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再起 - 第36章
淡墨青衫.QD
當即讓人取來本子,讓程念蓀寫下數目畫押,張紫虛阻止不得,只得搖頭嘆氣,不再說話。
程念蓀寫完字據,顯然是鬆了口氣,放下筆退向一邊,滿臉輕鬆之色。
程念蓀如此,那李英卻是別種模樣,等程念蓀寫完,李英卻是向張華軒笑道:「我李某人是一個敗家子,花錢如流水,不過花錢多就得賺錢多,這個紗廠的紗錠和珍妮機啥的,我是聽懂了,不過如果張世兄能告訴我蒸汽機是怎麼回事,我就願意投錢。」
第三卷
中流砥柱
(16)起步
蒸汽機的原理張華軒當然清楚,不過具體構造是怎麼回事他還當真沒法向這個李英解釋清楚,李英一說,他便撓一撓頭,借着自己的記憶,把蒸汽機的原理告訴對方。
等他說完,李英微微一笑,道:「張世兄說了半天,不過還沒有把蒸汽機的構造告訴我。」
張華軒額解微微冒汗,他自回到這個時代以來,還是頭一回被人為難成這樣。
他很想辯解:「我又不是學這個的。」不過這種話卻沒有辦法出口,着急之下,張華軒看到李英帶着一塊金表,於是向對方笑道:「李兄能不能把表借用一下?」
李英一征,不過還是把表借給了張華軒。
張華軒手掂金表,只覺得異常沉重,這個時代距離西方傳教士到中國已經近兩百年,鐘錶與火炮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西方文明產物,到咸豐年間,一塊懷表和自鳴鐘已經並不稀奇,所以這些富貴人家買到手的,都是份外的華美貴重。
他向着李英笑道:「李兄知道這表是怎麼轉動的嗎?」
李英面露不滿之色,答道:「用發條上緊齒輪,然後齒輪轉動,帶動指針,張世兄問我這個,是把我看的太蠢了吧?」
張華軒笑道:「那李世兄知道裡面的齒輪是怎樣的,發條又是怎麼帶動指針的嗎?」
李英被他問的愕然,這塊來自歐洲的金表做工精細,表殼沒有專門工具根本打不開,他怎麼會知道金表里的齒輪是什麼模樣?
看到對方如此,張華軒立刻微笑着把金表在桌子上狠狠一拍,要說當時純手工製作的東西質量還真是好,重重一拍之下,金表居然還若無其事,指針停滯了一下又繼續走動。張華軒氣急敗壞,手腕用足全力,又重重一拍,這塊懷表才啪一聲被他拍開。
他這樣的舉動,讓張紫虛在內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李英更是瞠目結舌,張華軒把表拍開,整個人卻是顯的氣定神閒,指着那些齒輪向李英笑道:「不打開這機器,世兄能看到裡面的情形嗎?」
李英呆着臉答道:「這到是不能,今天算開了眼了。」
張華軒笑道:「蒸汽機這玩意也是洋人造的,不看到實物,我也不能為世兄解惑。」
李英這才恍然大悟,向着張華軒道:「原來如此,洋人們真是厲害,原來蒸汽機也是和鐘錶一樣,這麼一環套一環的造出來,用帶動轉針那樣,去帶動紗錠。」
張華軒偷偷抹一下汗,正顏厲色的忽悠道:「正是如此。」
「哦,原來如此。」李英也是一臉理解的樣子,他惋惜地看一眼桌上的金表殘骸,笑道:「既然是這樣,我就明白了,這一次辦大興紗廠,我李家願出四十萬兩銀子。」
他看一眼張華軒,又道:「本來可以出的更多,不過張世兄一定得是大股東才對。」
此人如此明白事理,張華軒不覺大樂,看這李英身形不高,瘦的如同竹竿一般,而且滿臉煙氣,十足一個大煙鬼的樣子,原本只是以為他是個紈絝膏粱子弟,沒想到卻是如此的精明幹練。
張華軒這些日子與不少鹽商子弟打交道多了,這才明白,真正在影視劇里出現的那種白痴富家子弟很少,大多數的鹽商子弟也都是精明強幹,為了繼承家業從小便受到嚴格的訓練,而且因為家世和教育的原因,眼界開闊,手腕高明,確實比平民出身的人要強那麼幾分。
把股本的事情談妥,張華軒算是鬆了一口氣,棉田買好了,幾千太平軍的俘虜也被押到了海門和啟東各地安插,在淮軍的督促下開始屯田墾荒,每天汗滴雨下讓這些起兵造反的俘虜在開始時有點不適應,不過在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發現自己伙食無憂,也不需要刀頭添血就能過上好日子,張華軒還親自到海門等地去過幾次,給這些俘虜許願畫大餅,許諾只要棉花出產的多,將來還能讓他們娶妻生子,或是把原本的家人接來。這種美好的前景立刻讓這些俘虜們幹勁十足,張華軒始終認為,有一塊名叫理想的大餅掛在人的眼前,其實比皮鞭和棍棒要來的更有效一些。
至於對他的淮軍武裝集團,張華軒也認為皮鞭和棍棒用的夠多,下面該給些希望與好處了。
除了戰功的獎賞之外,淮軍將士還可以獲得許多額外的好處。比如高層與中層的軍官可以在未來的大生紗廠與各種產業中占有股份,低層軍官與表現優秀的士兵,可以分配給棉田的份額,讓他們參與分紅,張華軒相信,隨着整個產業鏈的擴大,整個淮軍集團將被捆綁在他興辦的各種產業之中,利益相同,生死攸關,這樣一來,只要有人威脅到淮系利益集團的生存,這些士兵與軍官就會如狼似虎的衝殺上去,把那些試圖從自己嘴裡撈食的野心家砍成碎塊。
這樣的做法對一支軍隊來說當然不妥,軍隊應該拿着優厚的俸祿只管做戰,而不必理會其它,不過在現在的階段,張華軒自忖如果不把整支軍隊與自己的利益捆綁起來,在使用它的時候未必有那麼放心。造反是殺頭的事業,如果沒有足夠的好處,他怎麼能讓所有人與他上下一心?
在軍隊內部,張華軒也借着揚州一戰之後建立起來的絕對威望,開始整頓軍隊的內部體系。與淮軍手中武器相對應的,他也建立了一套新式的軍功獎勵與升遷辦法,從訓練到後勤,然後到行軍做戰,張華軒把任何軍功酬勞細化量化,規定詳細,軍官的位置不再被隨機處置,而是根據他統管的營頭的每一條紀錄列入檔案,在每隔三個月的大比考核中進行對比,十八個陸軍營頭,再加上其餘部門,只要在考核中成為最後一名,該部門的主官就得立刻下台。
甚至連營務清潔,也列入了考核範疇之內,就是說,如果一個營的清潔分被扣,該營主官就得在戰場上把分拿回來,否則的話,很可能就會被免職,不論他多麼勇猛善戰。
在新辦法的督促下,所有的陸軍與炮兵營的主官們都渴盼着戰爭,在平時的訓練時也拼盡全力,唯一倒霉的就是士兵,被一群突然從內到外都變的如狼似虎的軍官往死里虐待,不操練到筋疲力盡不算完。
整個秋季,淮軍都在練兵,雖然沒有出兵做戰,卻比打仗還要緊張,有時候張華軒不得不嚴令各級軍官,如果在訓練時出了毛病,軍官負的責任更大,這才把上的過緊的發條略微鬆了一松。
咸豐三年,註定是張華軒一生事業起步之時!
第三卷
中流砥柱
(17)捻子
冬季棉花播種時,張華軒放下手頭所有的事務,專門跑到啟東灘涂視察。
事隔幾個月,張華軒的淮軍在淮北與捻子們打了幾仗,捻子此時還沒有形成氣候,戰馬少,兵器差,除了少數頭領外,不少惡霸式的地主和富農擔任領袖,這些人良莠不齊,有的人懷着純粹的革命理想,想趕走滿人,建立起一個漢家的理想江山,也有的人是窮極思變,借着造反的由頭,讓自己先出人頭地,這些人窮凶極惡,在淮北地方造起了不小的亂子,如果沒有張華軒,這些人將在後來鬧出不小的動靜,形成所謂的南發北捻。
現在張華軒手握大兵,北伐軍在北方鬧的不可開交,清廷開始還有防範他的意思,並沒有打算讓淮軍出兵北方,後來北伐軍先入山西,打敗了直隸總督訥爾經額的總督經制標軍,然後入直隸做戰,一直打到天津楊莊附近,惹的咸豐帝差點就讓讓城別走,離開北京。
後來北伐軍進攻天津失利,迂迴到獨流與靜海一帶固守,勝保與僧格林沁等清朝大將帶着優勢兵馬,在咸豐三年的年底把北伐軍團團圍住,晝夜攻打不遂後,開始挖掘戰線,準備把太平軍困死。
在北京危急的那段時間裡,咸豐帝與恭親王等軍機大臣會議多次,想讓張華軒從蘇北出發,進入山東前來直隸做戰,雖然清軍在蘇北和山東一帶駐有不少兵馬,不過上次揚州一戰,張華軒部隊優異的火力輸出給清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知道張華軒面對的可是北伐軍,這支軍隊只在揚州城下敗了一場後,進入北方後簡直是所向無敵,在接到前線不停的戰敗消息後,清廷中樞對張華軒手中的武裝力量有了更深的認識,在考慮用兵方略時,也自然會把張華軒考慮在內。
只可惜張華軒很不願意到北方賣命,而且也不願意去啃林鳳祥和李開芳這兩根硬骨頭。要知道別看現在北伐軍被困在靜海與獨流等地,可是不過幾個月後,北伐軍就會突圍而出,轉戰各地,直到在直隸連鎮又被大軍包圍,林鳳祥帶着幾千兵,一直到士卒全部戰死,他自己受傷被俘為止,而更為可怖的是李開芳帶着六百三十人從連鎮突圍而出,然後去尋找北伐援兵,沒有找到後在山東高唐又被圍了八個半月,最後居然又突圍而出,在馮官屯以三百多人對抗僧格林沁三萬多精銳騎兵,居然又支持了兩個半月,殺傷大量敵兵後到咸豐四年的五月三十一日才全軍覆滅。
這樣的戰績,這樣的不屈精神,這樣的恐怖防守能力,張華軒一想想除了自己用大炮不停的轟擊砸錢之外,還真不敢拿半新兵的淮軍去面對這樣的敵手。
困獸猶鬥,李開芳與林鳳祥用實際的戰績向世人表明,在大軍重重包圍之下,幾百個懷着崇高信念的男人,是如何挺直了死去,而不是跪着求生的。
當張華軒深處斗室,借着煤油燈的微光閱讀着來自北方的戰報時,總會默然向這群漢子致敬。
可能他們的理想與信念是荒誕不經,可能他們的步伐在開始時就走錯了,可能他們不刷牙不洗澡渾身的汗臭味道,可能他們大字也不識幾個,可是他們的表現讓張華軒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男人。
唯有身處這個時代,才能明白敢於對抗藐視自己生死來對抗滿清的國家機器,是多麼的不容易與偉大。
在北伐軍攪動北方震動天下時,張華軒的淮軍在結束了秋季大練兵後開始從淮安進軍淮北,自從咸豐二年太平軍自金田起事後,借着皖北嚴重饑荒的大好時機,張樂行與龔得樹率萬人起於亳州,其後皖北大亂,wωw奇Qisuu書com網李殿元成為宿縣捻軍首領,是後來捻軍十八大首領之一,張華軒知道捻軍輕捷彪悍,而且活動與蘇皖魯豫各省交界,與太平軍相比,對他的威脅更大更為直接,在咸豐七年的時候,捻軍主力還曾攻陷清江浦,與淮安府城只幾十里的距離,以他現在的力量,要對抗不久就有幾十萬之眾的捻軍還力有未逮,要以招安手段來對付這些豪傑好漢,更是幾乎不可能。
捻軍的大首領幾乎都出身官紳豪富之家,與太平軍的領袖截然不同,他們輕生死,重然諾,都是地方上呼風喚雨的人物,起兵造反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富貴,而是不滿清廷腐敗,百姓受苦,這才毅然起兵造反,對這群有着高尚革命理想的人物,張華軒自問無法收買,更不能腐化,只能在他們還沒有真正壯大的時候,一定要加入強力扼殺。
於是在咸豐三年的秋末,淮軍由蘇北泗州攻入宿縣,與武裝到牙齒的淮軍相比,宿縣捻軍在人數上遠比淮軍要多的多,在戰鬥力上簡直是判若雲泥,李殿元在開戰之初,還以為淮軍是綠營那樣的軟腳蝦,他集結了兩萬多人,企圖一戰把這一股清軍趕出皖北,誰料一接戰之下,淮軍先是火炮連發,立刻就打亂了捻軍陣腳,使得幾萬人混亂不堪。
要知道當時太平軍在入南京之前,在湖南嶽陽挖出了吳三桂埋在岳陽的大炮,立刻如魚得水,攻克武昌,連接近兩百年前的大炮都能有如此威力,鳥銃都沒有幾支的捻軍,如何對抗得了?
大炮轟擊之後,排成了一長列的淮軍用最能發揮出滑膛火槍威力的線形陣式猛攻向前,驚魂未定的捻軍企圖抵抗,一小股一小股的勇武之士揮舞着大刀長矛猛衝向前,不過在幾輪火力接觸之後,捻軍上下都發現這仗沒法打了,一支火槍的威力可能就比弓箭強那麼一點,而且還要計算重新裝藥的時間,不過當一個人同時面對幾支火槍,然後那槍口砰然一響,噴出的槍子把人把的稀爛之後,就再也沒有人願意幹這種傻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