了。

「爵爺,我們還是分開找吧!這樣找到皇上的機會會大一些。」李邦華如果不是怕引起混亂,早就把隊伍分散開尋找崇禎了。他對京營人馬的素質產生了懷疑,不敢再讓這些軍兵分散行動。

張慶臻也有這個想法,剛要點頭同意,發現李邦華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前面,他跟着扭頭一看,臉上充滿驚喜道:「是皇上!」

我得知是李邦華領兵,不安的心終於平靜下來,拉着盧象升走出了樹林,「建斗兄,前面領兵的乃是我的朋友,這下我們算是安全了。」

盧象升哦了一聲,一時錯誤判斷崇禎應該是官宦人家的子弟,看來小伙子前途無量啊!

「臣該死……臣該死……!」李邦華和張慶臻雙雙跑到崇禎皇帝面前,跪倒在地,李邦華都哭了,嘴唇抖動不停,說起話來連續的顫音。

看到兩個頂盔冠甲的朝廷大將跪在身邊小青年的面前,兩個文官口稱臣該死。盧象升的心一下子翻了三個筋斗,整個人都石化了,心中驚呼連連,「他是皇上!當今的萬歲,天吶!剛才自己都胡說了些什麼呀!」

我心中有氣也不能在此時此地怪罪李邦華和張慶臻,咳嗽一聲道:「起來吧!有帳不怕算,咱們回去再說,建斗,既然遇上了,就一起走吧!」我見盧象升面無表情傻傻的模樣,知道再叫他建斗兄,估計他也不敢應聲了。

盧象升聽了崇禎的招呼,如夢方醒,跪倒在地道:「微臣有眼不識萬歲,在萬歲面前信口開河,罪該萬死。」

我用雙手把盧象升攙扶起來,「建斗此言差矣!剛才所述句句在理,何來信口開河之說,你我君臣以後相處的時間還長着哩!如此作態豈不有損君臣的感情,走吧!」

盧象升聽了崇禎的話,身上的血液立即沸騰起來,從崇禎皇帝的話語中,他感覺到了四個字,真誠相待,一個皇帝對臣子如此厚待,除了鞠躬盡瘁之外,他再也沒有其他報答君恩的方法了。

古人,有時候就是這麼可愛。

回到紫禁城已經快吃晚飯了,可我現在一點食慾都沒有。王家楨死了,張維樞身受重傷,劉鴻訓和錢龍錫傷雖不重,但是受驚不小。這幾個人都是我頗為倚重的助手,遭受此禍的根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軍隊的問題。

我看了看跪在書案前的李邦華和張慶臻,他們倆不可能知道下面的士兵會幹什麼,而且地震過後打砸搶的事件屢有發生,也怪不得他們太多,「你們倆雖然沒有直接的責任,但是領導不利也是罪過,罰俸三年,你們覺得如何啊?」

李邦華和張慶臻都沒想到崇禎皇帝會這麼輕易的放過他們,慶幸的同時也感覺到了崇禎皇帝的愛護,異口同聲道:「多謝皇上從輕發落。」

「那些混蛋都抓起來了吧!先不要殺,明天讓喬允升會同兵部一起審理,審理其實就是一個過程,主要是拿那些混蛋做例子,讓其他人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今天遇到了盧象升,已經對京營的人馬失去了興趣,與其花費大把的錢財精力維護京營,還不如讓盧象升招募新軍呢!

至於此時的京營,最好的辦法是調他們去遼東,讓他們在袁崇煥那裡經歷一下血與火的實戰訓練,估計能活下來的,也都會變成關寧鐵騎的一部分。

「皇上所言極是,藉此機會就應該整肅軍紀,把其他不法的軍兵也從嚴治罪,否則這樣的事情難保不再發生。」李邦華極其贊同崇禎皇帝的想法。

張慶臻眉頭微皺,道:「皇上,這樣一來,會不會激起兵變啊?微臣以為還是穩妥一下比較好。」

「張愛卿的擔心不無道理,可是整肅軍紀刻不容緩,這樣吧!你找人把受害的老百姓都聚集起來,讓他們也參與公開的審理。」我突發奇想來了一個公審大會,這個想法太好了,既可以避免兵變,又能讓百姓歸心,我還真是聰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