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再起 - 第17章

淡墨青衫.QD



很多文字,看起來大逆不道,也令得眾人深省,可偏偏是夾雜在軍事制度的議論之中,就算這伙軍官中有小人去告密,也根本傷不到張華軒一根汗毛,如此心計,卻讓這些青年軍官佩服不已。

第一卷

第一卷

嶄露頭角(28)

經過這樣的啟蒙與開導,等若在一潭死水中投入巨石,經過這樣的一夜,想讓這些年輕人的心思回到過去,已經絕無可能。

既然如此,不如跟着張華軒走,卻看這位道台大人,究竟能做出什麼樣的偉業來。

計較已定,王雲峰帶着一絲不舍之意將冊子合起,一夜沒睡,雙眼竟是炯炯有神,他向着眾人鄭重道:「咱們一是要讓大人放心,二來卻要暗中發展同志。大人自己不方便,咱們懂他的心思,卻不能不做一些事情來襄助。依我看來,大人現在是不得已而秘密行事,將來仗打的好了,做起事情來會少很多顧忌與掣肘,咱們先行一步,大人絕無話說。」

這一番話眾人都無異議,當下算是暗中結社,待後來幾人求見張華軒後,知道自己體會的意思沒錯,便更加用心發展同盟,張華軒表現上對軍隊別無變動,暗中里,卻是漸漸將大批的中下層軍官牢牢把握在手中。

其實他對軍隊控制,遠非如此。喜歡功名利碌的便隨便丟幾根骨頭,自然就會有很多小人溜須拍馬,把軍中的一舉一動報告給他,總之只要把握好人性,投其所好,張華軒現在可能不是什麼優秀的統帥和將領,不過講起權術來,卻是箇中好手,這年頭的積年老吏,也未必是他的對手。

牛棚會黨暗中聚會之事,張華軒天亮時就已經知道,幾個青年軍官自自己以為做的隱秘,其實就如同小學生上課偷看小人書,自己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上面的老師看的清楚,根本就洞若觀火。

待王雲峰等人前來稟報心得,張華軒對他們的領悟卻極是滿意。他現在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去興辦軍校,只能在有限的人選里選拔一些人才,眼前這幾人,雖不是上佳,卻也勉強過關。

至於所謂的大清名將,他倒並不放在眼裡,時無英雄,方使豎子成名。除了淮軍中有限幾人外,余者根本算不上是將才。

與眾人一悉長談後,張華軒的見識氣度更令眾人心折,苗以德尋得一個話縫,向張華軒打探道:「大人,聽說洪楊要向揚州動手,咱們練勇也幾個月了,是否就要出兵?」

林風祥與李開芳的北伐路線張華軒清楚的很,雖然從鎮江渡揚州,不過並沒有占領揚州從蘇北、山東一線進攻的計劃,連琦善的江北大營也沒有打破,所以到幾年之後,為了打通天京與安徽的聯繫,先破鎮江,再破江北大營,短暫占領揚州後又主動退回。

對太平軍始終不占領蘇北威脅山東畿輔等地,張華軒百思不得其解,從軍事角度上來說,揚州與鎮江隔江相望,距離南京也是極近,而且是江北米糧聚集之所,除此之外,淮揚一體,准安府與清江浦更是漕運中心,得到這兩地之後,對整個天國的局面有極大的好處,捻軍興起之後,攪亂河南山東,來自天京北方的軍事力量根本不足為懼,而洪秀全等人對近在咫尺的威脅卻置之不問,也不占領,卻不知道是何考慮。

當然這些當時的人並不知道,太平軍要北伐,首渡揚州,然後經過安徽與河南直入直隸,這樣的行軍路線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在得知洪楊要選精兵北伐後,首當其衝的,便是揚州與淮安等地。

若是不然,張華軒的團練也沒有這麼成功的就創辦起如此規模。不但朝野上下無人疑心,當地的官府與士紳,從南京失陷後,也開始極盡支持,雖然捐助的錢財不多,不過很多需要官府幫手的事情,卻只要張華軒一句話,便可輕鬆辦理。

此時琦善雖然創辦江北大營,手下的精兵強將卻並不很多,朝野上下已經注意到了張華軒手中的這支過萬人的兵馬,琦善已經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行文淮安,讓張華軒即刻到揚州去見他。

而與此同時,京師的部堂行文卻也到了淮安,肅順到底極為欣賞張華軒,一力要將他調到北京任職。即使現在淮揚一帶軍情緊張,清廷搜羅了一切能搜羅的兵力,拼命往江南和江北兩個大營附近填充,而張華軒的練勇不管戰力如何,畢竟是他一手創辦,肅老六連臨陣易將也顧不得,確實是被張華軒的才情打動,覺得讓他這個書生帶兵太過浪費之故。

對肅順的調令張華軒當然絕對不會願意,他辛苦創立團練,每天花費心思要把這支軍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眼看就有一場大仗要打,卻放下自己辛苦創立的軍隊跑到北京?別說肅順給不了足夠的好處,就算是給他一個尚書,也是得不償失。

若是在年前,張華軒還頭疼怎麼推託,現在到是好辦,太平軍的北伐路線不管怎麼走,首戰必定是在揚州,歷史上琦善龜縮在三叉河不敢應戰,由着太平軍經過揚州,大搖大擺的東去安徽,此時既然行文給他,想必是琦善想給自己多加點安全的籌碼,張華軒的部隊就不能戰,多萬把人伸直脖子讓人砍,總也要讓太平軍多費點時間吧?

老狐狸遇到小狐狸,張華軒要借着打一仗的機會,提升自己的威望,同時借着此事擺脫肅順調他入京的麻煩,琦善的如意算盤,怕是多半打不響了。

苗以德一問,卻是好大一篇文章,張華軒當然不會和這一個小小哨官多說,只是看他眉宇間儘是精明之色,言語間也比其餘諸人更添忠心之意,當下有意拉攏道:「以德甚是聰明,軍人要以小見大,觀察細節。確實,太平軍要過江,咱們練了幾個月兵總不能就這麼看着,欽差大臣已經發文過來,讓我前去見他,左右不過是讓咱們出兵罷了。」

幾個軍官聞言大喜,雖然判斷是眾人的事,卻讓苗以德一個人拿了采頭,眾人交情莫逆卻也並不在乎,當下一起向着張華軒躬身行禮,齊聲道:「標下等願為大人前驅,奮勇殺敵,絕不墮大人威風!」

第二卷

猛虎出柙(1)

揚州的四月正是好時節,春光明媚,天氣不冷不熱,舉目望去到處都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意,接近長江的地界,更是水網密布。

張華軒自三月底先回到淮安府,也沒向誰打招呼,除了回府里小歇了兩天外,沒見任何城裡的官員和士紳,悄沒聲的又離了淮安,向揚州進發。

他一個團練道台,在淮安府已經是不小的官員,洪秀全沒得南京前,淮安府里的正牌官員還沒把他當盤菜,現在敵人大兵壓境,張華軒的地位無形中已經拉高了不少,不怎麼需要去敷衍那些齷齪官兒了。

其實淮安也不止他這一股子兵,除了有一個營的綠營兵鎮守府城外,還有十來個營頭的兵守着清江浦,不過那些兵是南河總督的總督鎮兵,專守漕運安全,地方上的事一概不管,也根本指望不上。

所以闔城的官員甚至欽差大臣琦善,都對張華軒手裡的武裝力量極感興趣,也很倚重。幾個月前還在恥笑張家亂花錢的官紳富戶們,已經掐着自己的大腿後悔,開始衝着張華軒猛拋媚眼,張華軒也不理會,只處置了一些後勤上的事情,便帶着一隊護兵往揚州趕去。

此時的揚州已經是戰雲密布,洪秀全自得南京後,已經將南京城改名天京,正式定都於此。四月初的時候發布北伐與西征的詔書,號稱要直搗燕雲,鎮江城也是失守,清朝水師在江南根本沒有任何一點力量,在敵人掌握了江南幾個渡口之後,揚州城已經無法設防,只能等着人家隨時隨地的衝殺過來,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可想。

張華軒到了揚州之後,先去拜會知州楊廷寶。按理兒他應該先去欽差,不過到了揚州城正是晚上,琦善卻遠在三叉河,隔着城幾十里地,欽差再大,也不能教人摸着黑趕路去求見,當下就在城裡張府的宅子裡安頓下來,然後便到州衙求見知州。

到了衙門口,張華軒的親隨上前先遞了帖子,過不多時,裡面就傳來動靜,一個穿着雲雁補服,身着厚底官靴的中年官員已經迎了出來。

看到張華軒的模樣,楊廷寶先是一楞,然後又在臉上擠出笑容,向着張華軒半揖道:「下官見過大人,大人遠來辛苦下官有失遠迎,還請大人恕罪。」

他連大帽子也沒戴,就這麼着急迎了出來,顯然是對張華軒的名聲還有手中的實力極是仰慕,這會子說的話卻是客套有餘熱誠不足,卻又是看到張華軒的年紀太輕,難免起了輕視之意。

張華軒也不在意,向着這知州笑吟吟拱手道:「兄弟這一次奉命來見欽差,只要勞煩大人之處甚多,先行謝罪了。」

他說話爽快,楊廷寶倒不是那種滿臉煙氣的官員,臉上表情也算是精明幹練,當然聽出來張華軒有意來兵來揚州,當下一陣歡喜,他守土有責,唯恐楊文定等人的遭遇落到自己頭上,既然有大兵來援助,帶兵的是誰卻也不必在意了。

當下歡喜不禁,讓着張華軒從側門進了。入門之後,到了儀門之前,看到張華軒帶着幾十個護兵,還有幾個軍官,楊廷寶面露為難之色,向着張華軒道:「大人的隨扈也請一起進來,到花廳奉茶?」

張華軒擺手道:「不必了,讓他們在此等候就是。」

他的中軍管帶原本是一個族兄弟,護兵們也多是從綠營請來的老兵,這一次發現了幾個青年軍官後,張華軒立刻動手,尋着由頭把那些老兵痞子開革了大半,中軍管帶也貶斥下去,提了苗以德做了幫統,統領一幫手下當護兵。

這些兵卻是張華軒一手訓出來的練勇,軍姿站的筆直,一身號褂嶄新筆挺,手按腰刀目不斜視,張華軒也不回頭,隨口吩咐道:「你們就在這候着!」

「是!」

幾十個護兵一起暴諾一聲,鬧出了不小的聲響,惹的這知州衙門裡不少人探頭探腦,不知道出了什麼事。

當時帶兵的將領多半縱容自己身邊的親兵,使得那些兵油子到處滋擾地方,地方官極是頭疼,也全無辦法。此時張華軒一聲吩咐,幾十個護兵就這麼木樁子似的站着,倒使得州衙上下極是意外,不少人擦着眼睛,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

「大人當真是用兵如神,麾下嚴明軍紀至此,當真是算得上令行禁止,軍令如山啊。下官佩服,佩服。」

楊廷寶為官多年,什麼八旗綠營見的多了,這十幾年來,還是當真頭一回遇到這樣帶兵的統帥和這樣的兵,忍不住就出聲誇讚。

張華軒面色如常,一邊跟着楊廷寶前行,一邊謙遜道:「兄弟我哪會帶什麼兵!就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對這些大兵要從嚴,不能嬌慣,別的,沒了!」

楊廷寶暗嘆一聲,在他眼裡,張華軒這個捐班能有什麼本事?適才說的顯然也是實話,他楊廷寶十年寒窗苦讀,兵書策略也看了不少,要是真帶兵肯定比這個渾身銅臭氣的商人強一百倍,可惜人家有個有錢的老爹,而他沒有罷了。

兩人揖讓着到了內廳坐下,楊廷寶看起來不是什麼一清如水的清官,不過看房裡的格局擺設,顯然也不是什麼十萬雪花銀的貪官,應該是那種該拿的拿,不該拿的不拿的那種,僅憑他房裡沒有吸大煙的床榻,張華軒對他也是大起好感。

兩人又略敘幾句客套話,張華軒單刀直入,向着楊廷寶問道:「揚州近來不穩,欽差的意思當是叫兄弟來協同守備,老實說,兄弟手裡有萬把人,不過才練了幾個月,只怕當不得大用。依老兄的意思,揚州守得麼?」

楊廷寶苦笑搖頭,臉色越發難看起來,他是知州,有向張華軒介紹情況的責任,不過想想揚州城的情形,卻是不知道從哪兒說起。

呆了半天后,才苦着臉道:「欽差帶來了五六千旗兵,加上原本江蘇巡撫的兵,左右不過萬把來人,現在全被欽差大人帶到了三叉河那邊,又簽發了十幾萬民工修建營盤長壘,從儀徵到施家橋,建了一道長牆,現下也差不多了。不過依下官說,憑着這點人馬,江防又遠不止這幾十里路,應該是擋不住太平軍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