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望族 - 第6章

Loeva(柳依華)

  想到這裡,於老夫人越發生氣,對着六孫女斥道:「我要罵你,不是為了九丫頭,你們姐妹間有什麼口角,那也是小事,我知道你看不上她,你要說她壞話,雖然不好,但也算不得什麼大過。但你不該說你六叔祖母!什麼叫裝模作樣?什麼叫自以為清高?!那些話也是你能說的?!六房再不濟,也是你的族親,你六叔祖母是你的長輩,別說私下非議,就是心裡想一想,都是不該!你還要在兄弟姐妹們面前說!你說了那樣的話,你五姐勸你,你反怪她,她不勸你,就是她錯了!你弟弟妹妹們年紀還小,你不說教他們尊重長輩,反倒當着他們的面笑話尊長,你做的什麼姐姐?!」罵到這裡,又罵文嫻:「你是長姐,也不知道教導弟弟妹妹們,攔着不讓他們犯錯,往日祖母教導你的,你都忘了不成?!」

  文嫻眼圈一紅,跪倒在地,文安文娟也慌忙跟着跪下。

  段氏起身走到於老夫人身邊,輕聲勸道:「老太太消消氣,若是氣壞了身子,叫這幾個孩子如何當得起?孩子們不好,慢慢教就是了,可您得千萬保重自己。」

  於老夫人見她來勸,稍稍氣平了些,話裡帶了幾分暖意:「你起身做什麼?當心身體!你肚子裡這個,可是老二的嫡長子,輕忽不得!」

  段氏面色微紅,羞澀地道:「媳婦一時心急,就忘了……」又換了正色,「還請老太太聽媳婦一句話,這件事……雖說是六丫頭理虧,但只要不傳出去,倒也不會壞了她的閨譽,只是六嬸那邊需得安撫住才好。至於二房那邊,倒不需要擔心,他家如今還有事托咱們辦呢。」

  於老夫人無奈的嘆了口氣:「也只能這樣了,總歸是我老婆子沒把孩子教養好!二房的事,回頭等老二回來,你看着他親自寫了信,把事情說清楚,明兒就派一個妥當人進京,叫老大那邊先打點着,還有文良那孩子科考前後要住的屋子,也需得收拾好了,再撥兩個妥當人侍候。你叫老二在信里跟老大說明白,不是我老婆子囉嗦,二房手裡拽着他家丫頭的把柄呢!少不得要多盡點心力!」

  段氏恭順地應下了,文慧在下面聽得分明,知道父母要為自己說了幾句閒話而受累,不由得漲紅了臉,仰着脖子道:「祖母用不着這般!我一人做事一人當,用不着父親和母親賠小心。四叔四嬸要管閒事,只管沖我來好了!我才不怕六房的人呢!她們要是有膽子,就來跟我對質!我還要問她們知不知道羞恥,不但上門討要好處,還偷聽上了!」

  「你給我閉嘴!」於老夫人大怒,腦子裡轟的一聲,便覺得眼前有些發黑,身體晃了一晃,段氏忙扶住她,四個大丫頭也都亂成一團,倒茶的倒茶,打扇子的打扇子,拿藥的拿藥,拍背的拍背,好不容易於老夫人才緩了過來,臉色已經蒼白不已。段氏忙叫人請王老太醫去了。

  文慧見祖母被氣着了,心中也有些後悔,雖然不認為自己錯了,卻覺得自己其實沒必要跟祖母頂嘴,老人家哄一哄也就過去了,鬧得如今這般……

  文嫻卻是害怕得發起抖來,雖然錯的不是她,但她方才豬油蒙了心,居然不顧繼母的勸阻,幫文慧出頭,往重里說也是一個「頂撞尊長」的錯。萬一祖母有個萬一,自己一個沒娘的孩子,繼母如今又有了自己的骨肉,還不知道父親會怎麼對待自己呢……

  段氏指揮着丫頭僕婦們將於老夫人抬進臥室,回頭吩咐人去備水備藥,以及太醫上門後用得着的東西,瞥見幾個孩子仍舊跪在堂中,惴惴不安,便扶着丫頭,一副不堪勞累的模樣,走到他們身邊嘆道:「六丫頭,你怎的就犯了糊塗呢?!老太太年紀大了,受不得氣,你不知道麼?!」

  文慧咬着嘴唇不說話,心中卻覺得十分彆扭。文嫻顫聲問:「太太,祖母她……不要緊吧?」

  段氏原想說不要緊,但轉念一想,又改了口:「我又不是大夫,哪裡知道?等王老太醫來了看過,才知道具體如何,但瞧老太太的臉色,怕是得養些時日。你帶着小七和十丫頭回去吧,晚上再來侍疾。」又對文慧道:「六丫頭,不是二嬸不疼你,這事實在是你的錯,你少不得要跪上一兩個時辰,老太太一向疼你,回頭消了氣,自然會饒恕你的。」

  文慧冷笑道:「用不着二太太吩咐,我本就打算跪在這裡等到祖母開口讓我起身為止!我便是再不懂事,也不會不懂這個禮!二太太有空閒,還是回屋養胎去吧!」

  段氏一陣氣惱,勉強掩住怒色,讓文嫻他們三個走了。文嫻再三求她,一有消息就叫人傳信給自己,她點了頭,又安撫幾句,得了繼女一番感激。文安要留來下陪姐姐,她就勸道:「要緊的是老太太的身子,你若真有心替你六姐說情,不如到前頭等王老太醫,人一到就請過來,寫方子磨墨,抓藥跑腿,什麼事辦不得?你祖母知道你孝順,心裡一高興,就會放過你六姐了。」

  文安一聽覺得有理,忙調頭去了前院。段氏走到門外,回頭看一眼文慧,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沒過多久,王老太醫來了,見文慧跪在正堂,雖然心中疑惑,但文安催得緊,他就沒說什麼,直接進裡間看了診,說是一時氣急攻心,沒什麼大礙,但要臥床靜養,又開了方子,囑咐了一通飲食禁忌,並嚴令不能再讓病人動氣,方才告辭。文安一路送他出門,立馬就帶了小廝去藥鋪抓藥了。

  於老夫人睡了一覺,傍晚醒來,已經好過許多。見段氏在跟前服侍,便有些責怪:「你不去歇着,在這裡做什麼?當心累壞了我的孫子!」段氏笑道:「媳婦不累,活都叫老太太屋裡的姑娘們幹了,媳婦不過是動動嘴皮子罷了。」

  五福從外間進來,送上一碗藥:「老太太,藥已經好了,還有些燙,您回頭喝?」於老夫人點點頭,她將藥放下,又道:「老太太,六小姐在外頭已經跪了半日,眼看着就要天黑,晚上風涼,您看……」

  於老夫人身體頓了頓,才在如意的攙扶下坐起身,神情有些猶豫,又有些心疼。段氏掃了五福一眼,笑道:「論理,六丫頭正該好好受個教訓才好呢!不然將來還是這樣的脾氣,到了婆家,哪有不吃虧的?只是老太太向來疼她,她若生了病,老太太便先捨不得了。如今她跪了幾個時辰,想必也知道錯了,還是讓孩子回去吧,免得弄壞了身體。」

  於老夫人沉下臉:「她那脾氣,怎會知錯?!正該叫她吃點苦頭才好!」話雖這麼說,到底是疼愛了十幾年的孫女,又怕孩子跪出點毛病,耽誤一輩子,於老夫人終究還是叫丫頭出去傳話,命文慧回去了,只是她余怒未消,不肯見孫女兒。

  段氏坐在床邊輕輕吹着藥,不一會兒,便侍候婆婆將藥吃了,然後勸道:「文慧這孩子,別的都好,就是脾氣太倔了。方才媳婦勸她時,她雖沒說什麼,但看神情,還是不大服氣。她這樣的性子,若沒人用心管教,將來是要吃苦的。如今老太太這樣,媳婦……又不方便,五丫頭又小,還有誰能管着她呢?」

  於老夫人嘆了口氣:「只能我老婆子掙命了。她父母將孩子交給我教養,不過一個月,兩個孩子相繼闖禍,若不是老天垂憐,未曾釀成大禍,我都沒臉見他們父母了!」

  段氏道:「您如今還病着呢,要是累壞了身子,可怎麼好?大哥大嫂心中也會不安的。老太太,媳婦給您出個主意,您別見怪。」

  「是什麼?你儘管說來聽。娘兒倆有什麼可忌諱的?」

  「媳婦是想着……大哥大嫂將孩子送回來,一是為了叫他們替父母盡孝,二是因為大嫂身上不好,無力管教的緣故。前兒京城來信,大嫂已經好了,倒不如將孩子送回去。媳婦想着,文慧性子再倔,到了父母跟前,總不敢胡鬧了吧?文安年紀也大了,正是讀書的時候……」

  文怡在家中等了兩日,卻意外地沒聽說二房放出什麼話來,心中有些疑惑。她托趙嬤嬤在外頭打聽了,仍舊是風平浪靜,只聽說長房的於老夫人偶感風寒,有許多族中女眷上門去請安看病,別的事就沒有了。

  她心中氣憤不已,原來二房那自詡「公正」的四伯母,也不過是個趨炎附勢之人,怪不得前世四伯父給自己尋了那門親事,四伯母一邊感嘆鮮花插了牛糞,卻又不肯替她說話。她早該看清楚這位長輩的真面目才是!

  罷了,既然長房有意粉飾太平,她也不必揪着不放,免得兩房鬧起來了,自家反而吃虧。既然兩家不曾翻臉,將來祖母若是需要延醫……

  想到這裡,她又忍不住捶自己的頭,既然不想再叫人說閒話,她還念叨長房做什麼?!倒不如另尋法子的好!

  只是……她家既然是絕戶,又哪有什麼援手?其他族人……也不過是看長房臉色行事。

  文怡思慮再三,倒想起一個人來。

  (《生於望族》已申請了12月PK,請各位多多支持。)

第十二章

出遠門

更新時間2010-12-1

19:13:51

字數:5205

 文怡想到的,不是別人,正是她親舅舅聶家昌。

  這位舅舅,原是她母親的親兄,住在平陰城,與平陽隔着一座太平山,路途不過百來里地。聶家外祖父有舉人功名,早年間還曾做過一任縣丞,正好與文怡的祖父顧克圖在一處地方當官。顧克圖去世後,盧氏老夫人拉扯着兒子長大,到了說親的年紀,得知這位故交就在平陰城安家,遣人去探望時,聽說聶家女兒出落得好,又想起早年兩家來往的情形,便給兒子定下了這門親事。

  當時,文怡之父顧宜誠剛考中了秀才,跟縣丞家的姑娘倒也相配。聶家只有一兒一女,對女兒十分疼愛,雖然家境只是小康,也陪送了不少嫁妝,加上婚後小夫妻恩愛和睦,兩家可說是十分親密的。文怡至今還記得小時候,母親帶着她回娘家時的情形,當時舅舅十分疼愛她,甚至肯扮成馬兒,讓她騎到他背上,在堂屋裡到處爬。她跟舅舅家的表兄表姐一處玩,也十分融洽。

  只是自打父母過世後,兩家便斷了來往。近二十年前的事,文怡已經記不大清楚了,只隱約記得母親過世後,舅舅舅母曾經來過一次,舅母還抱着她哭,只是那天,祖母很生氣,似乎還跟舅舅吵了一架,過後舅舅一家就再沒上過門。等到她大了,聽說平陰城鬧民亂的事,曾經求祖母派人去問一聲,祖母雖然答應了,臉上卻很不高興。再後來,便是舅舅上門討要奩田的事了。

  文怡不知道祖母與舅舅是為了什麼緣故鬧翻的,但舅舅小時候的確很疼她,即便跟祖母不和,也不至於害她這個外甥女兒吧?母親的奩田,舅舅那麼多年都沒問過,若不是家裡遭了劫,興許是不會生起討要的念頭的。

  文怡心裡有些發沉,覺得前世自己年紀小不懂事,許多事都沒留意,但這一回,她得要好生思量一番。那是自己的親舅舅,父族既然靠不住,就只能求舅舅了。若是可以,讓舅舅一家逃過那場民亂,避免了遭劫的命運,日後兩家是不是還能再來往?

  不過,平陰城離顧莊這麼遠,她一個小女孩,想要跟舅舅家聯繫上,沒有幫手是不行的。而且,當初舅舅跟祖母是為什麼起的口角?她必須先弄清楚才行。

  文怡沒膽子問祖母,便將主意打到了趙嬤嬤身上,尋了個藉口,說要趙嬤嬤指點她針線,將人請進房間,又關了門,才小聲將疑問說了出來。

  趙嬤嬤原本笑嘻嘻的神情漸漸變得嚴肅,皺着眉問:「小小姐,你問這個做什麼?」

  文怡略一躊躇,便將前些天在宣樂堂發生的事說了個大概,趙嬤嬤聽得氣憤填膺:「哪家的小姐這般沒有家教?!顧家百年的名聲,都被她敗壞了!」又抱怨長房與二房:「整天擺着公正仁慈的架子,真遇到自家子孫有事,便換了嘴臉,他們也有臉面來見你這個小輩!」

  文怡聽了奇怪,長房還好說,文安文慧是嫡孫子嫡孫女,怎麼二房也算在裡頭?

  她問了,趙嬤嬤才道:「怨不得你不知情,這幾日你都沒出門,老夫人又是不許在家裡講外頭是非的。二房的二少爺,正要往京城去趕考呢,因此四太太特地託了長房去打點。她平日最愛教訓人的,這回不吭聲,還不是因為有求於人的緣故?!你別怕,六小姐做了這樣的事,是長房理虧,鬧出去了,沒臉的是他們,怪不到你身上!」

  文怡忙道:「嬤嬤,用不着了。我雖也有些生氣,但也沒打算跟他家計較,就怕鬧得大了,他家又使詐,咱們家反而落了不是。那到底是族長家呢。而且,事情叫人知道了,別人不說,祖母心裡必定會難受得緊。」

  趙嬤嬤嘆了口氣,憐愛地望着文怡:「好小姐,嬤嬤知道你的顧慮,放心吧,嬤嬤不告訴老夫人就是,只是委屈了你。」

  文怡笑了笑,轉移了話題:「正因為這件事,我看出來了,在這邊族中,就沒幾個人將祖母和我放在眼裡的,祖母和我平日裡有事要托人辦,找到族人頭上,低聲下氣求人不說,銀錢也花得多。我想着小時候舅舅最疼我,若是他能替咱們家出面,豈不是省事多了?外祖父是做過官的,舅舅在平陰城也有些臉面,有他做咱們靠山,族人也不敢欺人太甚。況且以舅舅的身份,往衙門裡辦事也便宜些。我曾聽人說,雖然咱們家是絕戶,但族產已經歸了公中,再置的產業便是私房。家裡若有了余錢,十畝八畝的,多買些地,每年也能多個進項,豈不是比只守着兩個小莊子,一年得幾十兩銀子強?」

  她這幾天跟在祖母身邊,明里暗裡的打聽,對家中情形也有些了解。祖母的陪嫁莊子,幾十年來已經賣了不少地出去,剩下的二三十畝薄田,出產也不多,母親陪嫁的莊子大些,但一年也不過四五十兩的收入。兩個莊子合起來,再加上族裡發的錢糧,祖孫倆過得還算寬裕,但祖母這些年看病吃藥多了,再加上她要給孫女辦嫁妝,手頭總是緊巴巴的,連新衣服都捨不得做。文怡琢磨着給家中添些進項,首先考慮的就是置產。嫁妝什麼的,可以先放一放。

  趙嬤嬤沉吟片刻,道:「小姐的話也有道理,只是這置產的事,先不要提。雖說後置的產業歸各家所有,但因小姐沒有兄弟幫襯,這私產就有些說不清,還不如將來……」想了想,又覺得文怡年紀太小,嫁妝之類的還不到說的時候,便改口道,「舅老爺的事,小姐算是問對人了。若是問了老夫人,怕是還要挨一場教訓。其實……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原是老夫人當年一時傷心,想左了,說的話不中聽,舅老爺惱了的緣故。」

  原來當年文怡之父顧宜誠在趕考途中染病身亡,消息傳回顧莊時,她母親聶氏立時便暈了過去。當時,母親已經有了四五個月的身孕,診脈的大夫們都說,八成是個男孩。由於母親太過傷心,日日哭泣,這胎沒保住,流了,母親傷了身子,又萬念俱灰,連藥也不吃,誰勸也不聽,生生熬死了。祖母盧老夫人知道聶家教女講究「三從四德」,又以貞烈為重,心裡便存了怨憤,想着若不是媳婦糊塗,不知保重,兒子也不至於絕了嗣,媳婦還絲毫不念女兒孤苦,硬要跟了兒子去,丟下她一個老婆子帶着小孫女兒在這人世間受罪。

  說來也巧,聶家昌見妹子妹夫沒了,也是傷心,又擔憂這外甥女兒沒人照顧,老太太年紀大了,也不知道還能活幾年,擔心外甥女兒在族中受人欺凌,便想將文怡接過去撫養,又因為兒子年紀比他表妹略大幾歲,想讓兩個孩子定下親事,將來外甥女兒終身有靠,自己也能安心。

  盧老夫人聽了這話,卻更生氣了,覺得聶家是要來奪她孫女兒的,她就只剩了這點血脈,怎能讓人搶走?!又嫌聶家兒子自幼體弱多病,將來還不知能不能養大,若是定下親事,將來有個好歹,孫女兒依着顧氏一族的規矩,是要守望門寡的,那豈不是害了孫女一輩子嗎?!況且,能教出媳婦那樣不顧大體的女兒來,聶家還不知道會把孫女兒教成什麼樣子呢!

  聶家昌聽了這話,也生氣了。他妹子殉了夫,這婆婆還要說她壞話,他如何能忍?!於是兩人不歡而散。

  聽了趙嬤嬤講述當年的事情經過,文怡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心中十分酸楚。原來,她也曾經有過弟弟……

  抹去淚水,文怡哽咽道:「這麼說來,舅舅……原是疼我的?」趙嬤嬤嘆道:「舅老爺是真疼小姐,因老夫人忌憚他,他不好上門來,但每逢年節,也不曾忘了派人送禮,只是老夫人次次都把人趕回去了。」

  文怡嘆了口氣。這件事,不管哪位長輩,她都不能埋怨。祖母和舅舅都是因為心疼她,才會鬧起來的,想到去世的母親,還有那未來得及出世的弟弟,文怡又忍不住默默哭了一場。

  待擦乾淚水,文怡才道:「嬤嬤,既然是為了這個緣故,你說……祖母會不會不樂意我跟舅舅親近?」

  趙嬤嬤抹了抹淚,想了想,道:「老爺太太的孝期已過了,老夫人雖傷心,瞧她平日的情形,大約已經消了幾分氣。只要小姐孝順,又不再提那撫養或定親的話,小姐想跟舅家來往,也是正理。老夫人不是不講道理的人,應該不會攔着的。」忽然又記起了一件事:「再過幾日,好象就是舅老爺生日是不是?我記不清是哪一天了,是初三,還是初五?」

  文怡想了想:「是初四,那年我隨母親回娘家省親,才過了舅舅生日,第二天本來要回來的,舅母說,再過三天便是乞巧節,叫我母親過完節再走。」

  趙嬤嬤也想起來了,笑道:「小姐記性真好!就是初四!想來也沒兩天了,小姐若真有心跟他家來往,不如就備一份禮,以小姐的名義送過去給舅老爺祝壽吧?」

  文怡點點頭,又搖了頭:「不,當年兩家鬧得這般,祖母又年年拒他家的禮,我得親自走一趟,不是為了給祖母賠不是,而是請求舅舅,不要怪罪祖母。」她越想越覺得自己有必要這麼做。家裡沒有得力的下人,有些話,在信里說不清楚,她想要讓舅舅做自己的助力,就得親自跑一趟。

  盧老夫人聽了趙嬤嬤的勸說,面無表情地看了孫女兒一眼:「你要親自過去?」

  文怡心中忐忑,擔心祖母會生氣,但心中始終謹記「大事要緊」四字,點點頭:「是,孫女兒……為了守孝,三年不曾上門請過安了,實在是失禮,因此……想親自上門給舅舅賠罪……」又怕祖母多想,「孫女兒不會住夜的,當日就回!」

  盧老夫人沉默了好一會兒,一直沒吭聲,直到文怡等到心驚膽戰,以為事情一定沒希望了時,才開口道:「既然要去,百多里路,哪裡一天就能回的?!叫張家兩口子陪着,帶上兩天換洗衣服,住兩日再回來吧!」

  文怡喜出望外地望向祖母,盧老夫人卻起身進了裡間:「趙家的,記得備一份象樣的禮,咱們家雖敗了,在親戚間卻不能丟臉!」

  文怡想要追進去,趙嬤嬤卻已看出主母臉上不好,忙攔住她,搖了搖頭,小聲道:「等晚上老夫人氣平了,小姐再撒個嬌,就好了。」文怡這才作罷。

  盧老夫人在裡間,卻盯着妝檯上一隻錦盒發愣。今日下午,五房的侄媳婦過來,說起長房的小道消息,直叫她心底發沉。怨不得孫女會打舅家的主意,她到底是老了……

  到了七月初二那日,正是個大晴天。文怡定了在這天出發去平陰城給舅舅拜壽,已經備好了四盒祝壽糕點,另有兩匣子壽禮,還有給舅母、表哥表姐們的禮物,趙嬤嬤又給她備下一小包袱的繡花荷包,裡頭裝有銀錁子、香餅等等,預備在舅舅家遇上別的親戚或是給下人打賞。盧老夫人親自囑咐了跟車的張叔張嬸許多話,方才將孫女兒送上了車,站在車前,想要說些什麼,嘴動了動,半天,還是沒開口,只淡淡說了句「路上小心些」,便回屋去了。

  文怡看着祖母的背影,有些心酸,但她知道今天這趟遠門,是一定要去的,只能收拾心情,辭別了趙嬤嬤,帶着張嬸,坐着馬車往大路上去。

  平陰城在平陽以北,從陸路走,要繞過太平山東側,一路都是平直的官道,來往的人也多。文怡一行才出了顧莊不遠,便不得不停了下來。遠處有七八輛馬車停在那裡,將整條大路都堵住了,半輛馬車都過不去。

  張叔遠遠看了一會兒,回來稟報說:「小姐,好象是長房和二房的人,小的看到了宣樂堂的管家,還有六小姐專用的馬車,七少爺也騎着馬在前頭跟二太太說話。」

  文怡臉色一沉,問:「除了二太太,還有哪位長輩在?!」

  「小的看不清,不過看馬車,大老太太興許也在。大約是在送別二少爺、七少爺和六小姐。」

  文怡抿抿嘴:「既然如此,怕是要耽擱些時間,還有別的路可走麼?!」

  張叔有些不解,小主人難道不打算過去請安?只是他向來老實,便道:「從太平山西邊走,也有一條路,離平陰還要近些,小的幾年前去舅老爺家還走過兩遭,只是人煙少些。若是天氣好,一天都不用就能到城門了呢!」

  文怡不想過去跟長房、二房的人見禮,便下了決定:「那就走西邊!走快一點,趕在天黑前到!」

  張嬸忙說:「小姐,西邊偏僻,怕不太平。」

  文怡已經拿定了主意,哪裡肯聽?況且她前世從未聽說西邊的路有什麼不太平,仍舊命張叔調轉車頭,跑上了西邊的大路。

  這條路果然偏僻些,路還算平整,但一路草木繁密,隔上幾里才見到人影。張叔心下有些惴惴的,但因方才打了包票,只能硬着頭皮,加快兩鞭往前走。中午也不敢尋地方歇腳,只在車上吃了點乾糧。

  過了申正時分(下午四點),日頭偏西,馬車到了一處山坳處,張叔漸漸放鬆下來,對馬車裡道:「小姐,轉過這個彎,再往前走兩里地,就是官道了!那裡有個大莊子,可以歇歇腳!住店也行!離平陰也不過二三十里地。」

  文怡聽了高興:「那就快走!到了莊上再……」話音未落,外頭便傳來張叔一陣大叫,接着馬車頂上重重響了一聲,車頂凹了下來,文怡嚇了一跳,忙問:「怎麼了?!」張嬸在車窗邊尖叫出聲:「小姐,是強盜!」

  文怡大驚,車廂外又傳來張叔的大叫:「你要幹什麼?!」接着馬車劇烈搖晃起來,馬一聲嘶叫,很快就停下了。張嬸掀開車簾往外看,眼一翻,便暈倒過去,身子直掉在車輪邊。

  文怡看着張叔跟兩個蒙着臉、衣衫襤褸的男子僵持,心中害怕不已,喝道:「你們……你們難道認不得車上掛的燈籠?!我們是平陽顧家的人,劫了我們,你們也不會有好下場的!」

  那兩人對望一眼,左邊那瘦些的人喝道:「都快餓死了,哪裡還顧得上是誰家?!」說罷一刀伸了過來:「還不快拿錢出來?!」另一人也跟着伸刀:「對!拿錢出來!」他伸刀伸得不對,卻正好割着馬耳朵,馬兒吃痛,嘶叫一聲,揚蹄將他踢出老遠,便瘋了般往前沖。

  文怡沒坐穩,直摔進車廂里,一路顛着,頭暈眼花,只隱約聽到張叔在那裡叫「小姐、小姐」,聲音越來越遠,心中卻在後悔,今日是不是太過魯莽了……

  外頭的馬又是一聲嘶叫,但聽着卻與先前有些不同,居然漸漸跑得慢了下來,而且還有人在吆喝。文怡好不容易等暈眩過去,只覺得腦門上疼,大概是方才磕着了,見馬車竟然停了,不由得大奇。難道是來了救兵?!

  這時,外頭傳來一個少年的聲音:「車裡的小姐,你沒事吧?」

  (為了這個人的出場,請大家不要怪我更得晚了,求PK票……)

  冠蓋滿京華

第十三章

救命恩人

更新時間2010-12-2

19:03:34

字數: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