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1991 - 第6章
陳家過河卒
「我和米哈伊爾是私底下的好朋友,與你和蘇聯無關。」布什狡辯道。
「算了,你跟戈爾巴喬夫有什麼關係我並不在意,不過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們美國人。」亞納耶夫的聲音突然變得嚴肅起來,他冷聲說道,「所以現在請收起你們那一套噁心,虛偽的民主自由做派,蘇聯的確面臨着巨大的困難,但還沒有需要全盤西化才能保住自己的未來。你們這群偽善的吸血鬼,真當做克里姆林宮之中沒人看得穿你們的把戲麼?就連小孩子也知道『敵人讚揚自己所做的事那一定是一件蠢事』。戈爾巴喬夫是蠢貨,所以你才會將他稱之為最好的朋友,的確,對於我們來講,沒有誰比親手瓦解龐大帝國更加糟糕的事情了。」
布什抬起頭,正好和布倫特對視一眼,他低下頭問道,「那你到底想怎麼樣?」
「沒什麼,我只是想跟你說,國家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就應該像個商人做生意一樣,只談利益,不談意識形態。有共同利益的時候就應該相互盈利,不是麼?但是倘若對方千方百計的想要陷害自己,斯拉夫民族除了伏特加接待客人之外,還有卡拉什尼科夫步槍對待敵人。」
亞納耶夫晦澀的告訴布什,他不想繼續進行無聊的意識形態對抗,但美國若是繼續蠻橫的挑釁的話,他一點都不介意將兩極格局變成戰爭深淵。
「好了,沒什麼事情的話布什總統還是早點休息吧。畢竟你一整天可能都沒怎麼睡好覺過,晚安,我的新朋友。」亞納耶夫沒等布什說完直接掛了電話,長呼一口氣。將心中的怨恨全部宣洩出來的感覺真爽。
而在布什這邊,布倫特和他都是面面相覷的表情,布倫特還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布什直接開口向他解釋道,「政變,緊急狀態委員會贏了,我們的朋友戈爾巴喬夫輸了。現在蘇聯徹底滑向了我們沒法控制的深淵,布倫特,我要召開緊急會議。」
布倫特目瞪口呆,當場如遭雷擊呆立在原地,他這時候才慢慢望向手中的那張紙,看到上面寫着一句情報局最精簡的總結,正好與這次通話的結局遙相呼應。
緊急狀態委員會政變成功幾率,百分之五十五。失敗幾率,百分之四十五。
布什雙手搓了搓自己的臉,慢慢說道,「看來我們即將要面對一位斯大林式的對手了,這對自由世界來講,絕對又是一次沉重的災難。」
第十三章
鎮壓
雖然比預期的要稍微晚一點,但是裝甲部隊還是成功的進駐了列寧格勒和伏爾加格勒,一個作為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一個作為俄羅斯南部糧倉。亞納耶夫絕對不會讓任何一座城市失守,成為民主派寄生蟲的本營。
軍隊進駐之前,他通過電話跟蘇聯十六大軍區的司令長來了一次促膝長談。每一位上將或者大將都戰戰兢兢的握着話筒,聽從着亞納耶夫發出的指示。不過有一個人卻永遠聽不到這些指示了。烏拉爾軍區的希利琴科上將早在三個小時前在自己的辦公室里開槍自殺。據說當時有格魯烏的士兵曾進去跟他交代了一些事情,出來之後希利琴科就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坐在沙發上抽煙,抽完最後一根之後毫無徵兆的拿起手槍開槍自殺了。兩個小時之後,希利琴科的家人也失去了音訊。
軍隊裡誰都知道希利琴科和葉利欽一直在眉來眼去,葉利欽才倒台不到兩個小時,希利琴科就跟着遭殃了。蘇共高層的報複比他們想象中來的還要手段狠辣一些。
所以當其他軍區的總司令接到亞納耶夫打過來的電話的時候,害怕的雙手顫抖,這些絕大多數都經歷過衛國戰爭血腥的將軍們,第一次在一位文官出身的總書記面前表現出畏懼和敬意。亞納耶夫讓他們派遣軍隊進駐城市戒嚴,沒有他的命令禁止撤出軍隊。所有人招辦無誤,再也沒人敢陽奉陰違。
人越位高權重越是惜命,這些已經被酒精和歲月摧殘的老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什麼事情也幹得出來。亞納耶夫放下電話的時候,第一次察覺到蘇聯的悲哀。
當年那些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人們早已迷失了方向,在權利的喜悅之下忘記了奮鬥的目標,開始懷疑自己信奉的理想和信仰。最終變成那一小撮想要靠改變制度來篡取國家利益變成中飽私囊的小人。而那些還在為信仰奮鬥的人,也逐漸在不滿的現實中變得失望,最終選擇冷眼旁觀自己為之奮鬥過的祖國轟然坍塌。然後在塵埃中撿起那枚生鏽褪色的鐮刀錘子徽章,黯然傷神。
所幸的是,亞納耶夫還有改革的熱情,以及足夠的權力支撐他去做着這一件事情。當他用手中的筆簽下一些任命狀的時候,亞納耶夫知道在蘇聯各地正在掀起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一些自發組織的反對派雖然沒有在葉利欽的號召之下爆發出令人震驚的示威遊行,但還是有不少人走上了街頭,舉起旗幟高呼口號讓緊急委員會下台,漸漸的遊行演變成騷亂,不少的店鋪被砸,汽車被焚毀,甚至有婦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騷擾猥褻。這些打着民主自由旗號的齷齪小人向來喜歡在暗地裡做一些與之截然不同的行為。
人民從一開始的期待變成了失望,這些人不是針對政府,而是掠奪自己的財物,就像一個光明正大的強盜打着正義的旗號闖進自己家中掠劫。
戒嚴的軍隊一開始遵照中央指示,暗中觀察不行動。不過他們每隔半個小時就直接向中央高層直接報道,當亞納耶夫意識到這些反動派人物的所作所為已經讓伏爾加格勒和列寧格勒的市民忍無可忍的時候,他終於下達了那一道準備已久的清場命令。
這一天,這些沉浸在虛假民主帶來的喜悅的寄生蟲們,終於領教到鋼鐵洪流的可怕之處。那些履帶轉動的暴力機械將會成為他們下半生難以磨滅的噩夢。
清場的軍隊先向人群中投擲催淚瓦斯,當那些人意識到這些是什麼的時候已經被嗆得睜不開眼睛。有些人企圖用自製的莫托洛夫雞尾酒打算點燃那些士兵,卻被房頂上早已埋伏好的狙擊手用空氣壓縮的氣槍打斷了腿。
然後是士兵清場,蘇聯軍隊的粗獷風格註定他們不會使用警棍和盾牌這些文藝的鎮壓武器,他們沒有手中都有防暴槍,裡面直接上疼痛感十足卻又不會致人死地的橡膠彈。亞納耶夫下達的命令是,不用憐憫任何一位暴徒,直到你們打光所有的子彈。原諒那些人是上帝的事情,我們只負責送去見他們。在街上抓到就當街暴打,在廁所逮到就直接把頭溺馬桶中。
橡膠子彈打在他們的身上立馬皮開肉綻,就算沒有也是一片紫紅色的淤青。這些在溫室下長大的年輕人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痛苦,立馬鬼哭狼嚎的倒地哀求,但是那些士兵卻沒有放過這些人,無論是倒地的,還是求饒的,都繼續享受橡膠彈的折磨。
示威的人群害怕了,這些反對者第一次體會到專政的鐵拳是多麼可怕,原本以為發動街頭政治會讓蘇共高層不忍對付人民而屈服,他們沒想到新上任的蘇共總書記本來就是一位鐵血領袖,只要軍隊和國家機器還效忠領袖,那些企圖通過社會變革渾水摸魚的人就永遠沒有機會。
發動遊行的領導人害怕了,就像一個粉墨登場的小丑又迅速黯淡下台,他們拋下自己的隊伍灰溜溜的逃跑了,留下那些被騙的年輕人品嘗共產主義的懲戒。失去組織和戰鬥力的他們立馬繳械投降。
兩個大城市的清場行動中,一共有六人因為踩踏死亡,二十人重傷,六十人輕傷,逮捕了數百位進行街頭政治的年輕人。雖然很多人都在新聞上痛哭流涕說自己是被人騙去遊行的,但亞納耶夫只對這些人來了一句簡短而又犀利評價,「一場懦夫和垃圾組成的滑稽演出」。
這些部分情節嚴重的人會被送到克格勃特種精神病院接受溫暖而又美好的治療,直到他們一聽見民主自由就雙腿哆嗦才會重新獲得自由。呵,多麼諷刺。
針對這次的清場,那些自詡斯拉夫民族良心的知識分子開始指責亞納耶夫的所作所為,出版過《古拉格群島》,被譽為俄羅斯良心的作家索爾仁尼琴將亞納耶夫比喻成一位兇殘,毫無人性的鐵血暴君,並將他形容成和斯大林一樣的瘋子。對此亞納耶夫不屑的撇撇嘴角,嘲笑他是一個只會寫矯情的文字,沒有任何作為的傻子而已。
然而此次事件中,國內的大部分知識分子倒是選擇了沉默,亞納耶夫不覺得這些人有多麼識相,或許是報禁的關係而讓他們無處發言。
當然西方世界對亞納耶夫所作所為也是一片口誅筆伐,英國人還特地發表聲明說蘇聯的鎮壓行為讓英國倍感震驚,希望蘇聯政府可以停止這種野蠻血腥的屠殺行為,並表示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然後美國也發出類似的通告,但是要比英國委婉的多。對此,亞納耶夫發表聲明,稱英國政府純粹吃飽了沒事幹,先把自己鎮壓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那點事洗白了再來跟蘇聯探討人權。當然英國政府假如再這樣胡說八道,保不准哪天就被一支擁有強大武裝力量的愛爾蘭共和軍給打敗了。他還多強調了一遍強大武裝的愛爾蘭共和軍這一句話。
亞納耶夫直接犀利的發言讓西歐各國面面相覷,他們沒有想到蘇聯最新領導人說話會這麼直接。只有美國躲在一邊,笑看英國政府被打臉威脅的一片尷尬。至此,那些西歐領導人終於明白過來,此時的蘇聯總書記,或許真的是一位不可小覷的鐵血暴君。
第十四章
波羅的海困局
當國內棘手的問題暫時解決之後,終於忙的焦頭爛額的亞納耶夫終於有空騰出手來應付來自加盟國,尤其是波羅的海三國的分離危機了。自從斯大林逝世之後,原本打擊分離主義的嚴苛政策出現了鬆動,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時代,緊緊束縛住民族分離主義的鐵鏈出現了鬆動,裂口越來越大,終於在戈爾巴喬夫提出政治多元化的那一刻產生徹底的缺口,衝垮了保衛蘇維埃領土完整的最後一道堤防。
蘇聯國土雖然龐大,但是沒有任何一處是多餘的。波羅的海三國作為威脅西歐,壓制北約的重要跳板,並且還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前沿的戰略緩衝要地,真要獨立出去,蘇維埃武裝力量不會答應,波羅的海艦隊不會答應,同樣,政府高層一樣不會答應。
雖然到最後大多數加盟國被忽悠西方的蠢貨們獨立之後才發現自己比之前更加一貧如洗,那些生產石油,棉花等豐富資源的國家最後成為盛產西歐洗碗工人和妓女的地區。
但是現在平心而論,就連亞納耶夫本人不敢保證還能在波羅的海三國的分崩離析已經到達無可挽救的地步之前,壓制住氣焰跋扈的分離主義浪潮。
今年的三月立陶宛就已經開始籌劃自立門戶了,蘇共高層當然不予承認。雖然戈爾巴喬夫的新聯盟條約讓這些加盟國看到了獨立自主的希望。但是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政變又讓這些獨立份子心頭烙上一層陰霾。現在還在訪問芬蘭的愛沙尼亞總統阿諾德·呂特爾聽到政變成功的消息,甚至做好了建立流亡政府的準備。
亞納耶夫想過動用軍隊,像鎮壓布拉格之春那樣挺進捷克斯洛伐克,但是面臨蘇聯內憂外患的格局他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戰爭是政治無奈的延續,雖然他不介意用鋼鐵洪流將波羅的海三國變成廢墟,但是之後卻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捍衛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不值當。
比如伊拉克戰爭斬首行動幹掉薩達姆的部隊的確輕而易舉,但是如何在戰後應對層出不窮的游擊隊和自殺式襲擊卻是美國財政一直頭疼的問題。蘇聯吃過阿富汗帝國墳場的虧,所以無論如何,亞納耶夫都不想用戰爭手段解決問題。外交手段施壓?誰的看得出現在的紅色北極熊已經虛弱不堪,故作強硬的話只是打腫臉充胖子。
為此,他需要跟國防部長亞佐夫交流一下這個問題,畢竟亞佐夫作為曾經中央集團軍的領導人,的確在這個問題上比紙上談兵的亞佐夫更有發言權。亞納耶夫將自己的疑問拋出來,不過國防部長的回答卻讓他倍感意外。
「戰爭?我們為什麼要發動戰爭?蘇聯現在的經濟狀況已經糟糕到這種地步,再發動戰爭的話,我真難想象我們的國家會滑向怎樣的深淵。恕我直言,亞納耶夫總書記,這樣做,蘇維埃領導人會被描述成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劊子手,還是邪惡帝國的希特勒?」亞佐夫心平氣和的問了一句。
「我一直以為你會贊同使用戰爭的手段,亞佐夫同志。」既然連軍政高層都不願意用戰爭的手段了,亞納耶夫懸着的心也就放了下來。但他心中還是有一個很大的疑問,「既然不同意用戰爭的手段,那麼波羅的海三國分家也會成為既定的事實。之後加盟國的連鎖反應恐怕……更讓人接受不了。」
「而且愛沙尼亞油頁岩的儲量高達150億噸,年產3500萬噸,占原蘇聯油頁岩總產量的80%,再怎麼看都是不能放棄的戰略要地啊。」一提到資源亞納耶夫就是雙目放光的資本家嘴臉,能為蘇維埃創造財富的資源,都是他不可或缺的東西。
「與其千辛萬苦的去維持一個戰後的破敗國家,不如趁他有一口氣的時候壓榨他的剩餘價值,直到最後波羅的海三國不得不回頭求我們幫忙。」亞佐夫笑呵呵的給亞納耶夫提出了一個歹毒的建議,「那些我們援建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工業基礎全部拆除,要麼運回國內,要麼就地銷毀。讓這些雜碎重新回到農耕文明的時代。」
「光是這樣還不夠,西方為了對付我們還會給他們大量的經濟援助,得從根源上徹底斷了他們的念頭。」一向很容易腦洞大開的亞納耶夫很快就舉一反三的想到了其他的對策,「拉脫維亞民族中有拉脫維亞族,俄羅斯族,白俄羅斯族,烏克蘭族,波蘭族,立陶宛族。此外還有猶太族、愛沙尼亞族等民族。立陶宛民族中立陶宛族,波蘭族,俄羅斯族,白俄羅斯、烏克蘭、猶太、拉脫維亞等民族。複雜的民族關係向來都是內戰的導火索,群眾只缺一個宣洩的缺口。」
想到這裡,亞納耶夫微微一笑,「蘇維埃擁有足夠多的從地獄裡搬回來的武器,我們可以半賣半送給波羅的海三國的人民,畢竟民主世界有權拿起槍保衛自己的安全。然後,在民主之春的照耀之下他們會發現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會比他們手中的選票重要得多。當然,對於那些寧為選票而亡,不為獨裁之食而活的人,他們開心就好。而且加盟國一旦背叛蘇維埃就要承擔內戰和政權顛覆的風險,他們都會慢慢思量一下。」
「但是真要這麼做?雖然說是暫時的妥協,但是一旦開了這個先例。恐怕接下來加盟國都會出現躍躍欲試的想法。這種方法對付這三個國家還行,要是對上烏克蘭,我們的重工業基地,心血會毀於一旦。」亞佐夫沒想到亞納耶夫的計謀會比他的還要狠毒。不光是要波羅的海三國元氣大傷,甚至讓他們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之內沒有半點的還手招架之力。
「其他重要的加盟國問題上,我們不能妥協,該派兵還是得派兵,西方很清楚烏克蘭不是阿富汗,他們不敢在背後搞小動作。所以我們的動作要比西方更快一點,挑起波羅的海三國的民族隔閡和矛盾,讓北約根本沒時間反應過來,一場內戰就悄然無聲的綻放。只要其中一個國家因為民族問題而發生戰爭,那麼其他動亂絕對不和倖免於難。」既然波羅的海三國不願意臣服,那麼亞納耶夫就得讓別的加盟國看清楚自己獨立的下場。
亞納耶夫的做法,不過是克里米亞戰爭前奏的翻版而已。
「萬一北約介入調停呢?如果成功的話,我們不但會失去三個加盟國,甚至連戰略優勢都喪失了。」亞佐夫考慮問題總是先思考最糟糕的那一面。現在波羅的海將會成為蘇聯和西方國家鬥智爾虞我詐的第一盤棋。
「北約只喜歡給東歐國家開空頭支票,我們有足夠隱蔽的手段去顛覆他們的政權,同樣也有足夠的手段扶植起一個獨裁者。雖然加盟國的不穩定會直接威脅到蘇維埃的安全,但是總比到最後全部背叛的四面楚歌結局會好得多。很感謝你的回答亞佐夫同志,我還有事就先告辭了。」
亞納耶夫起身跟亞佐夫告別,他現在要趕回克里姆林宮擬定一套針對波羅的海三國的打擊方案。一套可行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亞佐夫望着蘇聯總書記遠去的背影,心裡默念道,「但願我們現在還能彌補戈爾巴喬夫那個蠢貨的錯誤。」
第十五章
篡改憲法
不光是整個西方世界,就連波羅的海三國的最高領導人也在焦急的等待着克里姆林宮的態度。八一九事件到現在已經過去四天了,蘇聯政府高層依舊是一片緘默,似乎對當初擬定的新聯盟條約簽訂有一方廢止的嫌疑。
反應最大的愛沙尼亞總統阿諾德·呂特爾到現在還在芬蘭躲着,關注蘇共中央的動向,着手準備建立流亡政府。而拉脫維亞代總統,阿納托利·瓦列里揚諾維奇·戈爾布諾夫和立陶宛的最高委員會主席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則秘密聚在一起商討如何對付來自俄羅斯的威脅。蘇聯雖然十面危機,但是對付他們三個國家還是綽綽有餘。
一場秘密會晤的結果除了調動三個國家所有武裝力量抵禦蘇聯之外,就是求助北約,當然西方世界也信誓旦旦的許下承諾,一旦蘇聯軍隊入侵波羅的海三國,北約也會立馬派駐部隊進入三國進行維穩。當然這份承諾有多大的水分,三國領導人也是心知肚明的。加盟國領導人之所以敢在此時流露出背叛的意願,完全是因為蘇聯在這幾十年都沒有通過一場血腥的戰爭展現出自己的武裝力量。
就在這邊熱火朝天的討論蘇聯接下來會有什麼動作的時候,克里姆林宮裡,亞納耶夫正在做兩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是修改蘇聯關於加盟國的憲法,根據蘇聯憲法的規定,各加盟共和國都有自己的憲法,但不得與蘇聯憲法相牴觸。有自己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最高國家管理機關。有自由退出蘇聯的權利。有自己的領土,其領土未經它的同意不得變更。有自己的國籍,各共和國公民同時也是蘇聯公民。有權同外國發生關係,同外國締結條約及互換外交和領事代表,以及參加國際組織。
就是那一條有自由退出蘇聯的權利讓他覺得格外的刺眼。在斯大林時期,這條法律條文形同虛設。赫魯曉夫到勃列日涅夫時期出現了鬆動,到戈爾巴喬夫時期,那些躍躍欲試的民族主義分子終於能將這條條文扯來虎皮當大旗,用來對付軟弱的蘇聯總統。
是時候該讓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廢物吸取教訓了。亞納耶夫拿起鋼筆,在這條法律條文下面打了一個叉,然後鋼筆又在那條同外國發生關係,可以自由締結條約法律條文之下猶豫了一會兒。
他是打算將加盟國變成民族區域自治,將十六個加盟國變成蘇維埃真正的版圖。但這一定是一個長期和伴隨着血腥的過程,以現在蘇聯動亂不安的內部局勢還不適合進行這種複雜的外科手術式的改造。所以亞納耶夫最終還是將筆從那條法律條文之下挪開了,有點不舍的多看了幾眼,哎,就暫時這樣吧。
「所有事情都得一步一步的進行,要是操之過急的話指不定會出現什麼問題。要是這群人妥協了,那麼我就又可以再得寸進尺一步了。」亞納耶夫將筆從憲法本上放下,然後準備先秘密召開一個蘇聯方面的政治局會議,將這條足以讓友邦驚詫的消息私下討論一下。
反正到現在為止政治局會議只是過場,無論他們同不同意,亞納耶夫都要一意孤行。在私底下的會議上所有人的表現可能各不相同。除了各大加盟國的第一書記和還在進行甲狀腺手術的蘇共中央副總書記伊瓦什科之外,其他人都參加了這場秘密會晤。
當然亞納耶夫說出要將加盟國憲法修改成沒有退出蘇維埃權利的決定的時候,底下一片譁然。有些人都認為亞納耶夫瘋了,他是想將蘇維埃徹底滑向內戰的深淵。
但還是有部分人忠誠的執行了亞納耶夫的提議,比如《共產黨人》主編弗羅洛夫就第一時間表示在需要的時候,他們會第一時間將消息發布出去。雖然他的話招來部分人的白眼,但一切都被亞納耶夫收入眼中。舍寧作為新任的書記處書記,在福羅斯別墅事件之後就徹底站在了亞納耶夫這一邊,他也贊同亞納耶夫的建議,只是委婉的問了一句,「要是事情鬧大了怎麼收場?」
「而且我們還沒有做好跟加盟國之間的全面戰爭。」全軍黨委書記蘇爾科夫說道,他指出現在軍隊中的的確出現了思想分歧,部分人更偏向於民主思想,甚至陽奉陰違,拒絕服從中央的調令。而這些錯誤,都是戈爾巴喬夫時代遺留下來的爛攤子。
亞納耶夫神秘的一笑,為了對付這一局面早已想好了計策。只不過接下來的走向他還需要跟亞佐夫,蘇爾科夫和瓦倫尼科夫大將商量一下而已。有些事情不能帶到檯面上講解,需要在私底下商討才行。
「難道各位就眼睜睜的看出蘇聯加盟共和國分崩離析,就此倒台?還是說各位已經迫不及待的想換一重身份,不再為我們曾經的理想而奮鬥了?」亞納耶夫的聲音不大,說的話卻像重錘一樣字字敲打在所有人的心頭上。
原本熙熙攘攘的討論漸漸安靜下來,都望着亞納耶夫。其中一些人臉色蒼白,換一重身份的含義誰都清楚,但沒敢說出口。
亞納耶夫繼續說道,「誠然,我們也認為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的,比如1812年的時候,我們認為莫斯科阻攔拿破崙的鐵騎是不可能的,1942年的時候,我們躲在戰壕里認為阻攔納粹的腳步是不可能的。現在呢?這些還不死心的侵略者卻在我們喀秋莎瞄準的方向。而現在,只是小小的波羅的海三國,卻阻攔了所有人的決心?」
所有人都沉默了,蘇共最高領導人修改憲法的意願已決,他們也是多說無益,做一個不知好歹的螳臂當車比如跟隨領袖。只是接下來怎麼走,大家心裡都沒底,只希望亞納耶夫不僅僅只是一頭熱血的去做而已。
「真沒想到啊。」扎索霍夫把筆一丟,偏頭對舍寧嘲諷道,「沒想到我們的軍隊居然會把槍口對準那些曾經為之保護的人民。入侵波羅的海三國的事件傳出去,蘇聯人民會怎麼看待我們?一群戰爭瘋子?」
舍寧推了一下眼鏡,望着扎索霍夫表情嚴肅的說道,「或許蘇共高層就是有太多像你這樣畏手畏腳的傢伙,才會讓無孔不鑽的西方有機可乘。」
「舍寧同志,我可沒說不贊同戰爭收復。」扎索霍夫舉起手做個無辜的手勢,「但是打仗起碼也要考慮一下我們現在的狀況吧,四處動亂,各大城市都爆發了不同程度的騷亂,雖然暫時性的鎮壓住了,但保不准哪天就會反彈,所以維穩才是重中之重啊。倒不如暫時主和穩住他們,等到時機成熟了再下手。」
或許覺得扎索霍夫說話是在太過聒噪,舍寧直接把本子一合往旁邊挪了一個位置跟扎索霍夫劃清楚界限,不再想跟這個紙上談兵的書呆子多說一句,「你的敵人從來不會讓你有時機成熟的機會。扎索霍夫,或許你在對外問題這方面,還真的不太成熟。」
一向主和的扎索霍夫努努嘴,「隨便你,舍寧同志。不過亞納耶夫總書記這一步棋我想會徹底點燃所有加盟國,將蘇維埃,我們父輩的心血徹底燃燒殆盡。」
「你錯了,扎索霍夫,一場革命的烈火燃盡舊社會的桎梏,蘇維埃將會在灰燼中獲得重生。」舍寧微微笑道,而扎索霍夫也沒注意到舍寧眼神中包含的鄙夷。
第十六章
重設政委
秘密會議結束之後,所有人都各懷心思的散去了。亞納耶夫要求他們暫時保密,直到單刀赴宴去跟波羅的海三國的首腦們會晤的時候再通過共產黨的喉舌們將消息擴散出去,不知道到時候接見亞納耶夫的各國領導人會是怎樣的表情和心情。
在會議結束之後的第二天,波羅的海三國的領導人等待總算得到了回應,蘇聯表示亞納耶夫願意就加盟國獨立問題進行友好磋商,共同商討加盟國的未來走向。而且他還建議將會談的地點設立在愛沙尼亞的塔林,用這種舉動充分表示他是帶着和平和友誼而來,至於那個意思是和平還是核平,也就只有亞納耶夫自己才知曉了。
不過他這麼做西方世界還是鬆了一口氣,毛子沒打算不宣而戰這就表明上層首腦已經沒法通過戰爭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了。也說明蘇聯在之前戈爾巴喬夫的政策下壓迫的喘不過氣來。北約暗示波羅的海三國總統蘇聯已經沒有能力再進行戰爭了,他們將會加大了對波羅的海三國口頭上的支持,並表示假如真的開戰他們將身先士卒,帶頭衝鋒。
常規戰和核戰爭北約聯合起來都未必是蘇聯的對手,但是論耍陰謀,直來直去的北極熊恐怕就不是那群老奸巨猾的西歐政客的對手了。
誰都知道這是一份不切實際的承諾,能兌換的幾率有多少無人知曉。但是從芬蘭趕回來的愛沙尼亞總統還是信以為真。優越感爆棚的在北約的教唆之下喊出了「寧願戰爭也要獨立」和「俄羅斯人滾出愛沙尼亞」的狂妄言論,甚至還慫恿民眾衝擊當地的蘇共辦公機關,向俄羅斯民族等其他民族示威,已達到獲取更多政治利益的目的。為此,莫斯科那邊雙手負背的最高領導人只是陰沉的笑了笑。
事態在向着他期待的方向發展,現在要做的就是在戰爭醞釀發酵之前靜觀其變。
紅色北極熊的遭到羞辱還沉得住氣的模樣讓北約開始慌了,他們開始召集智囊團猜測蘇聯到底在暗中準備什麼,但是來來回回的討論得出的結論就是蘇聯不可能派兵鎮壓,他們已經沒有這個能力打一場消耗戰了,何況加盟國不是阿富汗,他們就算打敗了政府軍隊還要花費大量的資金重建,防止民族主義者的襲擊,根本得不償失。
而紅色北極熊之所以沉得住氣,是因為他們已經認慫了。
在出發之前,亞納耶夫特地召集全軍黨委書記蘇爾科夫,陸軍總司令瓦倫尼科夫和國防部長亞佐夫,後勤部部長阿爾希波夫大將開一場特別的會議。為此,亞納耶夫還特地將會議室選在了當年陸軍召開斯大林格勒戰役緊急會議的地方,裡面蘊含的政治意義也尤其的明顯。
所有人心知肚明,現在蘇聯可是到了比肩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危急時刻,祖國因為內部問題,隨時可能崩潰瓦解。
不同的是當年蘇共上下一心,而現在仿佛只有亞納耶夫一個人在力挽狂瀾。其他人或明或暗,都成了蘇共解體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