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 第1章

洪應明(還初道人)

書名:菜根譚(明刻本+清刻本)

作者:洪應明、還初道人

-------------------------------------------------------------

☆本文由早安電子書網友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僅供預覽,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請勿用於商業行為,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早安電子書☆

☆http://www.zadzs.com☆

-------------------------------------------------------------

目錄

一、《菜根譚》簡介

二、菜根譚序

菜根譚序1

菜根譚序2

菜根譚序3

菜根譚序4

菜根譚序5

相關作品

三、《菜根譚》 (明刻本)

前集(222)

後集(134)

四、《菜根譚》 (清刻本)

修身(38)

應酬(50)

評議(47)

閒適(44)

概論(200)

一、《菜根譚》簡介

似和風細雨滌盪心靈,一部《菜根譚》匯集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以精練明雋、雅俗共采的文字道出了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本書編譯從儒、釋、道三家的思想體系,對《菜根譚》以通俗直觀的解釋,加上工筆大師王丹先生的繪畫珠聯璧合,白紙黑畫凝聚萬里山川之氣,言語之中宛見古賢之心。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譚》博大精深,妙處難以言傳,須有心人在工作之餘,沏一杯清茶,靜靜的品位,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高。細味此書,一則重溫人間那種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來清醒一下被金錢燒灼得暈頭轉向的頭腦,尋找的修身養性的途徑、待人處事的準則,學會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

《菜根譚》的文字簡煉明雋,更是叫人含咀無窮,它亦駢亦散,融經鑄史,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菜根譚》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採用語錄體,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的表白。《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鍊才能獲得」。

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處事等方面提出的準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 

二、菜根譚序

菜根譚序1

逐客孤蹤,屏居蓬舍。樂與方以內人游,不樂與方以外人游也。妄與二三小子浪跡於雲山變幻之麓也。日與漁父、田夫朗吟唱和於五湖之濱、綠野之坳,不日與競刀錐、榮升斗者交臂抒情於冷熱之場、腥膻之窟也。間有習濂、洛之說者牧之,習竺、干之業者辟之,為潭天、雕龍之辯者遠之,此足以畢予山中會倆矣。適有友人洪自誠者,持《菜根譚》示予,且丐予序,予始視之耳。既而乇几上之陳編,屏胸中雜慮,手讀之則覺:其譚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盡巖險。俯仰天地,見胸次之夷猶,;塵芥功名,知識趣之高遠。筆底陶鑄,無非綠樹青山;口吻化工,儘是鳶魚躍。此其自得何如,固未能深信,百據所擒詞,悉砭世醒空之吃緊,非入耳出口之浮華也。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風波,備嘗險陰可想矣。洪子曰:「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天;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其所自警自力者,又可思張。由是以數語弁之,俾公諸葛亮人人知菜根中有真味也。

(此序為洪自誠好友于孔兼所作。於氏明金壇人,字符時,萬曆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儀制郎中。後因直言極諫而遭貶遷。晚年自號「三峰主人」。罷官田裡後隱居二十年)

菜根譚序2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閱藏。適岫雲監院琮公由京來顧,出所刻菜根談書,命余為序。且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詣西方講席,聽教於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應久在律席,調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聽教為哉?」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自知法緣微薄,辭翁欲還岫雲。翁曰:「善!察爾因緣在彼,當大有振作。但恐心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書,首題菜根談,系洪應明著。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沈玩而勵行之,其於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於律,亦近於道矣。今授於爾,宜知珍重!」』時雖敬諾拜受,究竟不喻其為藥石意也。厥後歷理常住事務,俱忝要職。當空花之在前,不識元由眼裡之翳;認水月以為真,豈知惟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遷,神為力耗,不覺釀成大病。幸未及於盡耳!既微瘥間,無以解郁,因追憶往事,三復此書。乃悟從前事事皆非,深有負於老人授書時之意焉!惜是書行世已久,紙朽蟲蠹,原板無從稽得。於是命工繕寫,重付刊刻,請弁言於首,啟迪天下後世。俾見聞讀誦者,身體力行;勿使如來琳老方知悔,徒自慚傷,是所望也!一餘聞琮公之說,撫卷嘆曰:『夫洪應明者,不知為何許人,其首命名題,又不知何所取義,將安序哉?』竊擬之曰:『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說世味及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如此書。唯靜心沈玩者,乃能得旨。』是與,否與?既不能反質於原人,聊將以俟教於來哲!即此為序。 

時乾隆三十三年,中元節後三日,三山病夫通理謹識。

菜根譚序3

余過古剎,於殘經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翻視之,雖屬禪宗,然於身心性命之學,實有隱隱相發明者。亟攜歸,重加校仇,繕寫成帙。舊有序,文不雅馴,且於是書無關涉語,故芟之。著是書者為洪應明,究不知其為何許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識。

菜根譚序4

《菜根譚》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生平事跡不詳。據推測,他很可能是金壇縣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隱士。該書成書和刊行的時間可能在萬曆年間的中後期中或末期。這時,神宗皇帝治國無道,宦官專權,朝綱廢馳,黨禍橫流,由嘉靖朝開始顯露端倪的內憂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來,有識之士的思想異常沉悶,無法從當時十分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脫出來,於是就會有人形諸筆墨,表達時代的心聲。《菜根譚》與《金瓶梅》都是這個歷史時期的作品,但它們的表現形式和社會性效果是不同的。《金瓶梅》以文藝小說的形式揭露社會的黑暗,令人怵目驚心而深省;《菜根譚》則以道德格言的形式指示人性的善惡,教導人們如何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得到超脫。《金瓶梅》以其恢宏的構築、細膩描繪社會形相而成為文學珍品,廣泛流傳至今。《菜根譚》卻只能以其孤高的道德說教流傳於僧舍道觀、騷人墨客之間,幾百年間,時隱時現,險些失傳。可是,《菜根譚》在日本卻倍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珍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