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聊齋 - 第1章
蒲松齡
☆本文由早安電子書網友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僅供預覽,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請勿用於商業行為,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早安電子書☆
☆http://www.zadzs.com☆
-------------------------------------------------------------
白話聊齋
蒲松齡 著
--------------------------------------------------------------------------------
。前言。自序
卷一考城隍
耳中人
屍變
噴水
瞳人語
畫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蕎中怪
宅妖
王六郎偷桃
種梨
勞山道士
長清僧
蛇人
斫蟒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嬌娜
僧孽
妖術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葉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靈官
王蘭鷹虎神
王成
青鳳
畫皮
賈兒
蛇癖
卷二金世成
董生
齕石
廟鬼
陸判
嬰寧
聶小倩
義鼠
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
海大魚張老相公
水莽草
造畜
鳳陽士人
耿十八
珠兒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獵婆龍
某公
快刀俠女
酒友
蓮香
阿寶
九山王
遵化署狐張誠
汾州狐
巧娘
吳令
口技
狐聯灘水狐
紅玉
龍
林四娘
卷三江中
魯公女
道士
胡氏
戲術
丐僧
伏狐
蟄龍
蘇仙
李伯言
黃九郎
金陵女子湯公
閻羅
連瑣
單道士
白於玉
夜叉國小髻
西僧
老饕
連城
霍生
汪士秀商三官
於江
小二
庚娘
宮夢弼
鴝鵒劉海石
諭鬼
泥鬼
夢別
犬燈
番僧狐妾
雷曹
賭符
阿霞
李司鑒
五羖大夫毛狐
翩翩
黑獸
卷四餘德
楊千總
瓜異
青梅
羅剎海市
田七郎
產龍
保住
公孫九娘
促織
柳秀才
水災諸城某甲
庫官
酆都御史
龍無目
狐諧
雨錢妾杖擊賊
秀才驅怪
姊妹易嫁
續黃粱
龍取水
小獵犬棋鬼
辛十四娘
白蓮教
雙燈
捉鬼射狐
蹇償債頭滾
鬼作筵
胡四相公
念秧
蛙曲
鼠戲泥書生
土地夫人
寒月芙蕖
酒狂
卷五陽武侯
趙城虎
螳螂捕蛇
武技
小人
秦生
鴉頭
酒蟲
木雕美人
封三娘
狐夢
布客農人
章阿端
餺飥媼
金永年
花姑子
武孝廉西湖主
孝子
獅子
閻王
土偶
長治女子義犬
鄱陽神
伍秋月
蓮花公主
綠衣女
黎氏荷花三娘子
罵鴨
柳氏子
上仙
侯靜山
錢流郭生
金生色
彭海秋
堪輿
竇氏
梁彥龍肉
卷六潞令
馬介甫
魁星
厙將軍
絳妃
河間生
雲翠仙
跳神
鐵布衫法
大力將軍
白蓮教
顏氏杜翁
小謝
縊鬼
吳門畫工
林氏
胡大姑細侯
狼
美人首
劉亮采
蕙芳
山神蕭七
亂離
豢蛇
雷公
菱角
餓鬼考弊司
閻羅
大人
向杲
董公子
周三鴿異
聶政
冷生
狐懲淫
山市
江城孫生
八大王
戲縊
卷七羅祖
劉姓
邵九娘
鞏仙
二商
沂水秀才
梅女
郭秀才
死僧
阿英
橘樹
赤字牛成章
青娥
鏡聽
牛癀
金姑夫
梓潼令鬼津
仙人島
閻羅薨
顛道人
胡四娘
僧術祿數
柳生
冤獄
鬼令
甄后
宦娘阿繡
楊疤眼
小翠
金和尚
龍戲蛛
商婦閻羅宴
役鬼
細柳
卷八畫馬
局詐
放蝶
男生子
鍾生
鬼妻
黃將軍
三朝元老
醫術
藏虱
夢狼
夜明夏雪
化男
禽俠
鴻
象
負屍紫花和尚
周克昌
嫦娥
鞠樂如
褚生
盜戶某乙
霍女
司文郎
丑狐
呂無病
錢卜巫姚安
採薇翁
崔猛
詩讞
鹿銜草
小棺邢子儀
李生
陸押官
蔣太史
邵士梅
顧生陳錫九
卷九邵臨淄
於去惡
狂生
澂俗
鳳仙
佟客
遼陽軍
張貢士
愛奴
單父宰
孫必振
邑人元寶
研石
武夷
大鼠
張不量
牧豎富翁
王司馬
岳神
小梅
藥僧
於中丞皂隸
績女
紅毛氈
抽腸
張鴻漸
太醫牛飛
王子安
刁姓
農婦
金陵乙
郭安折獄
義犬
楊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島
沅俗雲蘿公主
鳥語
天宮
喬女
蛤此名寄生
劉夫人陵縣狐
卷十王貨郎
疲龍
真生
布商
彭二掙
何仙牛同人
神女
湘裙
三生
長亭
席方平素秋
賈奉雉
胭脂
阿纖
瑞雲
仇大娘曹操冢
龍飛相公
珊瑚
五通
申氏
恆娘葛巾
卷十一馮木匠
黃英
書痴
齊天大聖
青蛙神
任秀
晚霞
白秋練
王者
某甲
衢州三怪
拆樓人大蠍
陳雲犧
司札吏
蚰蜓
司訓
黑鬼織成
竹青
段氏
狐女
張氏婦
於子游男妾
汪可受
牛犢
王大
樂仲
香玉三仙
鬼隸
王十
大男
外國人
韋公子石清虛
曾友於
嘉平公子
卷十二二班
車夫
乩仙
苗生
蠍客
杜小雷
毛大福
雹神
李八缸
老龍船戶
青城婦
鴞鳥古瓶
元少先生
薛慰娘
田子成
王桂庵
寄生附周生
褚遂良
劉全
土化兔
鳥使
姬生果報
公孫夏
韓方
紉針
桓侯
粉蝶李檀斯
錦瑟
太原獄
新鄭訟
李象先
房文淑秦檜
浙東生
博興女
一員官
丐仙
人妖蟄蛇
晉人
龍
愛才
--------------------------------------------------------------------------------
。前言
《聊齋志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書,也是一部不可不讀的奇書。因為人之為人,就是有一個情在,能夠借他人之口,以至神、仙、鬼、魅、狐、獸、精、怪之口,道出一個天經地義的人人應該享有,往往又百般坎坷、千般間阻、萬般無奈的「情」來,這就是《聊齋志異》的偉大人文精神所在,也是作者蒲松齡的非凡人格所在。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淄博)人。出生於一個衰落的農家。十歲時被錄為秀才,雖然文名遠揚,但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垂暮之年才援例成為貢生。功名的失落,家境的窘迫,使才華與志向不居人後的蒲松齡,不得不一度當過幕客,幾十年做縉紳家的塾師。
蒲松齡一生鬱郁不得志,生命之樹被社會邪風淫雨的浸剝下,竟然找不到一塊樂土,真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蕭瑟瑟,案冷疑冰」(《聊齋自志》)。但是他的生命之火併沒有熄滅,就在這蕭瑟的寒夜,在昏暗的油燈下面,他飽蘸着恨血情淚寫下了這部「孤憤之書」。
人生的最大苦惱與不幸,無非「孤」、「憤」兩個字。孤者,孤獨、無依無靠之謂:諸如無夫無妻、無親無子、無朋無友,抑或無權無勢、無家無業、無是無非,都是孤;憤者,怨恨、憤怒之謂:諸如心不平、氣不順、意不甘、情不遂,都是憤。「孤」、「憤」兩境兩難,遇一猶不可,何況兩遇!所以當作者以自身之孤憤推及天下人人之孤憤,以天下人情事故幻化出仙鬼狐魅之孤憤時,不由脫口嘆道:「寄託如此,亦足悲矣!」(《聊齋自志》)正是這種天上、地上、地下三個時空的跨越,人類、動物、植物、鬼神不同類的轉化,寄託了作者胸中
1
的塊壘。也正是這種荒誕的手法、悲劇的審美,道出了作者心目中的真、善、美,成就了《聊齋志異》這部書在文學寶庫中的獨特地位。
這部書的價值在哪裡呢?研究者認為:這部書暴露和抨擊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敗,鞭笞了欺壓人民的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同情善良人民的種種痛苦遭遇等等。這是指的思想意義。
在藝術成就上,研究者認為:本書不論在描寫社會人物,還是鬼神仙狐世界的虛擬人物,塑造出許多令人難忘的典型藝術形象;作品既具有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情節曲折、境界瑰異的特色,而又能直接、尖銳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矛盾,成為我國古代膾炙人口的名著之一。這些評述自然是有道理的,作為讀者也應有所了解。
但是作為通俗讀物的欣賞者來講,這部書的價值又在哪裡呢?
這是需要讀者親身去體悟的。不同的身份、地位、經歷,不同的性格、品性、好惡,有可能出現不同的理解與感受,就像大家看《紅樓夢》,一千個人就有一千部讀者心中的《紅樓夢》一樣,不可能等量齊觀。但是可以肯定一點的是,好的文學作品是一面社會生活的鏡子,從中可以顯現、折射、演示出社會生活中許多層次中的本質性的東西。你若是能夠抓住它,領會它,你就是提高,就是成熟,就會獲益匪淺。特別是像《聊齋志異》這部書,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文人閒着無聊,搜羅天下奇文異事,藉此自娛,並以此娛人的。前已有提示,作者是用了自己一生的體驗、一代人的見聞、幾十年的心血寫成的,絕非遊戲之作。他是在「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輸璧,不能自達於聖明,真令人憤氣填胸」(《聊齋文集。與韓刺史樾依書》)的「孤憤」狀態中,寫出這部書來的。正是作者的生活道路和人格特徵,決定了他與那些追逐、享有功名利祿的御用文人、傳統衛道士背道而馳,而是衝破種種精神束縛,挺身而出,敢於道出百姓的憎恨與欲望、痛苦與歡樂,實際上成為後來民生民權主義的濫觴。至今,當我們捧起這部書時,從這些神話、鬼話、禽言、獸語中,感悟到了真正的人話,哀天憫人的氣息沁人心脾。
2
註:很多喜愛《聊齋》的朋友,在網上找不到全部的白話故事,本人持有一本1992年9月印刷、發行,的《全譯白話聊齋志異》,在此貢獻給大家。
此書以張友鶴先生的「三會本」《聊齋志異》為翻譯底本,個別地方對照參考了其他版本,擇善而從。與其它版本白話聊齋故事所不同的是,這次翻譯儘量扣緊原著,忠實於原著,力求客觀真實地再現原著的面貌和風格。原文每篇故事後的「異史氏曰」,因大都是作者的感慨或議論,與故事本身聯繫不大,姑刪去未譯。
因保存不當其中「邢子儀」、「李生」、「任秀」、「晚霞」,4篇書中殘頁。及附錄中的四個故事「蟄蛇」、「晉人」、「龍」、「愛才」,書中沒有,用文言文代替。
--------------------------------------------------------------------------------
卷一
【考城隍】
我姐夫的祖父,名叫宋燾,是本縣的廩生。有一天,他生病臥床,見一個小官吏,拿着帖子,牽着一匹額上有白毛的馬來找他,對他說:「請你去考試。」宋公說:「考官還沒來,為什麼馬上就考試?」來的官吏也不多說,只是催宋公上路。宋公沒辦法,只好帶病騎上馬跟他走了。
走的這一路很生疏,到了一座城郭,好像是一個國王的國都。一霎時他就跟那人進入了王府,只見王府內的宮殿非常輝煌華麗。正面大殿內坐着十幾位官員,都不認得是什麼人,唯有關帝神他認得。殿外屋檐下擺着兩張桌子,兩個坐墩,已經有一個秀才坐在那裡,宋公便與這人並肩坐下。桌上分別放着筆和紙。
不多時,就發下試題來,一看上面有八個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一會兒,兩人的文章就作完了,呈交殿上。宋公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位神人傳着看完,稱讚不已。便傳叫宋公上殿。下令說:「河南缺一個城隍神,你很稱職。」宋公聽了,才恍然大悟,隨即叩頭在地,哭着說:「大神錯愛我,叫我去當城隍,不敢推辭。只是我家有老母,七十多歲了,無人奉養,請求大神准我侍候母親去世後,再去上任。」正面坐着一位像帝王的人,叫取宋公母親的壽命簿來查看。一個長着鬍子的官吏捧過簿子來翻看一遍,稟告說:「還有陽壽九年。」諸神都猶豫了,一時拿不出主意,關帝神說:「不妨先叫張生代理九年吧!」便對宋公說:「本應叫你馬上去上任,念你有孝心,給你九年假期,到時再叫你來。」接着關帝神又勉勵了秀才幾句話,兩個考生便叩頭下殿。
秀才握着宋公手送到郊外,自己介紹說是長山縣人,姓張,還給宋公作送別詩一首。原文都忘記了,只記得有這樣的句子:「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宋公便上馬作別而回。
宋公到了家,像是做了一個夢醒來,那時他已死了三天了。他母親聽見棺材中有呻吟聲,打開棺材見他醒了過來,就把他扶出來,呆了半天才會說話。後來到長山縣打聽,果然有個姓張的秀才在這一天死去。
九年後,宋公的母親果然去世,宋公料理完了喪事,洗了個澡,穿上新衣服,進屋就死了。
他的岳父家住城裡西門裡。一天,忽然見宋公騎着紅纓大馬,帶着許多車馬,到他家拜別。一家人都非常驚疑,不知道他已成了神人了。急忙跑到宋公家一問,才知道宋公已死了。
宋公自已記有小傳,可惜兵慌馬亂中沒有存下來。這裡的記載只是個大概而已。
【耳中人】
譚晉玄,是本縣的一名秀才。他很相信一種氣功之術,每日練習,冬夏不停。練了好幾個月,自己覺得好像有些收穫。有一天,他正盤腿而坐,聽到耳中有很小的說話聲,就像蒼蠅叫一般,說:「可以見嗎?」他一睜眼,就再也聽不見了。他又重新閉上眼、息住氣聽,又聽到方才的聲音。他想:這可能是功已練成,心裡暗暗高興。
從此,他每日坐下就聽,心裡想,等耳中再說話時,應當答應一聲並睜眼看看是什麼東西。有一天,果然又聽到那「可以見嗎?」的小小說話聲,他就小聲答應:「可以見了。」很快覺得耳朵中有窸窸窸窸的聲音,像有東西爬出來。他慢慢地睜開眼偷看,果然看到一個小人,高三寸多,面貌猙獰,醜惡得像夜叉一樣,在地上轉着走。他心裡暗自驚異,心想不管怎麼樣,先看他有什麼變化再說。正看着,忽聽鄰居有人來借東西叫門呼喚。小人聽到後,樣子很恐慌,圍着屋內亂轉,好像老鼠找不到窩一樣。譚秀才也覺得神志不清,像掉了魂,不知道小人到哪裡去了。隨後他便得了瘋癲病,哭叫不停。家人為他請醫吃藥,治了半年,才漸漸好了。
【屍變】
陽信縣某老翁,家住本縣蔡店。這個村離縣城五六里路。他們父子開了一個路邊小店,專供過往行商的人住宿。有幾個車夫,來往販賣東西,經常住在這個店裡。一天日落西山時,四個車夫來投店住宿,但店裡已住滿了人。他們估計沒處可去了,堅決要求住下。老翁想了一下,想到了有個地方可住,但恐怕客人不滿意。客人表示:「隨便一間小屋都行,不敢挑揀。」當時,老翁的兒媳剛死,屍體停在一間小屋裡,兒子出門買棺材還沒回來。老翁就穿過街巷,把客人領到這間小房子裡。
客人進屋,見桌案上有盞昏暗的油燈,桌案後有頂帳子,紙被子蓋着死者。又看他們的住處,是在小裡間里的大通鋪上。他們四人一路奔波疲勞,很是睏乏,頭剛剛放在枕頭上,就睡着了。其中唯有一人還朦朦朧朧地沒有睡熟,忽聽見靈床上嚓嚓有聲響,趕快睜眼一看,見靈前燈火明亮,看的東西清清楚楚。就見女屍掀開被子起來,接着下床慢慢地進了他們的住室。女屍面呈淡金色,額上扎着生絲綢子,走到鋪前,俯身對着每人吹了三口氣。這客人嚇得不得了,唯恐吹到自已,就偷偷將被子蒙住頭,連氣也不敢喘,靜靜聽着。不多時,女屍果然過來,像吹別人一樣也吹了他三口。他覺得女屍已走出房門,又聽到紙被聲響,才伸出頭來偷看,見女屍如原樣躺在那裡。這個客人害怕極了,不敢作聲,偷偷用腳蹬其他三人,那三人卻一動不動。他無計可施,心想不如穿上衣服逃跑了吧!剛起來拿衣服,嚓嚓聲又響了。這個客人趕快把頭縮回被子裡,覺得女屍又過來,連續吹了他好幾口氣才走。少待一會,聽見靈床又響,知道女屍又躺下了。他就慢慢地在被子裡摸到衣服穿好,猛地起來,光着腳就向外跑。這時女屍也起來了,像是要追他。等她離開帳子時,客人已開門跑出來,隨後女屍也跟了出來。
客人邊跑邊喊,但村里人沒有一人聽見。想去敲店主的門,又怕來不及被女屍追上,所以就順着通向縣城的路盡力快跑。到了東郊,看見一座寺廟,聽見有敲木魚的聲音,客人就急急敲打廟門。可道士在驚訝之中,認為情況異常,不肯及時開門讓他進去。他回過身來,女屍已追到了,還只距離一尺遠。客人怕得更厲害了。廟門外有一棵大白楊樹,樹圍有四五尺,他就用樹擋着身子。女屍從右來他就往左躲,從左來就往右躲,女屍越怒。這時雙方都汗流浹背,非常疲倦了。女屍頓時站住,客人也氣喘不止,避在樹後。忽然,女屍暴起,伸開兩臂隔着樹捉那客商。客人當即被嚇倒了。女屍沒能捉住人,抱着樹僵立在那裡。
道士聽了很長時間,聽廟外沒了動靜,才慢慢走出廟門。見客人躺在地上,拿燈一照,已經死了。但摸摸心,仍有一點搏動,就背到廟裡,整整一夜,客人才醒過來。餵了一些湯水,問是怎麼回事。客人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這時寺廟晨鐘已敲過,天已蒙蒙亮了。道士出門再看樹旁,果然見一女屍僵立在那裡。道士大驚失色,馬上報告了縣官。縣官親自來驗屍,叫人拔女屍的兩手,插得牢牢的拔不出來。仔細一看,女屍左右兩手的四個指頭都像鋼鈎一樣深深地抓入樹里,連指甲都插進去了。又叫幾個人使勁拔,才拔了出來,只見她指甲插的痕跡像鑿的孔一樣。縣官命衙役去老翁店裡打聽,才知道女屍沒有了,住宿的其他三個客人已死了,人們正議論紛紛。衙役向老翁說了緣故,老翁便跟隨衙役來到廟前,把女屍抬回。
客人哭着對縣官說:「我們四個人一起出來的,現在我一人回去,怎麼能讓鄉親們相信我呢?」縣官便給他寫了一封證明信,並給了他些銀子送他回去了。
【噴水】
萊陽有個叫宋玉叔的先生,當部曹官的時候,租賃了一套宅院,很是荒涼。有一天夜裡,兩個丫鬟侍奉着宋先生的母親睡在正屋,聽到院裡有撲撲的聲音,就像裁縫向衣服上噴水一樣。宋母催促丫鬟起來,叫他們把窗紙捅破個小孔偷偷地往外看看。只見院子裡有個老婆子,身體很矮、駝着背,雪白的頭髮和掃帚一樣,挽着一個二尺長的髮髻,正圍着院子走;一躬身一躬身像鶴走路的樣子,一邊走一邊噴着水,總也噴不完。丫鬟非常驚愕,急忙回去告訴宋母。宋母也非常驚奇地起了床,讓兩個丫鬟攙扶着到窗邊一起觀看。忽然,那老婆子逼近窗前,直衝着窗子噴來,水柱衝破窗紙濺了進來,三個人一齊倒在地上,而其他家人們都不知道。
清晨日出時,家人們都來到正屋,敲門卻沒有人答應,才開始害怕。撬開門進到屋裡,見宋母和兩個丫鬟都死在地上。摸一摸,發現其中一個丫鬟還有體溫,隨即扶她起來用水灌,不多時醒了過來,說出了見到的情形。宋先生聞訊而來,悲憤得要死。細問了丫鬟那老婆子隱沒的地方,便命家人們在那地方往下挖。挖到三尺多深時,漸漸地露出了白髮。繼續往下挖,隨即露出了一個囫圇屍首,和丫鬟看見的完全一樣,臉面豐滿如同活人。宋先生命家人砸她,砸爛骨肉後,發現皮肉內全都是清水。
【噴水】
萊陽有個叫宋玉叔的先生,當部曹官的時候,租賃了一套宅院,很是荒涼。有一天夜裡,兩個丫鬟侍奉着宋先生的母親睡在正屋,聽到院裡有撲撲的聲音,就像裁縫向衣服上噴水一樣。宋母催促丫鬟起來,叫他們把窗紙捅破個小孔偷偷地往外看看。只見院子裡有個老婆子,身體很矮、駝着背,雪白的頭髮和掃帚一樣,挽着一個二尺長的髮髻,正圍着院子走;一躬身一躬身像鶴走路的樣子,一邊走一邊噴着水,總也噴不完。丫鬟非常驚愕,急忙回去告訴宋母。宋母也非常驚奇地起了床,讓兩個丫鬟攙扶着到窗邊一起觀看。忽然,那老婆子逼近窗前,直衝着窗子噴來,水柱衝破窗紙濺了進來,三個人一齊倒在地上,而其他家人們都不知道。
清晨日出時,家人們都來到正屋,敲門卻沒有人答應,才開始害怕。撬開門進到屋裡,見宋母和兩個丫鬟都死在地上。摸一摸,發現其中一個丫鬟還有體溫,隨即扶她起來用水灌,不多時醒了過來,說出了見到的情形。宋先生聞訊而來,悲憤得要死。細問了丫鬟那老婆子隱沒的地方,便命家人們在那地方往下挖。挖到三尺多深時,漸漸地露出了白髮。繼續往下挖,隨即露出了一個囫圇屍首,和丫鬟看見的完全一樣,臉面豐滿如同活人。宋先生命家人砸她,砸爛骨肉後,發現皮肉內全都是清水。
【畫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