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再起 - 第6章

淡墨青衫.QD



既然與神父已經談開了,他也不再客套下去,略一示意,身後侍立的一個小廝立刻上前,將一沓書稿遞給神父。

滿腹狐疑的神父將書稿接過,卻見第一頁寫着《海國圖志拾遺》幾字,再看內容細述,卻是張華軒以與自己交談《海國圖志》的形式,對書中不少錯漏疏忽和不準確的地方,一一改正補遺。

第一卷

第一卷

嶄露頭角(6)

魏源的《海國圖志》原本算是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本著作,不過畢竟魏源只是一個舊式的士大夫,不可能真正與洋人結交,也不會當真去精研對方政體上的得失缺漏,對各國的情況也多半是道聽途說,其中多半有荒誕不經之處,說好聽點這本書有點霧裡看花,說的難聽點,就是隔靴搔癢,言不及義。

優點很大,缺點也很大,魏源這本書在中國雖然頗有影響,卻不能真正帶來真正思想上的變革,原因就在於此。

張華軒的拾遺就專門撿魏源錯漏的地方改,把原本不盡不實的地方盡數修改,除了加上不少數據之外,還有不少政體上的見解,各國政治格局的分析。

最讓李神父驚訝的,便是對英法矛盾以及普魯士崛起的分析。對英國掌握海權,普法兩國將會爭奪歐洲大陸控制權而必定將會爆發戰爭的分析,簡直是精彩絕倫,不要說是一個中國人,就是一個深諳歐洲地緣政治的大政治家,分析的也未必有張華軒這麼深刻與準確!

神父身為一個法國人,原本就對拿破崙後的法國有一種遲暮帝國的警覺,粗粗一翻張華軒的文字,原本還有着幾絲對對方擅用自己名義的不滿早就煙消雲散,滿心滿眼,唯有佩服兩個字。

特別是其中不少關於法國的論段,想必是張華軒不想太過顯眼,把某些論斷和見解加在了神父頭上,想到這本書刊印後的影響,神父的臉白了又紅,紅了又白。

對方的心理張華軒清楚的很,沒有人會在名利雙收前能把持的住,他的這本拾遺,不僅會在中國掀起軒然大波,在歐洲各國的知識界與政界軍界,也絕不會落個石沉大海的下場。

看到神父緊張的直舔嘴唇,張華軒大笑道:「何以解憂唯有酒,何以解渴唯有茶,何者能鼎足?唯雪茄耳!來人,添茶,拿雪茄來。」

張華軒為什麼喜歡抽雪茄神父原本還很好奇,這個時候卻也顧不上了,把白瓷茶碗一把端起,咕咕幾口全部喝光,神父直楞楞地看向張華軒,問道:「這本書,我想翻譯成法文印刷,不知道可不可以?」

「當然!」張華軒瀟灑一笑,道:「拿給您看,就是要翻成法文,一切的印刷與裝幀,都可以按歐洲的方法來進行,小牛皮書面,燙金書名,錢不是問題。書印成後,先送到香港,然後根據我的授權,到歐洲發行,這樣可行?」

「當然!」神父幾乎是緊接着張華軒的話頭,立刻答應。

不答應才是真見鬼了,這本書的文體與中國士大夫的文言完全不同,也與民間那種話本式的文體不同,神父粗看下來,倒覺得這本以精美毛筆字寫成的政論文章,倒有些像西方文體,把這種文體翻譯成法文根本沒有困難,而可想而知的,這樣精彩的文章在歐洲也不多見,何況又有一個中國人書寫的噱頭,他只是一個天主教的神父,此書一出必定會在歐洲暴得大名,這樣的好事張華軒已經一手操辦好了,自己要做的只是一些小小的細節,這樣的好事,傻瓜才不干!

兩人把出書的事敲定,只覺得氣氛越發融洽,一人手持一支雪茄,吞雲吐霧起來。神父幾乎產生錯覺,這不是在中國舊式的富商家庭,自己還在歐洲某一個貴族家中的起居室里。

可是神父頭頂的「慎思堂」三個字金光閃閃,兩邊金鑲對聯,寫「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中間還掛着一副倪雲林的山水畫。書案上筆墨紙硯,還放着一大塊不曾琢磨過的璞玉,左右各六張梨花木椅,左邊椅後還放着幾尺高的穿衣鏡,右邊椅子後面,則是一排靠牆的柜子,上面陳列着各個朝代的中國古董,琳琅滿目金光閃閃,饒是神父見多識廣,也是看的眼熱。

此情此景,顯然打消了神父的錯覺,便挖空了一門心思,用言語刺探張華軒的底細。

張華軒猛抽一口雪茄,這時代當然沒有紅南京抽,不過抽抽雪茄也不壞,想到剛清醒時自己抱着老式的旱煙袋來疏解煙癮,現在已經是天上地下了。過了一下煙癮,他向着神父笑道:「神父,你不必想方設法弄清楚我為什麼會對歐洲的形式如此清楚,這個我不會說,你也不可能打聽得到。你只要記住,我們兩人是好朋友,利益相通,我需要你來掩人耳目,你也需要我來開展你的事業,這樣就足夠了。」

神父默然,張華軒說的客氣,其實已經對他提出了嚴重的警告,想到在淮安得到的張府的支持,還有張華軒可預見的順暢的仕途,自己只為了好奇心而得罪他,實在是太不明智了。

看到對方老實了,張華軒也不為已甚,又微笑道:「神父,我已經向您交了底,對太平軍的看法,我與神父絕然不同。他們不會帶來建設,只會破壞。而且我可以預言,占領南京之後,這支農民武裝就會迅速的腐化墮落,爭權奪利不思進取,它建立的地方政權可能會堅持十幾年或是更長的時間,不過隨着清朝地方武裝的強大,覆滅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西方各國與太平軍走的太近,絕對會得不償失。」

如果是換了剛剛交出書稿之前,神父對張華軒的判斷還會存疑,畢竟現在太平軍是一支新興的力量,有着勃勃生機,這在古老的中國是看不到的,不過剛剛的書稿已經把神父對張華軒的最後一絲懷疑徹底打消,在神父眼裡,眼前這個充滿貴公子氣質的神秘東方青年,有着常人難以理解的力量,跟隨他的判斷,一定不會有錯。

「好,既然張先生對局勢有這樣的判斷,我想我會根據我的影響力與交際圈,把您的這種判斷,謹慎地傳播出去。」

第一卷

第一卷

嶄露頭角(7)

張華軒擊掌,向着神父誇讚道:「神父果然是爽快人!」

神父齜牙一樂,衝着張華軒瞪眼道:「我已經看出來了,你這人是不見兔子不撒鷹,這句話說的對吧?這一次找我,絕不會給我這麼大好處就散播一條消息這麼簡單,還有什麼事,說吧!」

「這話說的,好像我真的唯利是圖?」

「難道你不是?那我就太失望了!」

兩人互相瞪眼,半天之後,一起大笑。

張華軒樂道:「還是和神父說話痛快,這麼說吧,我已經決定要搞團練,不過指望朝廷的錢目前不大可能,如果沒有成效,指望北京給錢是不可能的。所以,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先做出成效來。」

神父瞪大牛眼,問道:「所謂的成效,就是說剿滅太平軍?恕我直言,根據我們的觀察,太平軍目前是一支新興的軍事力量,它的將領也有不少出色的,而清軍將領,目前看來真的沒有能遏制這股力量的。閣下若是想用純粹的軍事手段憑藉自己的力量來對抗,我覺得太過困難。」

張華軒嘿嘿一樂,答道:「剿滅太平軍當然是最終的目標,神父請相信我,隨着戰爭的擴大,清軍方面一定會湧出更多更優秀的將領,這一點無庸置疑。至於目前,我的打算只是遏止太平軍在得到南京後,繼續由揚州、淮陰、海州一線經山東北上,這一條路到北京最近,不過清廷也會有相應的軍事部署,所以看似最近的路,其實可能最困難。所以我只要組建起一支軍隊,在淮陰一線布防,不使太平軍通過即可,如果能立下相應的戰功,則對我未來的發展更加有利就是了。」

神父點頭稱是,張華軒又正色道:「打仗要用兵,一支新軍倚靠的有三條:一,軍械先進,二,紀律嚴明,三,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要想當兵的一門心思跟着我打仗,就非得有錢不可。而在半年之內,我的團練應該募集不到太多的財源,因為我不是進士出身的有名望的大臣,或是官宦世家。神父,在中國商人受到歧視,不論是多成功的商人。若不是我在北京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定的聲望,本地的官紳一定不會允許我這樣一個商人之後組建地方武裝,哪怕是太平軍即將壓境而來。所以,在早期我只有依靠我自己的力量來做到這一切,以我父親給我謹慎的支持,我最多能拿出二十萬兩銀子組建起一支五千人左右的軍隊。就這樣,還得承受家族而來的極大的壓力,所以我將拿出不多的銀子,來購買一部分的軍械,包括三千支後膛燧發槍,三十門小型火炮,十門左右的大口徑火炮,我對神父的希望,就是幫我找到合適的賣主,在價格方面,我知道現在的中國在西方商人眼裡是無知的代表,不過那可能是別的中國人,並不是我。」

張華軒說的輕鬆,實際上在組建團練這件事上,他遇到的困難比告訴眼前這個老外神父的要多出許多。

商人都重利輕義,況且經商不比做官,需要低調再低調。淮安張家從清朝中葉發家,到現在一百多年的歷史,一直都是悶聲發大財的過程。

張華軒清醒之後,整理張府財務,恩威並下,收服身邊的下人,幾招散手下去,張府上下對大少爺都極是敬服,雖然還有幾個不開眼的對張華軒百般挑剔,卻也得承認張華軒精明幹練,府里財務經他手一整頓,上下都是服氣,並沒有什麼話說。

然後就是刻書頒行和捐官,這也是殷實商家常做的事,買官是為了少受氣,刻書頒行就是為了求名,所以府里上下也很贊同,錢花了不少,卻也很少有怪話。

只是上書團練之事後,張華軒自領准安團練幫辦,眼看要花大筆的錢財招兵買馬,張家在准安當然還有點名望,不過也沒有天真到以為保境安民是一個商人世家的事,所以這件事一出來,不但張府上下不贊同,連淮安的幾個官宦望族,也對張華軒此舉不以為然。

可以說,這件事能辦到現在這個地步,張華軒已經使出了渾身的解數,絕對沒有看起來這麼簡單,他自己私底下歷年的小金庫早就用的乾淨,下一步就得逼老爺子拿出大票的銀子出來,然後還得想辦法從江蘇藩庫里再掏點銀子出來,估計一直要等太平軍打下揚州,淮陰這裡的官紳感受到了迫在眉睫的壓力,才會踴躍捐銀子出來,現在想找他們要錢,除了落下幾聲嘲諷,別的收穫就別想了。

只是這些事暫且不必和眼前這死老外講,他與李神父勾搭了這麼久,拋媚眼拋的膩了,好處也給了不少,吃了爺的就得吐出來,光拿好處不辦事,門兒也沒有!

況且這件事說白了對神父也沒有壞處,能拿出大筆的銀子購買武器,神父在整個西方人組成的利益***里,必定將會水漲船高,在這個時代,洋務運動還沒有開始,大清雖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狠揍了一頓,不過還沒有被打服,天朝上國的面子還在,要等十年之後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大清徹底被打服,再加上太平軍的威脅太大,才開始大量的購買西洋軍火,張華軒現在走在旁人之前,估計那些洋鬼子接到訂單也會雙手發抖,現在又沒有什麼武器禁運的新鮮玩意,除了各國最新研製出來不公開的武器外,想買什麼都成!

果然神父也並不為難,慷慨的答應了張華軒的所有要求,只是表示在中國境內沒有這麼多的現貨,要到上海先接洽好,然後從印度或是南洋那邊轉運過來。

張華軒也無所謂,只要求對方必須先搞一定數字的火槍過來,讓他先訓練部卒,這樣購買的火槍到了之後,那些農民出身的士兵不至於連開槍也不會。

交易談妥,神父告辭而去,張華軒只覺得神清氣爽,人家都說萬事開頭難,看起來也並沒有那麼難嘛,哦呵呵呵呵……

第一卷

第一卷

嶄露頭角(8)

神父受張華軒之託,很快離開了淮安,去上海尋找軍火商人接洽購買軍火的事。張華軒相信他還會與在上海的法國領事商量,不過以他對西方人的了解,現在西方世界雖然看好太平軍,不過以這些大鼻子的習性,不會習慣把所有的籌碼都放在一邊,自己這裡目前是正經的大清官員,第一次向洋人購買物資,在法國人看來,這或許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一定不會拒絕。

他唯一遺憾的就是現在肯定買不到來復槍。

來復槍也就是燧發火槍中帶有膛線的火槍,是英文音譯,現在的歐洲已經發明了金屬子彈,也有了後膛來復槍,只是剛剛發明,這種新興的技術絕對不會公諸於世,更不要說賣給遠東野蠻的中國人了。

至於火炮,他購買的還是滑膛炮,而在十幾年前,普魯士人已經發明了有膛線的火炮,在精淮度和速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只是在這十幾年裡,普魯士人秘而不宣,根本不把這一火炮發展史上的重大進展公諸於世。

各國在軍事技術上保密這也無可厚非,張華軒也沒有打算把人家最先進的槍械技術給挖過來。而且在這個時代,前膛後膛差距並不是很大,一般來說,後膛槍每分鐘能打三發,前膛槍正常一到兩發,射程上來說,來復槍比沒有膛線的滑膛槍要遠五十米到一百米左右,可是製作起來太過困難,就是歐洲也還沒有大量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