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溝去種田 - 第7章
二子從周
李思成說道:「唉,為這事幾個鄉長村長頭髮都愁白了啊,往年只要我們把荔枝拉到碼頭,好些進貨的來收,根本不愁賣。今年麻煩了,往年包樹的老闆今年也不來了,村里包船前前後後得弄一個月,這費用也吃不消啊。再說怎麼發賣分賬也是麻煩事。」
荔枝買賣往年會有城裡的老闆來看樹看花,你只要看定之後說好價格,交一部分定金給農戶,這棵樹就由你包了,以後結出的果子都是你的,成熟的時候結清餘款就可以拉走,算是一種原始的期貨交易。
今年水路一斷,包樹的客人也不來了,一個村的荔枝都沒辦法往外出。
三人談論了一會,也沒有啥好辦法。
聊到快中午,李君華跟他媳婦陳曉亞也過來了。李君華今年三十五了,個子不高但挺精神的一個漢子,媳婦陳曉亞是個農村婦女,兒子李雨松今年剛八歲,在盤鰲鄉上鄉小,中午在學校吃飯,所以沒有來。
他們見到李君閣非常熱情。
一家人坐下準備開飯,陳曉亞去廚房幫忙,不一會就擺上一盤臘豬蹄,一盤腊味拼盤,一盤鹽水毛豆花生,幾個涼菜,招呼男人們先上桌,她跟婆婆再搞齊幾個熱菜。
大伯讓四爺爺坐了上首,自己坐了左邊,正要招呼自家兒子挨着自己坐下,李君閣把李君華拉過來,笑嘻嘻的說道:「華哥就挨着我坐吧,打小我就是他的跟屁蟲,咱哥倆好好聊聊。」
李君華笑道:「哎喲我可不敢叫你當跟屁蟲,你是大學生,又在大城市上班,你堂哥我可還是個泥腿子。」
李君閣笑道:「可不是跟屁蟲咋的,那時一到暑假就跟着你上山抓鳥,下河摸蝦,我這游泳的本領還是你教會的呢。」
大嬸端了一盤蒜苗炒臘肉進來放下,也笑着說道:「可不是咋的,君閣小時候可真是個皮娃,兩人偷割我家臘肉去河邊烤着吃,怕我發現還拿灶灰把臘肉刀口抹上。倆娃沒想過刀口那麼齊整,大人還不是一眼就看出來了。」
一桌人哈哈大笑。李君閣笑着說道:「又學到一招,等我以後有了娃,我一定告訴他偷臘肉要斜着切。」
見到大伯在挑酒,李君閣道:「昨天在家剛喝了梅子酒,大伯我看那橙子酒不錯,要不我們中午喝這個。」
大伯就將橙子酒抱出來倒了一大碗,再往大家碗裡勻。
大嬸跟堂嫂動作麻利,很快又弄出幾個素菜,一盆酸菜苦筍湯,兩個女人坐在下首,這就齊了,大家開始動筷。
大伯端起酒碗來,說道:「來來來,君閣好不容易回來一趟,我們大家一起走一個,就算接風了。」
大家喝了幾圈,大伯說道:「君閣啊,大伯我年紀也大了,幹完這屆村長也幹不了了,我們這輩都是老人,只知道地里刨吃食,也搞不出啥來錢的門道。這些年還算好,有荔枝桂圓撐着,加上年輕一輩的出去打工,家家都還過得去。唉,就是這最後一年水路斷了這事兒有點鬧心。算了,不管咋說,接下來得看你們這輩的了。」
李君閣道:「當年大伯組織大家種果樹這事是對了的,當年下河李家還嘲笑我們村來着,後來還不是趕着趕着的跟我們着種,這些年村里日子好過,大伯你功不可沒。」
大伯擺擺手說道:「你大伯現在是狗肉包子——上不得席面,現在好幾個村都是大學生村官主事,有些還是幹得好的。有想法,有衝勁,有知識,腦殼裡頭道道多得很。唉,就是我李家溝太偏僻,人家也不願意來,你要是不想在外面混了,回來做個村長倒是妥妥的。」
李君閣連忙搖頭:「可別可別,就我這憊懶性子,不是那塊料。不過鄉親們的事情我是責無旁貸。梁丫頭不是在盤鰲鄉當着副鄉長嘛,她這周末要來我家吃飯,對了還有王從軍,就是以前常來我家那個王八婆,他現在是縣府辦副主任了,水路的事情到時候我再打聽打聽。」
大伯一聽笑了:「這小名怎麼取的,比你的二皮還難聽。」
這就又從村裡的大事扯回了家長里短。
李君閣又對大伯說道:「對了還有個事情,四爺爺想給咱李家作一本家史,把祖上從德茂公開始寫到現在。」
大伯一聽又喜又驚:「哎喲這可是我們族裡的大事啊。」說完又看了看四爺爺:「老叔,你這身體吃得消不?」
李君閣說道:「這事情工作量很大,所以我想着由四爺爺來負責掌總,先拉出一個頭緒來,然後再慢慢搜集資料,這不娃子們都要放暑假了嘛,把翻書抄寫的這些活計交給他們來做,一個暑假也可以弄些東西出來了。」
大伯聽得很高興:「這主意不錯,一放暑假滿村都是娃,沒大人管束天天光知道調皮搗蛋,今年我把他們全趕祠堂去,四爺爺拘着他們,誰敢炸毛,黃荊棍兒使勁招呼!」
大伯是老輩人,信奉的就是「黃荊棍兒下出好人」那一套。
四爺爺笑了,說道:「你這套教育方式可不行啊,我是這樣想的,在祠堂騰出三間房來,按年齡大小分三段,早上先做兩個小時作業,然後看書幫我查資料,我還可以順便給孩子們輔導輔導。中午過後就不管了,各自回家。這樣既能學,又能玩,娃子們不至於暑假回來就放羊。」
大伯笑着說:「這些我不大懂,總之是好事,你們咋說我咋辦。」
在大伯家吃完飯,將四爺爺留下跟大伯聊天,李君閣跟李君華在大伯家柴山上瞎轉悠。
蜀都山鄉每家每戶除了有自家的水田坡土之外,還有大片的柴山,勤快人家在山上種植竹木果樹,懶散些的就是原生的雜木,老時間裡是家裡燒柴的來源。
李君閣跟李君華並肩走着,李君閣看到一片荔枝林,約莫有六七株,都是老樹了,枝繁葉茂,樹梢上都是指甲蓋大小的青嫩小果子,果殼上一個個小小的突起,便對李君華說道:「喲,今年果子結得不錯啊。」
李君華嘆氣道:「往年包果樹的春天就來下定了,每年這幾顆樹也得有四五萬收入,今年估計得打饑荒了。」
李君閣安慰道:「這不還有兩三個月嘛,總會想出辦法的。」
兩人接着往山上走,經過一小片厘竹林子。
李君華笑着指着厘竹林子道:「皮娃,這個還是你種的,看看,長得多好。」
厘竹又叫茶杆竹,野苦竹,剛竹,直徑三到五厘米,竿高最多可到十多米,竿形通直,材質堅韌,粗度均勻,節長適中,回彈力強,不易蟲蛀。厘竹以廣東懷集縣出產最為出名,曾經大量出口用於製造滑雪竿,因為輕便,美國人還曾經將厘竹塑化後製作飛機零部件,如今被廣泛用於製作釣竿,滑雪杆,台,椅,書架,屏風,鳥籠等高級工藝品,被譽為「竹中之王」。
厘竹是苦竹的一個品種,還可以入藥,分別名為苦竹葉,苦竹筍,苦竹茹,苦竹瀝,苦竹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清痰的功效。
厘竹筍是苦筍系列中的珍品,蜀都人一般配合酸菜製作菜餚,苦筍酸菜溜肉片,可謂是蜀都苦味菜中的經典。
厘竹在蜀都比較稀有,這片厘竹還是當年李君閣在碧峰山里搜尋製作釣竿的材料時發現的,當時為了保險起見,在自家後山移栽了一些,又在大伯的後山也移栽了一部分,兩家的厘竹居然都存活了下來,還長得不錯。
李君閣打量了一下竹林,很多竹子都已經是六齡以上,可以採收了,高興的說道:「這些都是好東西啊,也不知道篾匠叔把我的東西搞好沒。」
李君華笑道:「應該是弄好了吧,他跟我得瑟過好幾次,說這次的東西包你滿意。」
李君閣一聽就呆不下去了,趕緊往山下跑,邊跑邊說:「我得趕緊去瞧瞧,跟四爺爺和大伯大嬸說一聲,我改天再來看他們。」
李君華還想說什麼,眼見李君閣已經跑沒影了,只好咕噥道:「這小子,還是原來那性子。」
第十一章
竹竿
李君閣一路小跑出了村口,拐上一條小石板路,穿過幾塊水田,來到一個山坡下面。
山坡下全是竹林,竹林中分布着楠竹,西風竹,硬頭黃,慈竹,水竹等多個品種。竹林間有一棟小房,房前有個壩子,左邊堆放着很多正在晾曬的竹竿,右邊是一個小凳,小凳旁邊是一個木頭的低矮長條案,上面全是刀痕,條案上面還丟着一把剖竹子用的柴刀,旁邊有很多沒有編完的竹器。
屋檐下,左邊也倒吊着很多的竹竿,每根竹竿的底部繫着一塊石頭,沉沉的把竹竿拉着,邊陰乾邊取直。
右側牆上則掛着各式各樣編制好的竹器。
一上壩子,李君閣就大喊:「篾匠叔,篾匠叔在家沒?」
一個中年漢子手裡拿着搪瓷大杯子走到門前,上身是嗶嘰布的藍色中山裝,下身黑色褲子,腳上一雙草鞋,腰間繫着藍布大圍裙,上面全是刮竹子刨出的竹屑跟竹刨花,一見是李君閣,轉身就往裡屋走,作勢就要關門。
「哎,哎!」李君閣連忙喊道,跑上前把門把住:「篾匠叔是我啊,皮娃啊,我來看望你了啊,還不歡迎咋的!」
中年漢子作勢道:「你娃就是個夜貓子,老子見你就沒好事,快走快走,我不想見。」
李君閣涎皮涎臉的笑道:「篾匠叔你真見外,趕緊的杯子給我,我這一路從大伯家跑過來,哎嘛渴死我了。」說完就去抓中年漢子手裡的杯子。
漢子趕緊把杯子護住:「走開走開,不給你喝,渴死你活該!」
李君閣乾脆一把抱住中年漢子搖晃。「哎呀我的好篾匠叔,快把我的東西拿出來吧,我可是聽小堂哥說了,說你都在他面前得瑟幾回了。」
漢子趕緊護着杯子不讓水浪出來,說道:「誒誒誒!啥你的東西,我可還沒給你呢。」
李君閣笑道:「哎呀你不就是惦記着我家跟大伯家那幾叢竹子嘛,砍!明天就去我家砍!把大伯家的也砍了!」
漢子卻不買賬,冷笑道:「說得跟自己不知道冬天才選竹似的,還明天砍!一聽就不實誠!」
李君閣又笑道:「那就是惦記着我山上發現的那幾處野竹子了,好說好說,我們明天就進山,把幾處地方都指給你。」
漢子卻道:「少來!這幾天活多,可沒工夫陪你逛山。」
李君閣眼珠子一轉說道:「我說篾匠叔,你這麼推三阻四就沒意思了哈,我想想,莫非這東西還有瑕疵,你不好意思拿出來見人?」
漢子雙眼一瞪,正要發怒,突然又冷笑道:「怎麼着?想激我?沒那麼容易上當!」
李君閣沒招了,對着漢子連連拱手,笑道:「哎喲篾匠叔,我這可就是沒招了。」說完往門口一指說道:「這樣,只要東西給我,今天我就躺你門口,認打認罰直到你高興,咋樣!」
漢子終於沒忍住,撲哧一笑,說道:「你娃真的是二皮,這是賴上我了吧?東西就在裡屋,自己去拿!」
「唉媽就等你這句話了!」李君閣一蹦三尺高,連忙往篾匠家裡屋鑽。
裡屋的牆上豎着數下來一溜釘着三個長架子,每個架子上擺着一個淺棕色的絨布袋子,李君閣一一取下來打開,裡面各是一支竹製魚竿。
三支竿子都是每支四節,插接起來各自會成為一支完整的魚竿,這種竿子在中國被稱為「插節竿」,在日本被稱為「並繼竿」。
日本竹製手竿發源地是橋本市,地處紀州即和歌山的東北端,紀伊半島的中部,北靠大坂、東接奈良。那裡出產各類傳統手工藝品。其中被指定為和歌山縣第一號傳統工藝品的紀州手竿更是為舉世聞名,被稱為「和竿」。
完全保持傳統手工製作工藝的紀州和竿,之所以能被世人譽為「竿中極品」永勝不衰,這不僅僅因為它集實用性與觀賞性於一身,更主要的是每一支紀州手竿的誕生都傾注着幾代紀州制竿藝匠「一絲不苟、一竿入魂」的心血。
中國自古就有「一竿風月」的說法,指的是悠閒垂釣、盡享人生之瀟灑風流。古人追求的這種境界,同樣令眾多的現代釣魚人所神往。可是隨着近代科學制竿的不斷發展,許多具有藝術價值的釣竿、釣具及製作工藝都不為人知且消失殆盡。
李君閣對這個事情耿耿於懷,他曾經從一本老雜誌上看到過賀老總釣魚的照片,其中賀老總手持的釣竿跟「和竿」的制式一樣,知道這種制竿技藝並非日本獨有。
於是他跟篾匠叔合計,試圖恢復中國出中國的制竿工藝。
然而事情並不是那麼容易。
首先是選材,竹子選材必須在冬季。
冬季是竹子一年中生長最緩慢、肉質中內含水分最少的時期。在嚴冬采割下的竹子具有肉厚、強韌的特性,這是制竿必備的條件。
李君閣踏遍碧峰山,才在雪地中發現了幾處合適的竹林,兩三年下來,才在上千株的竹林中選出了二三十根合適的竹子。又晾曬了半年時間,才得到適合製作手竿的竹材。
將竹材交給篾匠叔,卻也將煩惱交給了篾匠叔。
製作手工釣竿,光材料有竹,木,膠,漿,絲,漆多種,每一類材料都分出很多細類。
竿體根據每節用途和韌性要求,一般都得兩種以上竹材選配組合。
根據玉口、節眼、節間等處不同的強度需求,藝匠們採取纏繞絹絲的方式進行補強加固。絹絲纏繞的長度和力度的不當,都將是導致強度不夠,使用時會導致竿體和接口破裂。
還需要研製多種漆料,分別用於點節眼,漆絹絲,給竿體打底,鋪面。
膠液用於粘合絲絹,節插,柄材。
即使材料準備完畢,接下來還有工藝。
嚴選採集來的竹子,首先需根據竹子的狀態,排列在室外進行數周乃至數個月的晾曬後移至工坊室內長時間的自然乾燥,待竹子中的水分蒸發,完全乾燥後方可用來制竿使用。
此時竹子的柔韌性、彈性、彎曲度及粗細等的搭配將直接影響到接下來的工序,這要求作者必須具備敏銳的眼光和豐富的經驗。
竹子的選配工序也是最能體現不同藝匠個性和品位的所在。
接下來是火烤,組合選配好的原竹經過火烤之後不僅可將竹子調修成筆直,更重要的是通過火烤緊收微調竹子的纖維質,使竹子更具強度和韌性。
然後是鏤空,插節組合的手竿,一般會收為兩節。除竿梢和第二節之外,剩餘的幾節都須將竹節鏤空。第一節收入第三節內,第二節收入第四節內。以此類推。
鏤空竹節時需要使用特殊的鑽頭。根據竹子內徑大小的不同,所使用鑽頭的粗細、長短也不一樣。
鏤鑽竹節時,力道的掌握十分困難,稍一疏忽往往前功盡棄,因而要求制竿師具有高超的技藝和細膩的手法。
之後是削制節插,為了能讓上一節的節插和下節的玉口具有良好的吻合性,節插須削製成一定的v字型角度。
角度的大小和平滑度需與玉口嚴絲合縫,使整根竿渾然一體,保證結合部位受力均勻。強度不受影響。
然後在竿體各處纏繞絲絹。
在上絲時,必須做到均一的力量和完全無間縫方可為接下來的上漆打下良好的基礎。
絲絹採用最高檔天然蠶絲手工編制而成。此類絹絲具有耐高溫,質地纖細而柔韌的特性。
接下來第一次上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