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 第2章

酒徒

  在蒙恬的記憶中,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打的及其沒意思,臨出發時,一向不貪財的老師向秦王要了很多錢,蒙恬覺得老師的行為很奇怪,老師告訴他,其實大多數戰爭決勝不在疆場上。當時蒙恬不太明白,等他明白時,戰局已經明朗了。

  當時六國很多城市都有城牆,防禦敵人進攻,並且很多城牆都是百姓捐錢修的。捐錢的時候,實行自願的方式,每家最少十兩。那時候人官員的文化水平不高,分不清「捐款」的捐和「苛捐雜稅」的捐的區別。後來為了省事,這兩個字就統一了。很多城牆被秦兵一衝就塌了,還有很多沒等秦兵來,自己就塌了,沒辦法,那時建築技術不過關,況且官員們也都不富裕,所以老百姓輕易不靠近城牆,萬不得已,也是快速通過。

  個別真正堅固的城池,還是要打一打的。但大多也是象徵式的進攻,秦兵兩邊對着喊幾聲,就像拍賣會一樣,然後守將喊出出賣城門的價碼,雙方再討價還價一番,然後開城投降。王翦馬上給守將送上了足夠的紅包,拿人錢財,自然得與人消災。那時有個行情,城牆每高一尺,可多賣一萬兩黃金。這也不貴,王翦出征前,向秦王要了很多黃金,足夠應付。如果一般情況下雙方會買賣很愉快,一旦談不攏,就開打,打一會再接着談,最終憑實力論價錢。很少有打到底的。有時也有例外,有個叫李牧的趙將不識抬舉,率兵抵擋了半年,結果王翦買通了趙國的丞相,趙王下旨把他殺了。李牧死的時候,都不知自己的頭換了多少錢。

  本來這樣下去,很快戰爭就結束了,但是最後幾年,秦軍遭到了殊死的抵抗。抵抗的是六國中僅存的兩個國家,楚和燕。本來還有個齊國,但他們和秦國是盟友,齊王的兒孫都有秦國的紅卡,併入秦國是早晚的事。

  楚和燕軍隊拚死抵抗的原因是,王翦做事太不漂亮。本來秦兵的到來,是各國文臣武將發財的大好時機,所以打勝打敗的價錢大家都心照不宣。但是王翦這人有點小氣,可能是手中的錢買來買去所剩無多。加上他又不大瞧得起貪官,並且勝利在望,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偷偷派人去把以前受他賄賂的官員都給殺了,把錢又搶了回來,以便賄賂下一個。開始大家還以為是強盜乾的,後來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於是收買的方法就此失靈。但此時,韓、趙、魏已亡。

  於是楚軍屯兵四十萬,派了一個最不愛錢的項燕與王翦對壘。燕國守將則是秦王的仇人,樊於期。

  王翦也不着急進攻,派自己的兒子帶一部分軍隊與燕軍糾纏,自己則帶近百萬大軍,駐紮在楚國邊境上,天天讓士兵們玩爬樹、跳高、扔石頭的遊戲,蒙恬知道為什麼,他也知道在那時,已註定了楚軍的命運。

  但是,就在此時,秦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有人刺殺秦王,他的名字叫荊軻。

第六章 [本章字數:2166 最新更新時間:2007-06-28

13:11:50.0]

----------------------------------------------------

荊軻,衛國人,擅長劍術。歷史上對他的記載十分矛盾,人們總是期望俠客來解決他們的夢想,但最好不要碰掉他們屋檐上的茅草。

  其實,荊軻開始並不想做一個劍客,後來也不想,只是他不能選擇自己的角色。

  他是衛國的貴族,生在那個年代只能學劍術。衛國人都不太現實,骨子裡有一種浪漫與天真。自從靈公縱鶴亡國又復國後,衛國人明白了國家之間什麼才是公正。所以他們很想強大,於是採用當時流行的仁政。後來發現比他們還早實行仁政的徐國被人家輕鬆的就給滅了,趕緊吸取經驗。所以衛國的孩子自小得就學劍術,荊軻學劍學了十數年,直到秦兵的到來。

  秦兵來時,衛國人決定應戰,但是敗了。衛亡,荊軻逃走。

  揮三尺劍,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一個夢想就這樣破滅了。當你用一萬人去迎擊相同的敵軍,劍術管用,但敵軍是一百萬,儘管你的士兵個個以一當十,總有第十一個人衝上來。

  數年後荊軻的夢裡,仍然是滿眼的刀光,他總是痛苦的從惡夢中醒來,儘管那時,他已名滿天下。

  荊軻逃到了燕國,以殺豬為生。經常一個人喝的爛醉,然後大聲高歌。這本是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但燕國的差人誰也不去管它。這並不是因為荊軻的嗓子比帕瓦羅第的還好,只是差役們的功夫沒人比荊軻的好。所以街頭一傳來荊軻的歌聲,差役們都遠遠的繞到別處巡視。

  荊軻喝酒唱歌的時候,認識了高漸離。高漸離本來是餐館裡洗盤子的,但是他能用用筷子在盛了水的一排碗上敲出美妙的聲音,於是他就再也不用洗盤子。荊軻唱歌的時候,高漸離就在一旁伴奏。後來就認識了樊於期、燕丹。燕丹告訴荊軻,他是燕國的太子。

  於是荊軻和太子丹共同設計了一個大膽的計劃,行刺秦王。

  太子丹買了當時最名貴的名牌,徐夫人匕首,餵好了毒藥。

  但是不知用什麼藉口接近秦王,當時燕王想和秦國講和,割督亢等地給秦國,但秦國不答應,還要主戰的樊於期的人頭。燕王雖然混,但也知道不能給,一旦給了,秦國不守信用,再來進攻,就沒人領兵抵抗了。但大臣們都恨不得樊於期明天就死。

  於是樊於期就自殺了。

  於是燕國的很多人拍手相慶,因為燕國再也沒有人惹惱秦國了,秦兵也許就不會殺來,即使來了,也未必殺到自己的頭上,自己何必去送死。很多人一哄而上,把樊於期的練兵的劍士台給拆了,把磚拿回家去壘牆。燕人自古喜歡拆東西,這是習慣,拆台一詞,也源出於此。後來波斯人根據燕人的習慣,把定都於燕的國家叫「拆那」,那是後話,在此不提。

  荊軻在那一瞬間明白了原來全國不願降秦的只有他們幾個。不由的仰天長嘯,那時正值隆冬,所以一道長長白氣久久不散。後人就說,當時白虹貫日。誇張是文人的習慣,讀書人的事,不算說謊。與此同理的還有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

  於是荊軻與秦舞陽倉促的上路了,明知秦舞陽不是最佳人選,但形勢已不能再等。太子丹和自己這伙「愛國賊」在燕國已無容身之地。

  太子丹在易水邊上給荊軻餞行,所有人都身穿白衣。太子丹舉杯向荊軻敬酒,說:事成,先生必死。事不成,先生與丹俱死。眾人在高漸離的築聲里痛飲,荊軻留下了那句千古絕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只有兩句,後來無數人想續寫,都續不出來。後來也再沒出過荊軻。

  秦王知道燕國派荊軻為使臣,在見與不見的問題上就犯了難,見吧,荊軻是天下有名的劍客,自己雖然也被迫苦練過幾天武功,但自從加冕之後,就擱下了。蒙恬遠在前線,不能護駕,一旦不慎,難免被荊軻打死。不見,又太沒尊嚴。

  這時小太監趙高出了一個主意,撒砂土。這小子小時候和人家打架很沒品,打不過就用沙土迷人家眼睛。秦王聽了,覺得這主意雖然有損尊嚴,但畢竟能保障安全。性命比面子重要何止百倍。為了保險,李斯讓太醫夏無且將沙土替換成**,只要撒在臉上,就立即睜不開眼睛,並且吸進鼻子裡會全身無力,逐漸暈倒,為了保證藥的有效性,提議讓夏無且站在秦王旁邊,一旦藥物失靈就抱住荊軻,否責株滅九族。這一招很管用,比如現在你對製藥的說,他生了病就只能用他自己生產的藥,他肯定不會造假。夏無且研究了好久才把藥配好,並保證有效。

  於是在迎賓殿召見荊軻。

  荊軻托着人頭和地圖,在衛士的刀劍從林中走向秦王,沒等走上大殿,卻聽到了滴答地水聲,回頭一看,原來是秦舞陽尿了褲子。笑了笑,拍拍秦舞陽的肩,讓他在殿外等。自己慢慢的走向人生的盡頭。這一刻,荊軻很平靜,他知道,此後再也不會在惡夢中驚醒了。

  秦王看過了人頭,荊軻為他展開了督亢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拿起匕首,刺向秦王。這一着他練了很久,絕對不會失手。但他刺空了。那把天下有名的名牌匕首居然在半空中斷開,原來名牌不一定結實,越是名牌假貨越多,這個誰都明白的道理荊軻居然不懂。

  這時,無數個白布包向荊軻飛來。霎那間,荊軻就被白布袋砸暈了,四百多個藥包砸在身上,不用**,也能把人砸扁。原來秦國的三百多個大臣每人都藏了藥袋在身上,有人還藏了兩個。

  秦王還想治荊軻一個恐怖分子的罪名,但想到自己使化學武器,也不高尚多少,就馬馬虎虎的把荊軻殺了。加派二十萬大軍攻燕。秦兵沒等到邊境,燕國已向秦國投降,以太子丹的人頭作禮物。

  燕亡,只剩下了楚國,還在苦苦支撐。

第七章 [本章字數:1414 最新更新時間:2007-06-28

13:11:51.0]

----------------------------------------------------

秦以六國之力攻楚。

  項燕以四十萬楚軍對抗秦國的百萬大軍,對峙三年。楚人在秦國的綠卡和死亡之間,更願意選擇後者,這讓王翦很不明白。楚王對百姓並不好,秦國的制度也比楚國更合理一些,況且楚國的腐敗,天下聞名。

  但楚國的貴族更願意投降,唯楚有才,當時天下的人才大多出於楚國,最有有名的便是吳相伍子胥和秦相李斯。楚國的士子人人以李斯為楷模,如果楚國被秦國吞併,他們說不定也能混個丞相噹噹。至於他們是否有李斯那樣的才能,無人能知。反正他們看着自己的國家不順眼,也不管是誰是誰非。不過如果楚王能賞他們個一官半職,他們就會為楚國的一切歌功頌德,楚王搶了別人的老婆,他們也能把這事說成是與民同樂。若說他們和貪官有什麼不同,其實就是在朝和在野的差別。

  項燕戰敗,楚亡。兩軍交戰並不精彩,也沒有什麼高明的計策,王翦與項燕都是名將,誰的計策對對方都沒用。但秦兵人多,挾百戰連勝的聲威,並且總使些見不得人的怪着,也難怪,國王都干迷人家眼睛的事,小兵還有什麼干不出來的。

  但那些追隨項燕的楚兵可以忍受自己的土地被長官以改革之類的名義搶占,可以忍受妻兒被貴族劫掠,卻不願家鄉落入秦人之手。而更多人,可以允許文化的融合,卻不能忍受文化的強加。不管入侵者打着解放還是其他冠冕堂皇的幌子。因為無論是怎樣正義的藉口,入侵的結果,必是奴役。倒是楚國的官吏和精英,投降起來唯恐落在別人的後面。項燕沒有投降,他自殺了,臨死前遺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那一仗,很多人成名,更多人死去。但王翦更難過的是自己的學生蒙恬看自己的眼光,那曾經的熱切與崇拜不復存在。更可惜的是,仗打完了,王翦也無沒機會和自己的學生說明,

  因為蒙恬要奉命去修長城。

  蒙恬要去北方前,送行的人也不少,雖然他長年出征在外,和百官並不熟,但干工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大家不願去主抓,但都願意推薦一兩個包工隊,畢竟是重點工程麼,都所有人都希望盡一下心,這裡面多少是公心,多少是私心,書上沒說。我也沒證據。

  雖然有了隔閡,王翦還是提醒蒙恬,秦國之所以所向披靡是因為秦國人有西戎的血統,無懼生死,而北方的部族卻比秦人更彪悍。

  蒙恬笑着回答,我這回真的不是去打仗,我是去修城牆。然後就和王翦、李斯商量讓胡人考秦國的托福、每年給胡人的移民配額和邊疆開發建設撥款問題。並請李斯舉薦工程處材料科長和投標辦主任。並邀請王翦的孫子王全做財務主管。還請李斯保證每年徵調美女若干,請在座的所有人推薦人才,到邊疆大搞開發。

  王翦卻很高興,看着蒙恬,有如看着年少時的自己。

  於是在杯觥交錯聲中,蒙恬向北方進發。臨行前秦王面授錦囊一個,並叮囑再三。

  離開咸陽後蒙恬拆開了那個錦囊,裡面有一行字:「打不過,逃,無罪」。他輕輕地笑了。

  軍隊還沒到邊境,胡人的大軍就到了,當時,蒙恬率軍四十萬,胡人各部聯軍也是四十萬。在漁陽北邊的平原上,兩軍對壘。

  胡人是清一色的騎兵,秦國是步兵、弩手、戰車等組成的混編部隊,兩軍就靜靜地對持着,只要一方主帥一揮手,便是一場慘烈的搏殺。一方自小在馬背上、殺戮中長大。一方久經戰陣,都看慣了敵人和朋友的鮮血。

  蒙恬看了看純淨的天空,率軍數十萬,醉臥沙場中,曾是多少那個時代男人的夢想,只要他一揮手,便可聽見鐵與血的讚歌。

  然而,仗卻沒打起來。

第八章 [本章字數:1773 最新更新時間:2007-06-28

13: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