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再起 - 第1章

淡墨青衫.QD

-------------------------------------------------------------

☆本文由早安電子書網友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僅供預覽,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請勿用於商業行為,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早安電子書☆

☆http://www.zadzs.com☆

-------------------------------------------------------------

《新中華再起》作者:淡墨青衫

內容簡介:一部架空清末的YY小說

第一卷

第一章

引子

大清咸豐二年九月,淮安府。

秋高氣爽,正是好時節。

時近傍晚,准安府小高皮巷的一頭還在施工蓋房,蓋的建築卻與中國建築的風格完全不同,高屋尖頂,留的好大的窗戶洞,看起來黑洞洞的嚇人,幾十個瓦匠和小工搭着腳手架子,遞磚抹灰,乾的熱火朝天。

幾個大鼻子的洋人在一邊監工,他們穿着黑袍,脖子底下戴着奇形怪狀的十字架,在太陽底下閃爍着銀色的光芒。

一群小孩穿着肚兜,在工地邊上撒着歡玩耍,不時給那些工匠們添點亂,一個滿嘴大鬍子的傳教士急的一頭汗,不停叫道:「小心點,小心點,孩子們,到別處去玩吧。」

他的漢話居然很標準,只是還是有點大舌頭,看到孩子們不理他,兩隻牛眼珠子轉了幾下,居然從口袋裡掏出一把糖,遠遠灑了開去,一群小孩立刻炸了窩,「噢!」一聲一起奔着糖塊衝過去,一會功夫,已經搶的塵土飛揚。

看到這些深鼻高目,黃髮藍眼的洋人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可怕,小高皮巷裡縮頭縮腦躲的老遠看熱鬧的婦女和老人們,開始慢慢的走出家門,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議論着那幾個牛高馬大的洋人,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時不時還爆出一陣笑聲。

大鬍子神父擦一擦臉上的汗水,剛一轉頭,看到一個青衣大帽的中年男人抱着一個灰布包裹,騎着一匹棗紅馬,急匆匆從自己身邊路過,原本還一臉倒霉氣色的神父立刻笑逐顏開,迎上前去打招呼道:「張總管,吃了嗎?」

中年男子原本板着張臉,被人這麼熱情招呼,下意識的答道:「吃了吃了,這都啥時候了。」

只是轉頭一看,打掃呼的居然是個洋人,原本下意識擺出來的笑臉一時又收不回去,甚是尷尬。

「張管事,上次說的事情怎麼樣了?」洋神父不理會對方的臉色,仍然滿臉熱情的跟在中年男人身後。

「唉,李神父,不是我不幫忙,現在我已經不伺候老爺了,調在大少爺房裡伺候,你的事情,過一陣子再說吧!」

這個張管事名叫張得利,原來是准安府里最大的鹽商張紫虛家的管家之一,而所謂的李神父,原來是來自西歐的法蘭西,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大清朝被迫開放口岸,允許傳教士到內地來傳教,這批法國教士剛剛到達淮安,闔城一打聽,知道張家是淮安城裡最大的富戶,鹽商頭領,家裡有幾十個鹽窩子和十幾家當鋪、米莊、絲廠,當真是富的流油。傳教士剛剛到達淮安,極需打開局面,先托人認識了張管事,然後滿打滿算,想通過張管事去求見鹽商張老爺,弄些銀子擴大教堂的地皮,修建孤兒院和醫院,誰知道認識張管事沒有幾天,對方居然就在府里換了主子伺候,看來只能重新再去找人公關了。

李神父滿臉遺憾,在胸前劃了個十字,請主保佑張管事萬事如意,在府中大少爺身邊一樣春風得意。

中國人對宗教向來就很寬容,對滿天神佛是來者不拒,張得利雖然搞不懂上帝是哪裡的菩薩,不過神佛就是神佛,當下略緩了幾步,容得李神父念完了禱詞,這才又匆忙上路。

看到張得利神色匆匆,李神父不覺又劃了一個十字,喃喃道:「看來張管事的這個新主人,脾氣並不怎麼好啊。」

張得利並沒有把這洋神父的事情放在心上,他是張府的家生子兒,從小就跟在張紫虛身邊,引薦幾個洋和尚化點緣,張府一向樂善好施,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只是府里唯一的少爺最近這幾個月一直鬧騰,弄的闔府不安,張大管事手腳和眼神一樣的麻利,伺候人是把好手,老太爺疼大少爺,巴巴的指派他去好生服侍,現下哪有空理會幾個洋和尚的區區小事!

張府的大少爺先是大病一場,十七八歲的人,正是渾身有勁的時候,好好兒得了傷寒,在病榻上足躺了小兩月功夫,弄的揚州府的王道台家趕緊跑來退了親。好不容易換了十幾茬醫生,治好了少爺的傷寒症候,偏又成了個武瘋子。傷寒剛好,就見天的折騰,打人罵人,白天夜裡的哭叫,嘴裡說的詞兒沒有人能聽的懂,稍有人靠近,就是一頓痛打。

這樣又折騰了一個月功夫,眼瞅着由冬至夏,由夏至秋,藥不知道喝了多少,府里派出去燒香的人,遠到峨眉山五台山,近的杭州鎮江,靈隱寺金台寺,不知道磕了多少頭燒了多少香,少爺的折騰勁總算過去了,十幾天前開始飲食正常,也開始叫下人的名字吩咐些事,幾天前更是直眉楞眼的管老太爺叫了聲「爹」,弄的見慣風雨的張紫虛老爺渾身一激靈,差點沒暈過去。

天可憐見啊,張家可是五代單傳了,諾大的家業就指着大少爺一個人繼承,若是真出了意外……那可就不知道便宜誰了。

少爺清醒之後,就好像是變了個人,田產地契,鹽引執照、商號票據,印信,一一取來過目閱讀,又命人送上一個算盤,書案上那些四書五經已經被丟在地上,擺的老高的全是這些鋪子和鹽務上的賬目,少爺自己動手,把一把大算盤打的風生水起,劈里啪啦算個不停,張得利懷裡抱着的,也就是張府在淮陰縣那邊的絲廠的賬目,原本放在絲廠賬房,少爺要看,張得利只得親自騎馬去取回來,好給少爺過目。

若是尋常物件,派個小廝去取就行,只有這些東西,可萬萬簡慢不得。

張得利一邊感慨,一轉眼功夫,已經到了巷子盡頭張宅的大門。張家是淮安城裡百年豪富的鹽商世家,整個小高皮巷有一半以上的地界是張宅所有,隔的老遠,就能看到一個高大的門樓,五六個穿着青衣的漢子斜坐在正門旁的春凳上,正一邊嗑瓜子胡說八道,張得利看也不看,從旁門進去,過了水磨青磚的天井,沿着夾巷一直往前走,又到了一道院牆的小門前,這才翻身下馬,由着迎上來的小廝接過了馬,自己抱着包裹小跑着向前,進了院子後直奔正房廳里,隔着雕花木窗,看到大少爺就坐在窗前,穿着繭絲直綢,腳上穿着朱履,神色如常,再看看腦後的辮子束的紋絲不亂,這才放下心來。

一個月前,少爺可是哭着喊着要把辮子剪掉,現下已經容人理辮子,看來痰迷的症候,也是當真好了。

進得廳內,把賬簿輕輕放下,又看到十七八個朝奉站成一長溜的在一邊等候,自己忙相度了一下,退後幾步,站在廳內「慎思堂」的匾額之下,垂手侍立。

「這賬目不對,拿回去重算!」

「都是老朝奉了,賬目不平也敢拿來?這裡怎麼多了五錢銀子,拿回去算清楚再來!」

大少爺張華軒左手把不合格的賬簿打下來,右手算盤居然還是打的叭叭直響,這一手漂亮功夫,就是幾十年的老朝奉也自愧不如。

不一會功夫,桌面上的賬簿已經算的清爽,該貶的貶,該獎的獎,一點兒也不含糊。張得利在一邊伺候,暗暗咋舌,以前也沒看到少爺怎麼學習做生意,怎麼現在就這麼厲害。

怪不得老爺前幾天不放心來看過一次,只此一次後,就隨着少爺施為,絕不干涉。

十來個朝奉有的滿面春風,有的面帶愧色,等着大少爺訓話。

張華軒略一沉吟,捧着手裡的茶盅喝了一口,吩咐道:「都下去吧,各位老先生還請多用用心,張家待人寬厚,卻不能任人欺矇,下次若是還賬目不平,該怎麼樣,各位自己心裡清楚。」

其餘不止是淮安,便是揚州,蘇杭,任是哪裡商號的朝奉都會略做一點假,弄點花頭好處,東家業主也是清楚,只要朝奉不過分,小小不言的也就罷了。張紫虛老爺以前掌事,便是如此。

偏偏大少爺如此認真,又偏偏賬目算的比鬼都精,那雙眼睛一掃,賬簿上的毛病一看就知,這些天來,已經被他貶斥開革了不少做假做的厲害的,現下又強令所有商號鋪子把賬目算平,這就是說,以前的那些好處,都得吐出來,然後把帳做平,若是不然,大少爺一翻臉,開革還是輕的!

十幾個朝奉灰頭土臉的往外頭走,張華軒又把人叫住,竟是微微一笑,向着張得利吩咐道:「去和家裡賬房上說一聲,給各位先生每人二十兩銀子,這幾天辛苦了,拿着錢去喝點酒開心一下。」

張得利暗暗搖頭,少爺還是有點兒糊塗。

二兩銀子,就能在淮安府里叫一桌中等酒席,十兩銀子,就是中八珍的席面。眼前這些朝奉,哪有人真去這麼胡吃海喝的?二十兩,怕是夠他們用半年了!

心裡這麼嘀咕,卻不敢駁少爺的回,只得連聲應了。

朝奉們剛剛還被訓斥,一轉眼的功夫,大少爺又是放賞,手面還是不小,大伙兒不知道少爺到底是怎麼個章程,只得立定腳步,躬手垂手,等着少爺再吩咐話下來。

張華軒沉吟着道:「各位都很辛苦,清水池塘不養魚,各位有些虛賬花頭貼補一下家用,我原本不該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