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十年,水大魚大:中國企業2008—2018 - 第3章
吳曉波
12月,中央政府宣布對家電業實施緊急輸血,推出「家電下鄉」的財政救市計劃,農民購買彩電、冰箱、手機和洗衣機,按產品售價的13%給予補貼,最高補貼上限為電視機2000元、冰箱2500元、手機2000元和洗衣機1000元。兩個月後,享受補貼的品類中又新增了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和空調。在後來的三年裡,全國共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18億台,實現銷售額5059億元,累計共發放補貼達592億元。這一政策大大緩解了家電業的庫存壓力,在另外一方面也延緩了落後產能淘汰的速度。
▲幾位農民在「家電下鄉」網點選購補貼大彩電
在2008年的最後兩個月,中央政府好像一個繁忙的管道工,擰開了每一個可能被擰開的水閥。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回憶了兩個很生動的細節:
「12月25日,張德江副總理突然給我打電話,說3G牌照馬上發。我以為聽錯了,因為原來計劃第二年人代會以後發。現在要求馬上發,是因為總理下決心了。當時3G牌照發放本身的條件已經成熟,三大運營商拿出2000億,就可以拉動6000億的投入,這對應對危機能起重大作用。
「再比如車市。汽車工業在二季度時出現了全行業虧損,12月初,總理給我打電話,說美國政府拿出幾百億美元扶植三大汽車公司,德國政府獎勵購買汽車,一輛車補貼5000馬克,我們有什麼辦法拉動經濟呢?經過各方醞釀後,我們提出1.6升排量以下購置稅減半。決定這個政策的時候,財政部已經捉襟見肘。我記得和謝旭人部長商量時,他說,毅中你別再出主意了,我兜里沒錢了。後來還是總理下了決心。政策在2009年春節前出台,趕上購車的高峰,到2月形勢大為好轉,汽車工業扭虧為盈。」
就在政府緊急應對之際,各個經濟數據的惡化也開始呈現出來。
2008年11月,中國進出口增速突然「跳水」,出口增速從上月的19.2%下降到-2.2%,進口增速從上月的15.7%下降到-17.9%。
出口回落直接拉低工業增速。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上年同期回落12個百分點。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下降16%、12%和11%;汽車產量為71.4萬輛,下降15.9%;發電量下降9.6%,創出改革開放以來歷史最大月度降幅。
與老百姓相關的數據還有股市。上證綜指從上一年10月16日的6124.04點跌到今年10月28日的1664點,累積下跌幅度達70%,為當年全球資本市場的「熊王」。簡單算一下,2008年,全國股民人均虧損13萬元。
11月底,中金公司研究部發布了一份預測未來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報告,研究人員發明了一個日後的熱詞——「保八」。
中金認為,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面臨比1998年更嚴峻的挑戰。當年的金融危機局限於亞洲,而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直接發生在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美國和歐洲,因此,政府將把經濟較快平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為了「保八」——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維持在8%的水平之上——可能繼續出台刺激政策,包括通過刺激購房需求、緩解開發商資金壓力扶持房地產業。
從此,「保八」成為一種朝野共識。根據專家們的測算,如果GDP增速降至6%或7%,經濟發展的質量就會受到很大影響,進而牽涉到就業率,最終影響到社會穩定。用時任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的話說,8%是中國經濟的生命線。
從年初的防止過熱,到年終的「保八」生命線,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一年宏觀形勢及政策的大轉折。
10月7日,胡潤在慣常的時間裡發布了本年度的中國富豪榜。日後來看這份榜單,會讓人頗為唏噓:它幾乎是一張如假包換的「失意者名單」,散發出來的失敗氣質,透露出了2008年的所有跌宕。
排在第一名的是39歲的黃光裕,他擁有430億元的財富,第二名是名不見經傳的日照鋼鐵董事長杜雙華,第三名是房地產二代繼承人、碧桂園的楊慧妍,他們三人的平均年齡只有36歲。緊隨其後的是彭小峰、劉永行、榮智健、張近東、施正榮、許榮茂和張志祥。
就在這份榜單公布的一個多月後,首富黃光裕被警方拘捕,所涉罪名是「股票內線交易」和「行賄官員」,國美電器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應聲重跌,從4港元多一路跌到1港元。作為中國最大的家電連鎖零售商,國美有1300個門店,擁有員工30萬人,年銷售額近500億元,上游供貨工廠超過十萬家。一旦因黃案崩盤,將是一個不堪設想的局面。
在過去的幾年裡,黃光裕一直過得恍恍惚惚。儘管還不到40歲,他的頭髮已經開始脫落,於是索性剃了一個清爽的大光頭。家電連鎖的業務經歷十年發展,進入乏味的瓶頸期。2006年7月,國美以52.68億的價格併購永樂家電,算是打下了久攻不下的上海市場。但是明白人都看得到,大併購意味着紅利期的結束,江湖不再有好奇之事發生。有一個小小的意外是,一個叫劉強東的人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創辦了京東網上商城,專門販售3C產品,雖然在2007年只做了3.6億元的生意,但是好像挺有起色。國美內部開了好幾次閉門會,討論是否也要試試網上業務,總是因為線上、線下價格的差異性而猶豫不決。
▲黃光裕
黃光裕的興趣開始轉移,馮侖回憶說,有一次我們幾個去吉林長白山看項目,包了一架私人飛機。在機上,大家聊得不亦樂乎,只有黃光裕抱着一台電腦埋頭看期貨曲線。記者羅昌平後來披露的資料顯示,黃光裕在這段時期除了涉足期貨,還有一些說不太清楚的生意往來。
發生在11月19日的拘捕——再過9天就是國美創業21周年的紀念日——是因為兩個罪名,一是涉嫌內幕交易,一是官商勾結。
證監會在媒體通報中稱:「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證監會對三聯商社和中關村股票異常交易行為立案稽查。調查中發現,在涉及上市公司重組、資產置換等活動中,鵬潤投資有重大違法行為,涉及金額巨大,證監會已將有關證據移交公安部門。鵬潤投資的實際控制人為黃光裕。」
官商勾結部分,則涉及一大批少壯派潮汕籍官員,重量級的有公安部部長助理鄭少東、最高法院副院長黃松有等人。《中國企業家》在長篇調查《絕地潮商》中詳盡描述了黃光裕凌厲、迅捷的官商手法,「利益鏈條深入政界之深之廣」,「黃光裕之轟然倒下,在千里之外的潮汕平原,更像是那個本土商業群體一道心理防線的坍塌」。
幾乎就在黃光裕事發的同時,排名本年度富豪榜第二名的杜雙華也即將出局,他的日照鋼鐵面臨裁員和被強行收購的困境,那是另外一種官商博弈的版本。
杜雙華早年是首鋼冶金機械廠勞動服務公司的一名職工,1987年創業,幾經騰挪,於2003年創建日照鋼鐵。到2008年5月底,日照鋼鐵產量達到444.6萬噸,完成產值189.4億元,實現利稅5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58.3%、268.1%和162.9%。進入夏季之後,隨着國內外經濟驟然走冷,鋼鐵業也遭遇寒流,而日照鋼鐵面臨的困境則可謂「天災人禍」一時雙至,9月虧損4億元,10月預虧接近6億元。
就在此時,山東省政府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意見》,日照大型鋼鐵基地將成為山東鋼鐵工業區域布局調整的重點。按照上述「意見」,日照鋼鐵將成為國營山東鋼鐵的一部分。日照之所以被看中,除了有很好的製造能力,還因為它擁有條件優越的日照港,其海岸線具備30萬噸級泊位的條件。近幾年杜雙華的大部分利潤都投到了港口和船隊建設上,據稱投資額已達14.164億美元,購買了3艘礦船,並在國內的大連、上海船廠和韓國的東方船廠等處購買了12條礦船。
為了執行整合的意見,地方政府採取了霹靂手段。據媒體報道,「有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近來,當地銀行齊刷刷不再對日照鋼鐵提供更大貸款」。這一景象讓人聯想起2004年的鐵本鋼鐵事件。與那些充滿了反叛精神的民營企業家不同,「乖巧」的杜雙華選擇了順從,他出走日照,赴北京重新創業。2008年11月5日,山東鋼鐵集團與日照鋼鐵集團宣布正式簽署重組協議。
排名第四和第八位的彭小峰和施正榮從事的是太陽能產業,他們的江西賽維和無錫尚德分別在紐交所上市。在過去的幾年裡,受到國際市場多晶硅價格暴漲和國家新能源政策的刺激,太陽能產業在中國如野草瘋長,施正榮一度當上2005年的中國首富,彭小峰的賽維在2007年6月上市時,更是創造了當時中國民企在美國單一發行最大的IPO(首次公開募股)紀錄。然而,也正是從2008年三季度開始,多晶硅的價格從每公斤500美元的歷史高點陡然暴跌,三年後跌到50美元以下的水平。而此時正處巔峰的彭小峰和施正榮,對自己的悲慘命運一無所知。
另外一位馬上要出局的富豪是老資格的榮智健,他是這張榜單上年齡最大、出現次數最多的一位。作為榮毅仁家族唯一的男丁,在改革開放的第一年,榮智健就被父親派往香港創業。2002年,在《福布斯》的中國百名富豪榜上,他以70億元的資產名列榜首。
就在2008年胡潤榜單發布的兩周後,10月20日,中信泰富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與銀行簽訂的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因澳元大幅貶值而跌破鎖定匯價,目前已錄得155億港元虧損,這是港交所績優股公司迄今虧損最大的一宗案例。
2004年宏觀調控之後,一向在香港發展的中信泰富轉身投入內地的鋼鐵產業,榮智健相繼收購江陰興澄鋼廠、新冶鋼、石家莊鋼廠等企業的股權,並在鐵礦、特鋼這一產業鏈上傾注了大量的投入。同時,中信泰富於2006年3月購入位處澳大利亞西部潛在的逾60億噸磁鐵礦石開採權,後又收購合共17艘將要建造的船舶。
為了配合產業布局,鎖定公司在澳大利亞鐵礦項目的開支成本,中信泰富與香港的銀行簽訂了三份槓桿式外匯買賣合約,最大交易金額為94.4億澳元。從歷史數據看,自2007年之後,澳元一直處於上升態勢,澳元兌美元的匯率穩定在0.87之上。然而,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讓國際匯率市場發生「黑天鵝」事件,澳元匯價自9月以來突然掉頭大幅下滑,最低位觸達0.65,中信泰富爆現巨額虧損。
危機爆發後,中信泰富的第一大股東央企中信集團出手護航,給予15億美元的備用貸款。榮智健在10月20日的記者見面會上表示,自己對有關外匯衍生品的投資決定「不知情」,「這是財務總監自作主張,並不是通過合法途徑」。但是,市場的問責之聲不絕於耳。2009年4月,榮智健在香港宣布辭職,中信泰富回歸央企懷抱。
熟悉企業史的讀者,都對榮氏家族並不陌生。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業於1902年,到1949年之前,這是一個純粹的民營資本企業,與官營資本幾乎沒有任何瓜葛。榮氏子弟對官商經濟一直非常警惕,早在1934年,榮德生的大兒子、榮智健的大伯榮偉仁就在一封信中說:「政商合辦之事,在中國從未做好,且商人無政治能力策應,必至全功盡棄。」
正是這種堅持,使得榮家在半個世紀裡,儘管歷經悲喜波瀾,卻很少有所謂的政商煩惱。而在最近的三十年,榮家興旺則走上了另外一條迥異於「家訓」的軌道,其得其失,莫衷一是。
在嚴格的意義上,任何一張關於中國富豪的榜單都是有缺陷的。在這個非常規的市場經濟國家裡,並不是所有的財富都可以被擺在陽光下計算。在某一個神秘而陰暗的角落,存在着一份財富數額更為驚人的隱形富豪名單,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可能永無見日的機會。這些財富的積累過程,充滿了獵殺的血腥和時代的恥辱感。在構成者的身份中,比例最高的應該是兩類人,一是權貴集團及其代理人,一是資本市場的圍獵者,而他們之間又有着錯綜複雜的愛恨交集。
2008年4月29日,一個春光明媚的午後,這份名單中的一位成員,當着父母、妻子的面,在北京家中墜樓而亡,據說他的資產多達200億元,可以排到胡潤富豪榜的第十名。
這個人的名字在很長時間裡,對公眾而言是一個秘密,但是他的出戰歷史卻很是悠久。如果你翻到《激盪三十年》的1995年篇,會讀到一位叫管金生的金融家的故事。在那年的3月,他帶領的萬國證券發動了一場驚世駭俗的國債期貨攻防戰,最終以完敗而告終,與他對決的是中國經濟開發總公司(以下簡稱「中經開」),一家隸屬於財政部的金融機構。然而,在後來的很多年裡,中經開幕後的操盤「小夥伴」始終躲在神秘的面紗背後。一直到整整20年後,他們的名字才在不同的場合下被一一曝光,其中有一度的「上海首富」周正毅、「四川首富」劉漢、「東北首富」袁寶璟四兄弟,還有一位就是4月29日跳樓、時年27歲的魏東。
魏東1991年畢業於中央財經大學,其父是該校會計系教授,可謂家學淵源。大學畢業後,魏東進入中經開,1994年創辦北京涌金財經顧問有限公司,1995年創辦了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在著名的「327國債期貨案」中,魏東與中經開並肩作戰,獲利頗豐。
20世紀90年代後期,魏東抓住股權分置的特殊時點,通過轉配股、法人股受讓、配售新股等方式獲利。在他們的圈子裡,這被稱為「盲點套利」,即只要你有資格參與遊戲,就是一個瞎子也能賺到盆滿缽滿,至於如何獲得遊戲的入場券,便是神通所在。從1996年到2000年,魏東先後參與銀河動力、新湖中寶、閩福發、三九醫藥、絲綢股份、首旅股份、誠志股份和茉織華等十餘家公司的股權轉讓及配售。
進入新世紀,魏東轉戰公開市場。2002年1月,魏東收購長沙九芝堂集團全部股權,進而間接控股上市公司九芝堂,持有其60.74%的股份。九芝堂是湖南最有名的藥業品牌,擁有300多年的歷史,但整體出售的價格不到1億元,其中還包括由於改制需要買斷1131名職工工齡的錢,因此市場普遍認定「明顯的低估」。
此後,涌金開始染指金融機構,2003年收購雲南國際信託投資公司,2005年收購成都證券,更名為國金證券,並將之在上海證交所上市,後來又入主千金藥業。短短五年間,一舉擁有三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構成魏氏涌金系。
在二十多年裡,魏東生活得像一個隱形人,他為人十分低調,生前從未接受媒體採訪,亦未在公開場合演講,甚至很難找到一張照片。但是他的交際卻比外人想象的要廣泛得多,在八寶山公墓舉辦的追悼會上,陳列了數百個花圈,一度造成交通堵塞。
魏東之死,在2008年的中國資本市場引發一陣哀嘆,記者們窮追猛挖,想要發現他臨死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最終只是找到散落的一堆線頭。有人說他接到了幾個「關鍵」的電話,有人說他跳樓前還鎮定地寫完了「與任何人無關」的遺書。確切的信息顯示,他至少有兩次被專案組傳訊。在他去世後的6月8日,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益被雙規,此人擔任過薄一波的秘書,1992年就出任國務院證券委辦公室副主任,是證券行業的「老法師」。媒體發現,「真正理解王益的是證券業的人,比如魏東。王益在民營機構中培養最成功、過從甚密的『大佬』就是涌金的魏東」。
魏東去世後,被冠以「最後的大佬」,這既是「美譽」,卻更可能是刻意的掩飾,只要江湖還在,那份名單就在,「大佬」便絕不可能絕跡。
首富被捕、榮家謝幕、股市大鱷墜樓,2008年的中國企業界亂雲飛渡。不過在這一年,最具象徵性也最轟動的事件卻還不是這一些,它發生在9月的奶製品行業。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全國民眾記住了一個拗口的化學名詞——三聚氰胺,並在其後的年份里,影響了人們對國貨質量的信賴。
中國奶製品業的提速擴張出現在90年代中期之後,從1998年至2007年,中國人均牛奶消耗量從5.3公斤提升至27.9公斤,乳業的工業生產總值從120億元增至1300億元,成為食品行業中成長最快的領域。
與國際乳業發展模式不同的是,我們走了一條「人民戰爭」的路線,即由企業把奶牛「送」給郊區農戶,農戶則用牛奶分期付款,最終獲得奶牛所有權。這個模式的優點,是乳品企業無須支付奶牛養殖成本,無須支付牧場擴大時龐大的征地成本,卻可依靠「人民戰爭」將奶源產量迅速放大。在全國首創這一「奶牛下鄉,牛奶進城」模式的是1942年出生的田文華。她由奶牛接生員起步,數十年浸淫乳業,把一家生產合作社發展為華北最大的奶粉企業三鹿集團,連續十一年蟬聯全國行業第一。田文華成為全國知名度最高的女企業家之一,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進入2005年之後,內蒙古地區的伊利、蒙牛等乳業公司崛起,它們紛紛進入河北,與三鹿激烈爭奪奶農,奶源由買方市場進入賣方市場,奶站與奶企的話事權易位。在實際運作中,三鹿事實上再也無法像過去一樣嚴格監管奶站。
與此同時,利慾薰心的奶站在供應給乳廠的奶源中添加三聚氰胺。這是一種無味的白色單斜晶體化學物質,分子式顯示其含氮量高達66%。添加了這種化學物質的牛奶,含氮量立即大幅上升,從而使其蛋白質含量「虛高」。後遺症則是,嬰兒食用了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後,將罹患腎結石病,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早在2005年,中國奶業協會的專家就私下警告相關奶企公司,有公司業務人員跟奶站聯合造假,往原奶中添加蛋白粉、水、乳清粉等物質,「對方顧左右而言他」。之後,深圳奶業協會也曾委託中國奶協以書面形式向蒙牛、三鹿等提出警告,亦未獲回應,「這位專家當即意識到,奶企遲早會出大事」。
2007年12月,三鹿集團即接到家屬投訴,宣稱食用三鹿奶粉的嬰兒患上了「雙腎多發性結石」和「輸尿管結石」病症。三鹿集團火速展開危機公關,多方斡旋,「擺平」此事。在不久後,國家質檢總局對嬰兒奶粉產品質量進行專項抽查,在公布的國內30家具有健全的企業質量保證體系的奶粉生產企業名單中,三鹿集團列於首位。
事件被曝光是在2008年的9月9日,上海《東方早報》頂着巨大的壓力,在當天的頭版頭條發表記者簡光洲的新聞稿《甘肅14名嬰兒同患腎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將這一行業醜聞公之於世,並明確地點名三鹿。
這篇報道迅速引起全國憤怒,在上海的報刊亭里,刊發此文的《東方早報》與「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奶企廣告並行而貼,充滿了極度的諷刺。
7天後的9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通報全國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檢結果,被抽檢的百餘家奶粉企業中,有22家企業69批次產品均檢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聖元、南山等國內知名企業均未倖免。其中,三鹿集團的所有產品均檢測出三聚氰胺,含量超出衛生部公布的「人體耐受量」40倍,令人髮指。同日,66歲的田文華遭河北警方刑事拘留。
兩天後,中國香港的食品安全中心,相繼在內地相關企業生產的雪糕、奶糖、蛋糕中檢測出三聚氰胺;新加坡農業糧食與獸醫局,亦在從中國上海進口的「大白兔」奶糖中檢測出三聚氰胺。
▲漫畫:田文華在受審庭上流淚悔罪
「毒奶粉」蔓延為國際關注的惡性事件。
9月22日,衛生部公布調查結果,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導致全國共29萬多名嬰幼兒出現泌尿系統異常,住院嬰幼兒1萬餘人,官方確認6例患兒死亡。同日,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引咎辭職。2009年2月,三鹿集團破產,田文華被判無期徒刑。
三聚氰胺事件徹底摧毀了民眾對國產奶粉的信心。在後來的十年裡,去海外為自己的孩子購買奶粉,成為幾乎所有中產家庭的「負責任行為」。在海淘商品中,奶粉一直名列前三,2013年3月,為限制搶購奶粉,香港特區甚至頒布「奶粉限購法令」,規定離開香港的16歲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攜帶超過兩罐嬰兒配方奶粉,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兩年。
很多年後回望2008年,它大概是當代世界政治經濟史的一個轉折時刻。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化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方式,麥克盧漢把世界描繪為一個「地球村」,樂觀的托馬斯·弗里德曼甚至認為互聯網將讓世界變平,從1950年到2007年,全球貿易額增長了兩百多倍,而中國的改革開放無疑是全球化神話的標本。可是,華爾街的金融危機讓全球化的步伐戛然而止,從2008年開始,全球貿易陷入長期低迷。從此之後的十年間,通貨緊縮的魔咒困擾各國領導人,貿易保護主義重新張開了它的黑色翅膀。
11月,美國誕生了第一位黑皮膚的總統奧巴馬,他的競選口號是「改變,就是我們的信念」(Change:We
Can
Believe
In),而至於奧巴馬要改變什麼,到他上任就職的時候還是一個謎。
越是在艱難的時刻,世界對中國的態度就越是矛盾。這個正在成長中的新巨人,看上去像是一個被問題糾纏的線團,有人擔心它會成為下一次全球經濟危機的導火索,同時也有人認為它才是把世界拽出衰退深淵的救命繩子。
《經濟學人》在3月的一篇報道中抱怨說:「怎麼去描述現在中國對於商品的饑渴程度都不會顯得誇張。中國的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然而這些人口卻如饑似渴地消耗着世界二分之一的豬肉,二分之一的水泥,三分之一的鋼材,超過四分之一的鋁材。自從2000年以來,中國已經吞噬了世界銅材供應增加量的五分之四。」
然而,這家雜誌也承認,在全球經濟徘徊不前的今天,中國對於商品無止境的「胃口」是鼓舞人心的。「石油的價格在節節攀升,其原因就是來自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對於石油不斷增長的需求。中國對於各種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長則給務農者、開礦者和採油者提供了一個巨大的『金礦』,而類似於『牛市』或者『周期性高漲』這樣的描述詞句看上去已經不符合當前的情況了,所以,銀行家們自己發明了一個新詞:超循環。」
如果說,《經濟學人》的觀察是即景式的和充斥了西方的視角,那麼,也有人試圖用更長遠的、制度的角度來詮釋中國的三十年。
就在北京奧運會舉辦的一個月前,7月初,98歲的羅納德·科斯拿出自己一半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獎金,用於召開一次關於中國改革的學術研討會。
科斯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創始人,因在產權理論上的開創性貢獻而獲得199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科斯從來沒有到過中國,然而他對這個東方國家的變革卻充滿了極大的好奇。早在1981年,正是在他的鼓勵下,同在芝加哥大學任教的張五常回到香港,近距離地觀察中國的改革。1988年,科斯在給中國經濟學家盛洪的一封信中寫道:「對中國正在發生和已經發生的事情的研究和理解,將會極大地幫助我們改進和豐富我們關於制度結構對經濟體系運轉的影響的分析。」
7月的芝加哥論壇的主題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30年」,科斯邀請了他的老朋友蒙代爾、諾斯、福格爾等三位諾獎得主與會。北大的經濟學家周其仁教授發表了「鄧小平做對了什麼」的長篇演講,張五常因官司在身,只能以論文的形式參與討論,它後來以《中國的經濟制度》為書名出版。
▲羅納德·科斯和他的《變革中國》
科斯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無疑是「二戰」之後「最為偉大的經濟改革計劃」,而且,在未來的十多年內,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不過,他也認為,中國的經濟經驗有其非常獨特的地方,在經典經濟學的意義上,是「人類行為的意外後果」。他進而提醒說:「如今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缺乏思想市場——這是中國經濟諸多弊端和險象叢生的根源。」
在五天論壇的最後演講環節,年邁的科斯深情地說:「中國的奮鬥,便是人類的奮鬥,我將長眠,祝福中國。」
芝加哥會議之後,科斯意猶未盡,決意專著一書,研究中國改革。據他的學術助理王寧回憶:「當時,老先生住芝加哥,我在鳳凰城,相距兩千多公里。我每寫好一章,快遞給老先生——他不用電腦,更沒有電郵。老先生仔細審閱每一行,做修改和補充。我們幾乎每天都在電話中討論文稿。我每一個月飛赴芝加哥,短住兩三天,和老先生面對面交流。在寒暑假,則可多停留數日。我們從2008年夏開始寫作,一直持續到2011年年底。每一章都反覆討論,修改。」
就在這段「最後的寫作」期間,科斯經歷了喪妻之痛。2012年年底,這部名為《變革中國》的著作出版。10個月後,102歲的科斯去世。
《2005—2015年農民工法律援助十年變遷調研報告》,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
《瞭望》,新華出版社,2001年。
《21世紀經濟報道》,「『國寶』邱繼寶:他做了30多場報告」,2003年12月27日。
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2013年兩會上的小組討論發言實錄。
中國天氣網,「2008年我國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分析」,2008年12月3日。
鳳凰網專題,「2008·暴雪之廣州」。
「China:Roused
by
Disaster」,Time,
May
22,2008.
伯南克和保爾森都出版了自傳體回憶錄,詳盡回顧金融海嘯爆發時的決策場景。伯南克:《行動的勇氣:金融風暴及其餘波回憶錄》(2016年),保爾森:《峭壁邊緣:拯救世界金融之路》(2010年)。
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2013年兩會上的小組討論發言實錄。
《第一財經日報》,「日照鋼鐵10月預虧近6億元,擬大幅裁員」,2008年11月11日。
《榮家企業史料》,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史組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2008年10月31日,一名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密碼學郵件群組中發出電子郵件,宣稱「我一直在研究一個新的電子現金系統,這完全是點對點的,無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他創立了一個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以比特幣為交易貨幣的新體系。有人認為這是下一代的互聯網和金融模式。
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1950年全球貿易總額為603億美元,到2007年,增至13.6萬億美元。57年間,增加224倍,年複合增長率為9.97%。
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2008年全球貿易額增長4%,2009年下降9%,2010年增長13.5%,2011年增長5%,2012年增長3.7%,2013年增長2.5%,2014年增長2.8%,2015年增長2.7%,遠低於之前的五十多年。
「The
New
Colonialists」,The
Economist,
Mar
13,2008.
《變革中國》,[美]羅納德·哈里·科斯、王寧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
企業史人物|首善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