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 第23章

曹雪芹



賈珍因想道:「賈蓉不過是黌門監生(20),靈幡上寫時不好看;便是執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可巧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宮掌宮內監戴權,先備了祭禮遣人來,次後坐了大轎,打道鳴鑼,親來上祭。賈珍忙接待,讓坐至逗蜂軒獻茶。賈珍心中早打定主意,因而趁便就說要與賈蓉捐個前程的話。戴權會意,因笑道:「想是為喪禮上風光些?」賈珍忙道:「老內相所見不差。」戴權道:「事倒湊巧,正有個美缺:如今三百員龍禁尉缺了兩員(21)。昨兒襄陽侯的兄弟老三來求我,現拿了一千五百兩銀子送到我家裡。你知道,咱們都是老相好,不拘怎麼樣,看着他爺爺的分上,胡亂應了。還剩了一個缺,誰知永興節度使馮胖子要求與他孩子捐,我就沒工夫應他。既是咱們的孩子要捐,快寫個履歷來。」賈珍忙命人寫了一張紅紙履歷來。戴權看了,上寫着:

江南應天府江寧縣監生賈蓉,年二十歲。曾祖,原任京營節度使世襲一等神威將軍賈代化。祖,丙辰科進士賈敬。父,世襲三品爵威烈將軍賈珍。

戴權看了,回手遞與一個貼身的小廝收了,道:「回去送與戶部堂官老趙,說我拜上他起一張五品龍禁尉的票,再給個執照,就把這履歷填上。明日我來兌銀子送過去。」小廝答應了。戴權告辭,賈珍款留不住,只得送出府門。臨上轎,賈珍問:「銀子還是我到部去兌,還是送入內相府中?」戴權道:「若到部里兌,你又吃虧了;不如平準一千兩銀子,送到我家就完了。」賈珍感謝不盡,說:「待服滿,親帶小犬到府叩謝。」於是作別。

接着又聽喝道之聲,原來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帶着侄女史湘雲來了。王夫人、邢夫人、鳳姐等剛迎入正房,又見錦鄉侯、川寧侯、壽山伯三家祭禮也擺在靈前。少時,三人下轎,賈珍接上大廳。

如此親朋你來我去,也不能計數。只這四十九日,寧國府街上一條白漫漫人來人往,花簇簇官去官來。

賈珍令賈蓉次日換了吉服,領憑回來(22)。靈前供用執事等物俱按五品職例,靈牌疏上皆寫「誥授賈門秦氏宜人之靈位(23)」。會芳園臨街大門洞開,兩邊起了鼓樂廳,兩班青衣按時奏樂,一對對執事擺的刀斬斧截。更有兩面朱紅銷金大牌豎在門外,上面大書道:「防護內廷紫禁道御前侍衛龍禁尉」。對面高起着宣壇(24),僧道對壇,榜上大書:「世襲寧國公冢孫婦防護內廷御前侍衛龍禁尉賈門秦氏宜人之喪(25)」,「四大部洲至中之地(26),奉天永建太平之國(27),總理虛無寂靜沙門僧錄司正堂萬、總理元始正一教門道紀司正堂葉等(28),敬謹修齋,朝天叩佛」,以及「恭請諸伽藍(29)、揭諦(30)、功曹等神(31),聖恩普錫,神威遠振,四十九日銷災洗業平安水陸道場」等語(32),亦不及繁記。

只是賈珍雖然心意滿足,但裡面尤氏又犯了舊疾,不能料理事務,惟恐各誥命來往,虧了禮數,怕人笑話,因此心中不自在。當下正憂慮時,因寶玉在側,便問道:「事事都算妥貼了,大哥哥還愁什麼?」賈珍便將裡面無人的話告訴了他。寶玉聽說,笑道:「這有何難?我薦一個人與你,權理這一個月的事,管保妥當。」賈珍忙問:「是誰?」寶玉見坐間還有許多親友,不便明言,走向賈珍耳邊說了兩句。賈珍聽了,喜不自勝,笑道:「這果然妥貼。如今就去。」說着拉了寶玉,辭了眾人,便往上房裡來。

可巧這日非正經日期,親友來的少,裡面不過幾位近親堂客,邢夫人,王夫人、鳳姐併合族中的內眷陪坐。聞人報:「大爺進來了。」唬的眾婆娘唿的一聲,往後藏之不迭;獨鳳姐款款站了起來。

賈珍此時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則過於悲痛,因拄個拐踱了進來。邢夫人等因說道:「你身上不好,又連日多事,該歇歇才是,又進來做什麼?」賈珍一面拄拐,扎掙着要蹲身跪下,請安道乏。邢夫人等忙叫寶玉攙住,命人拿椅子與他坐。賈珍不肯坐,因勉強陪笑道:「侄兒進來,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嬸娘、大妹妹。」邢夫人等忙問:「什麼事?」賈珍忙說道:「嬸娘自然知道:如今孫子媳婦沒了,侄兒媳婦又病倒。我看裡頭着實不成體統,要屈尊大妹妹一個月,在這裡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邢夫人笑道:「原來為這個。你大妹妹現在你二嬸娘家,只和你二嬸娘說就是了。」王夫人忙道:「他一個小孩子,何曾經過這些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話;倒是再煩別人好。」賈珍笑道:「嬸娘的意思,侄兒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勞苦了。若說料理不開,從小兒大妹妹玩笑時就有殺伐決斷;如今出了閣,在那府里辦事,越發歷練老成了。我想了這幾日,除了大妹妹,再無人可求了。嬸娘不看侄兒和侄兒媳婦面上,只看死的分上罷。」說着流下淚來。

王夫人心中為的是鳳姐未經過喪事,怕他料理不起,被人見笑;今見賈珍苦苦的說,心中已活了幾分,卻又眼看着鳳姐出神。那鳳姐素日最喜攬事,好賣弄能幹,今見賈珍如此央他,心中早已允了;又見王夫人有活動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說得如此懇切,太太就依了罷。」王夫人悄悄的問道:「你可能麼?」鳳姐道:「有什麼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經大哥哥料理清了,不過是裡面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的,問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見說得有理,便不出聲。賈珍見鳳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許多了,橫豎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這裡先與大妹妹行禮,等完了事,我再到那府里去謝。」說着就作揖,鳳姐連忙還禮不迭。

賈珍便命人取了寧國府的對牌來(33),命寶玉送與鳳姐,說道:「妹妹愛怎麼樣辦,就怎麼樣辦;要什麼,只管拿這個取去。也不必問我。只求別存心替我省錢,要好看為上;二則,也同那府里一樣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這兩件外,我再沒不放心的了。」鳳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大哥既這麼說,你就照看照看罷了。只是別自作主意,有了事,打發人問你哥哥、嫂子一聲兒要緊。」寶玉早向賈珍手裡接過對牌來,強遞與鳳姐了。

賈珍又問:「妹妹還是住在這裡,還是天天來呢?若是天天來,越發辛苦了。我這裡趕着收拾出一個院落來,妹妹住過這幾日,倒安穩。」鳳姐笑說:「不用,那邊也離不得我,倒是天天來的好。」賈珍說:「也罷了。」然後又說了一會閒話,方才出去。

一時女眷散後,王夫人因問鳳姐:「你今兒怎麼樣?」鳳姐道:「太太只管請回去,我須得先理出一個頭緒來,才回得去呢。」王夫人聽說,便先同邢夫人回去,不在話下。

這裡鳳姐來至三間一所抱廈中坐了,因想:「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二件,事無專管,臨期推委;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能服鈐束,無臉者不能上進:此五件,實是寧府中風俗。」

不知鳳姐如何處治,且聽下回分解。

--------------------

(1)

月滿則虧──虧:欠缺,缺損,不足。

語出《戰國策·秦策三》:「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進退、盈縮、變化,聖人之常道也。」而「月滿則虧」又本「月盈則食」,出自《周易·豐卦》:「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

孔穎達疏:「盛必有衰,自然常理。日中至盛,過中則昃。月滿則盈,過盈則食。」意謂月亮到圓滿後就開始缺損。比喻事物盛極則衰,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2)

樂極生悲──語本「樂終而悲」,出自《文子·十守》:「天道極即反:物盈則損,物盛則衰,日中而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終:義同「極」。極限,頂點。)意謂快樂到頂點,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發生悲哀的事情。表示人在得意時不可忘乎所以,要為將來打算。

(3)

樹倒猢猻散──猢猻:猴子。

語出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依附者甚眾,獨其妻兄厲德斯不以為然,詠百端威脅,德斯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斯遣人致書於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猻散賦》一篇。」意謂大樹一倒,棲息於樹上的猴子就會一鬨而散。比喻大人物一倒,依附他的人就會隨之而散;權貴人家一旦土崩瓦解,其家人、親友必將各顧自己,各奔東西。

(4)

否(pǐ癖)極泰來——否、泰:《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兩個卦名。「否」指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一切就不順利;「泰」指天地相交而萬物通,一切就順利。二者對立統一,互相轉化,循環不已。

語意本《周易·雜卦》:「否、泰,反其類也。」意謂壞事發展到極限,就會向好的方面轉化。引申為世事無常,盛衰、貧富、窮達在不斷變化。勸人不可不留後路。

(5)

則例──成規舊例。宋·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二》:「曹郡王以元舅特除兼中書令,下度支給俸。有司言:『自來未有活中書令請受則例。』」這裡引申為規則、規矩。

(6)

盛筵必散──語本古諺語「未有不散之筵」,見宋·倪思《經鉏堂雜誌·卷四·筵宴三感》:「今夫筵宴以酒十行為率……三杯亦散,五杯亦散,十杯亦散,至於百杯亦散,諺曰:『未有不散之筵。』」泛喻繁榮興旺的局面不可能永久維持。

(7)

「三春」二句:這是一聯預言詩。意謂元春、迎春、探春(即「三春」)或死或嫁之後,大觀園中的其他女兒(諸芳)也將各有歸宿,以致風流雲散,熱鬧景象將一去不返,賈府也將開始衰敗。

(8)

「只聽」二句──因「四」與「死」諧音,古人以為「四」為凶數,故「雲板連叩四下」表示報喪。

雲板:參見第四回「傳點」注。

(9)

無不納悶──暗指眾人對秦可卿的死亡感到蹊蹺。

納悶:懷疑而不解。

(10)

「如今」五句──曹雪芹在這裡用的是《春秋》筆法:賈寶玉對侄媳秦可卿的死亡如喪考妣,實屬蹊蹺,隱寓二人確有不正當的曖昧關係。

(11)

開喪──即開弔。指喪家在出殯前接待親友前來弔唁。

訃聞──報喪的文告,用以通告親友。講究的訃聞上要開列死者的履歷以及開弔、出殯日期等。末尾有五服內親屬的具名。

(12)

拜大悲懺──意謂請僧人恭恭敬敬地唪誦佛經《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佛家稱之為「大悲咒」)中的咒語。據說僧人念此咒可使死者往升西方淨土(極樂世界)。

(13)

超度前亡後死鬼魂──佛教用語。是說由僧人唪誦《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咒語,使那些與死者有恩怨的鬼魂超脫地獄的苦難,往生極樂,從而減輕或免除死者的罪孽。

(14)

全真道士——道教中全真教派的道士。據《全真紀實》載:全真教派由金代道士王重陽創立,崇奉鍾離權、呂洞賓等。該教不尚符籙,不事煉丹。而重修煉內功,性命雙修,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氣」為「真功」,以「濟貧拔苦,先人後己,與物無私」為「真行」,自謂功行俱全,故稱「全真」。該教派至清代已衰落,故此處的「全真道士」只是道士的通稱。

(15)

解冤洗業醮──請道士設壇祈禱,以消除死者生前的冤讎與罪孽,往生天堂。

業:義同「孽」。

醮:道士設壇祈禱,求神靈消災降福。

(16)

按七作好事──人死之後,每七日舉行一次祭祀儀式,謂之「祭七」或「做七」,也稱「作好事」。富貴人家要做七個「七」,即「頭七」(亦稱「首七」)、「二七」至「斷七」,共四十九日,故稱「七七」。關於「七七」喪禮的來源與用意有兩種說法:一說源於佛教,其用意是為死者祈福免罪,免除地獄之苦,往生天堂。如宋·俞文豹《吹劍錄》:「世俗信浮屠,皆以初死七日至七七、百日,小祥大祥必做場功德,則罪滅升天,否則入地獄。」一說源於中國古代的招魂禮,其用意是希望死者魂歸軀體而復活。如清·錢泳《履園叢話三·考索·七七》:「喪家七七之期,見於《北史》、《魏書》、《北齊書》及韓琦《君臣相遇傳》,又顧亭林《日知錄》、徐復祚《村老委談》、郎瑛《七修類稿》皆載之,要皆佛氏之說,無足深考。惟《臨淮新語》謂始死七日,冀其一陽來復也。祭於來復之期,即古者招魂之義,以生者之精神,召死者之靈爽。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復,則不復矣,生者亦無可如何也。此說最通。」意思是說所謂「七七」喪禮,就是喪家請僧道為死者招魂,希望其復活,至四十九日還不能復活,則復活的可能就沒有了,所以不再招魂。「一陽來復」語本《周易·復卦》:「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復。」王弼註:「朋,謂陽也。」孔穎達疏:「復亨者,陽氣反覆而得亨通。」原指天地間有陰陽二氣,每年一到冬至日,陰氣盡,陽氣開始復生。這裡引申為人的靈魂回歸軀體,從而復活。

按:古代確有招魂之禮,而且對招魂儀式亦有規定,事見《儀禮·士喪禮》:「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向之,扱領於帶,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於前。受用篋,升自阼階,以衣屍。」鄭玄註:「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大意是說擔任招魂的人(復)用死者的衣服向北連續三次招死者的魂靈,然後給死者穿上衣服。「七七」的喪禮可能就是從這種古禮發展而來的。以上兩說皆通,難以軒輊,無非都是寄託生者對於死者的哀思罷了。

(17)

鐵網山──曹雪芹的原文是「潢海鐵網山」。是曹雪芹虛擬的地名,但有寓意,即「所謂迷津易墮,塵網難逃也」(脂硯齋夾批語)。

(18)

「忽又」四句──本書對秦可卿的丫鬟瑞珠未作任何具體描寫,而秦氏死後卻「觸柱而死」,顯然也是曹雪芹的《春秋》筆法:暗指瑞珠因了解秦氏與賈珍的亂倫勾當,生怕賈珍將她滅口而自盡,甚至可能就是賈珍逼其自盡。下文丫鬟寶珠「願為義女」也出於同一原因而求保命也。

(19)

摔喪駕靈──摔喪:亦稱「摔盆」。出殯時由孝子在靈前將瓦盆摔破。大概是表示死者在陽世的食祿已盡之意。因秦氏無子女,故由義女寶珠代替。

駕靈:俗稱「拉靈」。由孝子在前牽引靈柩領路。大概是表示將死者領向天堂或陰間之意。

(20)

黌(hóng洪)門監生──清代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學生。監生資格或通過考試,或出資購買;可以在國子監讀書,也可以不讀。賈蓉大概就屬於花錢購買而又不去讀書的監生。

黌門:原指學宮之門,引申為學校。

(21)

龍禁尉──曹雪芹虛擬的官名。根據下文其全稱為「防護內廷紫禁道御前侍衛龍禁尉」,屬五品官。

(22)

領憑──指到吏部領取所捐龍禁尉官銜的憑證(即上文所說的「執照」)。

(23)

誥授──朝廷用誥命授予封號。

宜人──為秦可卿的封號。明、清禮制:從一品官至七品官之妻分別封一品夫人、二品夫人、淑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賈蓉的官銜龍禁尉為五品,故秦可卿的封號為宜人。

(24)

宣壇──僧人、道士做道場用的誦經台。

(25)

冢孫婦──嫡長孫的妻子。

冢:本義為大,引申為嫡長。

(26)

四大部洲至中之地──人世間的中心地帶,即須彌山。

四大部洲:原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的洲名,分布於須彌山四周,為人類居住的地方。此說後為佛教所採用,再經中國傳譯,其名不一,通稱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或作貨)洲、北俱(或作拘)盧洲。《西遊記》第一回作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

(27)

奉天永建太平之國──即奉天命而建立的永遠不滅的佛國。

(28)

「總理」二句──這是指兩個主持「水陸道場」的佛、道頭目所屬之教派、官銜及姓氏:上句為佛門弟子、僧錄司長官萬某,下句為道教正一派弟子、道紀司長官葉某。

虛無寂靜沙門:即佛門。因其以「虛無寂靜」為教宗,故稱。

僧錄司:掌管佛教事務的官署,唐代開始設立,此後歷朝沿襲。

元始:指道教。該教自稱其教祖誕生於太元之前,故稱「元始天尊」,並以「元始」代指道教。

正一:指道教中的一個派別,其創始人為東漢張道陵。傳說太上老君親授張道陵《正一經》、《五斗經》、《太平洞極經》、《太玄經》,故稱「正一道」、「五斗米道」、「太平道」等。

道紀司:明、清時掌管道教事務的官署。

(29)

伽藍──為梵語音譯的省略,意譯即佛寺。這裡為「伽藍神」的簡稱,即佛教寺廟的守護神。佛典說伽藍神有美音、梵音、雷音、獅子等十八位,後世或將土地神和關羽也列為護法神。

(30)

揭諦──亦作「揭帝」。佛教傳說中的護法神,以威猛著稱。

(31)

功曹──「四值功曹」的簡稱。為道教中分別負責年、月、日、時值班巡察的神,兼管傳遞人間上達玉皇大帝的表文。

(32)

銷災洗業水陸道場──銷災洗業:消除死者的災難與生前罪孽,往生極樂淨土。

水陸道場──佛教法會的一種形式。即僧尼築壇拜佛,誦經念咒,遍施飲食,超度水陸一切亡靈往生樂土。

(33)

對牌──亦稱「對號牌」。用竹、木製成小條板,上刻號碼,中劈為兩半,以為辦事憑證。每當辦事,辦事人拿半片,主管留半片,事完交差,以對牌為憑。類似於北京存自行車處用過的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