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沃倫・巴菲特傳 - 第1章
羅傑·洛文斯坦
☆本文由早安電子書網友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僅供預覽,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請勿用於商業行為,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早安電子書☆
☆http://www.zadzs.com☆
-------------------------------------------------------------
[作者簡介]羅傑。洛文斯坦,《華爾街日報》的資深財經記者,1989—1991年主管股票專欄《華爾街聽聞》。目前撰寫一新的金融專欄《固有價值》。現與家人居住在新澤西州西菲爾德。
-----------------------
Page
3-----------------------
[內容簡介]沃倫。巴菲特就好像希臘神話中的邁達斯神,有點石成金術。他的合伙人企業曾連續多年超過道。瓊斯工業指數幾十個百分點,令華爾街人士目瞪口呆。股東們對他的追隨和關注,形成奇特的「巴菲特現象」——他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到股市行情的漲落。
巴菲特的成功並非偶然,九歲的他已經知道通過收集瓶蓋來了解哪一種品牌的軟飲料生意最紅火;在為《華盛頓郵報》做報童時,他就考慮過可以依靠增加產品線來獲得更大利益。其投資生涯始於11歲,迄今個人財富已逾166億美元,超越比爾。蓋茨,成為美國新首富。
本書的作者以生花妙筆敘述了巴菲特令人神往的一生,揭示了他的致富原則;並且對他投資伯克希爾、GEICO、《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吉列等企業進行了生動詳實的描寫。語言輕鬆幽默,情節引人入勝。
-----------------------
Page
4-----------------------
引言在投資業的發展史上,沃倫。巴菲特可謂獨占鰲頭。他從零開始,僅僅從事股票和企業投資,積聚起巨額財富,成為
20世紀世界大富豪之冠。在40年的時間裡(足以消除偶然因素的影響),巴菲特在股票市場的業績非凡,獲取了驚人的贏利,未曾遭遇過大的風險,也沒有出現過虧損年度,這真是一個奇蹟!在市場專家、華爾街經紀人及旁觀者們看來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通過連續、高質量的滾動,巴菲特獲得了97億美元的收益淨值。
無論股市行情牛氣沖天抑或疲軟低迷,無論經濟繁榮與否——巴菲特在市場上的表現總是很好——從艾森豪威爾時代到比爾。克林頓執政,從
50年代到90年代,從便鞋、越南戰爭到債券、信息時代。在戰後美國,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卻達到了28.6%的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成就的獨特性:它是傳統的長期投資的結果。華爾街的現代金融家通過控制公眾的資金而變得富有,其核心技巧是在適宜的時候買入和賣出。巴菲特規避了這種遊戲,以及華爾街因此而聲名遠揚的過度行為。事實上,他重新發現了純資本主義的藝術——冷酷而公平。
投資於巴菲特的普通股東也變得富裕了,與當初交給巴菲特運作的資本相比,增值的數字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一個人在巴菲特職業生涯的開始(不算1956年在奧馬哈學習期間)投入1萬美元,並且堅持到底,那麼到1994年底,財富將會達到8億美元。
然而,僅僅數字本身還不足以說明巴菲特在華爾街創造的輝煌。每年一次,信徒和投資者們像聖徒一樣湧向奧馬哈朝聖,聆聽巴菲特分析投資、商業、金融的複雜性,這簡直成了美國每年的一件大事,如同埃爾沃斯音樂會或宗教復活節。金融界人士到達奧馬哈,把巴菲特的著作視為《聖經》,猶如念布道的經文一樣背誦巴菲特的格言。
他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導致了他整個生活過程中的戲劇性。在人們去奧馬哈朝聖之前,在巴菲特創造輝煌的業績之前,他站在大學晚會的角落,一副孩子式的面孔,眼睛炯炯有神,把人們視為一群擁擠在一起的喝醉了酒的老朋友。幾年之後,當這些朋友成為了華爾街創業的年輕會員時,儀式是相同的。巴菲特,這個群體之中最年輕者,端坐在俱樂部的交椅上,而他人則環繞在他的周圍傾聽他對金融形勢的分析。
在華爾街,巴菲特樸實的風格使他成為被崇拜的偶象。華爾街的生意是驚人的複雜,而巴菲特解釋起來,就好像百貨商店的售貨員談論天氣一樣。
他一直認為,每一種股票的債券,無論多麼神秘,都存在着某種有形、有序的東西,在華爾街的專業術語中,他似乎另闢蹊徑。
有趣的是,隨着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獲取了投資收益,華爾街變得更加複雜,更加深奧、神秘,更加可怕。巴菲特出生時
(大蕭條時期),美國人很少有人擁有足夠的資本從事投資,他們只能把錢積存起來或購買AAA級債券。大蕭條的陰影被戰後的繁榮所掩蓋。今天,數十萬美元是一筆小額款項,但很少有人滿足於此,很少有人仍然保持着舊時謹慎的習慣,他們至多急切地瀏覽金融報道,仿佛每天住房或通貨膨脹數字的變動能夠帶來長期等待的「答案」,在最好的情況下,他們以一種震撼其父輩的方式急切地轉換投資基金。
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年代,巴菲特的驚人之處是他的適應性,他所做的大
-----------------------
Page
5-----------------------
多數事情能為普通人所模仿(這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湧向奧馬哈的原因)。巴菲特的天才之處是他的性格:謹慎、嚴謹、理性。而這些普通的性格,對於那些搏擊股票市場的人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金融狂潮時期卻很少見。就此而言,巴菲特的性格和職業把他推舉到投資業和美國企業的公共導師的地位。巴菲特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他的作用,養成了一種記述其非常行為的習慣。
作為一名投資者,巴菲特避免使用財務槓桿、期貨、動態套頭保值、現代資產組合分析,以及其他由學術界發展起來的神秘的東西。與現代資產組合管理者不同
(其思想是交易者的思想),巴菲特將資本投於少數企業的長期增長。在這一點上,他模仿前代的巨頭,如J.P.摩根。
但是神秘的摩根是華爾街的原型,而巴菲特,一個坦率的中西部人,卻是它的反叛者。他曾嘲諷說,應該戴上滑雪面罩的是銀行家,他也曾對一位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說:「在華爾街的高速公路上,你不會遇到多少麻煩。」
他曾經寫道,與其聽取投資銀行家關於是否成交的觀點,倒不如問一問理髮師他是否需要理髮。這些普通的、高談闊論式的思想使他成為該國過去某些基本的東西的原型,滿足了美國人對於真正英雄的需求。
這一直是美國世俗的傳說:來自中西部或西部的純真的平民,無論是政治家、銀行家、大的商人或其他人,抵制住了唯利是圖的東部人。這是這個國家興起的代價,這是一種記憶,純真的美國人被摧毀了。歐洲保留了王室,美國人的理念總是來自中部地區的自我創業者:林肯、吐溫、威爾。羅傑斯。
在沒有英雄的年代,這也是巴菲特的信徒在奧馬哈所要尋求的。
傑克。紐費爾德寫羅伯特。肯尼迪時,說巴菲特不是一個英雄,僅僅是一個希望;不是一個神話,而是一個人。儘管足智多謀,但頗為奇怪。當他在巴黎時,他唯一的感受是對觀光毫無興趣,且倍覺奧馬哈的食物可口。他具有極強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是這些個人特徵也惹了不少麻煩,一次當巴菲特正在馬撒葡萄園拜訪凱瑟琳。格雷厄姆時,一位朋友驚嘆落日的美麗,巴菲特卻說他沒有注意,仿佛他有必要集中精力注意落日;即使是在加利福尼亞沙灘前的度假公寓,巴菲特也是連續數周地工作,從不去海邊。
像其他的天才一樣,巴菲特也付出了代價。由於在一個過於嚴厲的家庭中長大,巴菲特生活在一個情感封閉的氛圍之中,與他共事的很多人,即便在幾十年之後,都清楚他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甚至他的子女也很少見過他們的父親帶着某種表情,放鬆他那張嚴肅的面孔。
儘管巴菲特是一個主持人或說教者,但實質上是一個內向者。彼特。林奇(投資基金方面的天才),80年代拜訪了巴菲特,他為巴菲特的處所的平靜所震驚。巴菲特的案卷,整齊地按字母排列,看上去仿佛是上個世紀的檔案。和林奇一樣,他沒有交易員隊伍,也沒有電子屏幕,沒有價格圖表,沒有計算機,只有1929年以來的報紙和一隻古鐘,這兩件東西放在地板上,見證歷史,目睹了他們買了什麼、賣了什麼。林奇每隔幾周就剔除損失的股票,而巴菲特卻數年擁有相同的少數幾種股票,林奇感到悲痛,仿佛重溫過去。
巴菲特略帶現代色彩的東西是一架私人飛機,除此之外,他在巨額財富的花費中難以得到什麼快樂,他不收藏藝術品或時髦的汽車,而對漢堡包情有獨鍾。他住在木製結構的房子中,並在同一條街道工作。他的消費愛好是工作,或者正如他所稱的,是遊說。正是因為如此,他揭示了交易的秘密,他將會因此而流芳後世。
-----------------------
Page
6-----------------------
前言羅傑。洛文斯坦我是以一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該公司為巴菲特所控——的長期投資者及《華爾街日報》十幾年的財經記者身分開始研究沃倫。巴菲特的。
理論上,本書既有投資者對專業的通曉,又具備記者的客觀性。至於這些願望是否能夠實現,則需要讀者來作出判斷。
我於1991年秋開始創作這部書,當時巴菲特正致力於挽救所羅門兄弟公司。對於我的創作,巴菲特告訴我,他不會給予任何幫助,但也不會橫加干涉。他還特別保證,不鼓勵也不反對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素材。他信守諾言,但是,巴菲特允許我引用他撰寫的大量文章,這就是極其寶貴的資料來源。
本書的完成得益於對眾多合作者的來訪,這裡有巴菲特的家人、朋友、助手及其他人,我感謝其中的每一位人,除極少數人要求不署名外,資料來源在正文中或角注中都有說明,只是有時資料出處為大家所熟知時才未做註解,例如,涉及巴菲特和另一方大多數來加註明的對話或事件,就是來訪另一方的結果。
我要特別提到幾個人,羅克珊。勃蘭特、肯。察思、鮑勃。戈德法布、斯坦。利普西、芭芭拉。莫羅和查理。芒格經我多次求助,伸以援手,他們進行調查的態度足以與最出色的記者相媲美。巴菲特的姐姐多麗絲、妹妹羅伯塔和他的三個子女蘇茜、豪伊、彼得都是忠誠的家人,為我了解巴菲特家族提供了極其寶貴與慷慨的幫助。
在計算機時代,《華爾街日報》的布魯斯。利維、《奧馬哈世界先驅報》的詹妮。豪瑟、斯蒂芬。阿拉德證明優秀的圖書館員依然不可替代。同時,我也感謝《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們,對我請長假創作本書,他們表現得異常寬容。
特別感謝敏銳而寬容的讀者——尼爾。巴斯基、羅伯特。古德門、安德魯。洛文斯騰、傑弗里。塔內巴姆;我的代理人米蘭里。傑克遜從一開始就看好本書,我對此十分感激;本書編輯安。戈道夫給予了毫不掩飾、十分準確的批評。沒有這些,本書將遠差強人意,而對於年幼的孩子馬修、扎卡里和埃立森,這部書的創作歷經了他們一半的歲月。(我也一直想念你們。)最後,必須提及的是我得之於父母的一些稟賦,其中就有父親對金融的酷愛和始終如一的道德觀念。
-----------------------
Page
7-----------------------
巴菲特對我的教益比爾。蓋茨羅傑。洛文斯坦寫沃倫。巴菲特的傳記時,曾聲明不對此書帶來的後果負責。洛文斯坦透露,他長期投資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該家公司在巴菲特的管理下,32年間,股票價值由每股7.60美元攀升至30000美元左右。
在評論洛文斯坦的這部著作時,我也必須聲明不對本篇文章引起的後果負責。談到沃倫。巴菲特,我難以客觀或冷靜,因為我們是摯友。最近,我倆剛攜妻子同去中國度假。我覺得,他的笑話令人捧腹,他的飲食——一大堆漢堡和可樂——妙不可言。簡而言之,我是個「巴菲特迷」。
成為「巴菲特迷」實乃輕而易舉,而眾多《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傳》的讀者無疑也會加入這一行列。洛文斯坦的著作坦率地記錄下巴菲特非凡的一生。雖然該書並未充分地表達出巴菲特的風趣、謙恭和魅力,但他的獨特個性卻已躍然紙上。恐怕每一位讀者掩卷後都會這樣想,「嗯,我喜歡這傢伙。」
大家都對巴菲特的職業生涯略知一二,而這部著作提供了更多有趣的細節。洛文斯坦追溯了巴菲特的一生:從
1930年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到11歲初次購買股票;從受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的傳奇人物,證券教授本傑明。格雷厄姆,到27歲時創建自己的帝國。巴菲特對自己投資購買的股票向來是三緘其口,而對於投資理論卻開誠布公,即在最低價格時買進股票,然後就耐心等待。沃倫曾在信中向合伙人解釋道,「我們的投資原理就是:別指望做大生意。如果價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獲利頗豐。」
讀者可以從洛文斯坦筆下了解到巴菲特如何控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並向其注入資金,而最終目標是購買其他公司的股票。該書歷數沃倫腳踏金融界及其他具中等經濟潛力的行業時——如一些主要報紙,伯克希爾向控股公司的發展及其投資原理的轉變。現如今,伯克希爾麾下所屬產業包括:喜詩糖果連鎖店、《布法羅新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並且擁有美國捷運、ABC、可口可樂公司、嘎耐特通訊社、吉列公司和《華盛頓郵報》的主要股份。
其在CEICO公司的股份也舉足輕重。
讀者看後,可能會感到在商業及投資方面受益非淺,但理論是否能成功地付諸於實踐則難以確定。沃倫的天賦在於他能夠洞察先機,要做到這一點,只將沃倫的格言銘記在心是遠遠不夠的,雖然沃倫大量的格言值得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