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 第33章

吳曉波

牛文文 2006

倪光南 1994

倪潤峰 1995

尼葛洛龐帝 1995

P

潘寧 1994、1998、2002

潘石屹 1998

裴學德 1998

Q

錢伯斯 2001

喬贏 1995

R

任正非 1997、2001

榮海 2004

芮成鋼 2007

S

孫正義 2001

宋朝弟 1999

宋如華 1999

斯蒂格利茨 1999

沈南鵬 1999

沈太福 1993

史玉柱 1994、1997

索羅斯 1998

T

陶建幸 2002

唐萬新 1999、2004

田溯寧 1995

譚希松 1995

W

吳鷹 2001

王志東 1997、1999、2001

魏成輝 2002

吳曉靈 2004

韋爾奇 1999、2005

萬明堅 2005

王石 1994、2005

汪延 2005

吳敬璉 1997、2000

吳曉求 2007

吳炳新 1994、1997

吳思偉 1994

王海 1995

王緝志 1996

王遂舟 1997

X

項兵 2005

向文波 2006

Y

仰融 2002

楊小凱 2003

楊元慶 1995、2004

俞渝 1999

禹作敏 1993

楊惠妍 2007

楊國強 2007

楊致遠 1995

Z

朱威廉 2001

張海 2002

鄭俊懷 2002

張維迎 1996、2002

朱鎔基 1996、1998、1999、2002、2003

張文中 2003

趙曉 2004

張瑞敏 1994、1996、1999、2004、2007

張近東 2005

朱江洪 2005

周鴻禕 2005

趙新先 1995、1996、1999

宗慶後 1999

張朝陽 1997、2007

鄭立 2007

張國慶 1994

周冠五 1995

張樹新 1995、1997

張大典 1998

聲明

由於本書所用圖片涉及範圍廣,部分圖片的版權所有者無法一一取得聯繫,請相關版權所有者看到圖書後,與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聯繫,以便敬付稿酬。

來信請寄:杭州市下城區紹興路538號浙江三立時代廣場19樓

郵編:310010

電話:0571-86535637

[1]魯冠球,《鄉鎮企業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質》,《企業管理》雜誌,1994年第4期。

[2]沈太福的行為實質上是「地下私募」,當時由於宏觀經濟復甦,金融管控嚴厲,所以,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民間融資活動非常活躍,沈太福顯然不是開出融資利息最高的人。一個可以參照的集資案例是:在1993年,深圳華為的任正非要開發萬門數字程控系統而無法從銀行貸到資金,他便遊說全國17個省市的電信局合資3900萬元成立合資公司,他承諾每年的定額投資回報是33%。相關情節見1997年章。

[3]據王安在《25年》一書中披露,長城公司在媒體和官員公關上不遺餘力,「據傳,沈太福的紅包攻勢花費了3000萬」。

[4]香港《文匯報》是一份面向香港全社會的綜合性大報,也是一份以社會精英為讀者定位的香港主流報紙,目前每日平均出版60版左右,除在香港地區發行外,還即日運銷中國內地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5]1994年,無錫爆發鄧斌集資案。1938年出生的鄧斌人稱「鄧老太」,原為無錫無線電變壓器廠工人,退休後創辦無錫新興實業總公司。在兩年多里,她以合作經營絲素膏、一次性注射器及乳膠手套為由,開出60%的利息進行集資,集資總額達32.17億元,涉案官員270多人,其中包括北京市副市長王寶森、首鋼總經理周冠五之子周北方等。1995年11月,鄧斌以受賄、貪污、投機倒把、挪用公款、行賄等罪名被判處死刑。

[6]「三角債」是人們對企業之間超過托收承付期或約定付款期應當付而未付的拖欠貨款的俗稱。20世紀90年代初,它突然成為中國、俄羅斯、東歐諸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障礙。在中國,「三角債」其實早在8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形成,1985年中央政府開始抽緊銀根後,企業賬戶上「應收而未收款」與「應付而未付款」的額度就大幅度上升。到1991~1992年間,「三角債」的規模曾發展到占銀行信貸總額三分之一的地步。「三角債」帶來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由於拖欠,大多數的國營企業、鄉鎮企業、私營企業都面臨收不到毛收入的問題,致使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因缺乏資金而難以擴展生產;巨額的未清償的債務拖款使企業或不能進一步向銀行申請貸款,或難以申請到信貸;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陷入債務死扣之中,每一個企業既不願意償債,它的債權也無法得到清償。此外,「三角債」還會造成經濟信息的混亂:由於拖欠,流動資金更顯不足,在短期信用拆借市場與投資市場上,資金價格則易受黑市操縱;由於經濟效益好的企業也面臨被拖欠的問題,其利潤也就難以實現。結果,本來比較清晰的效益好的企業與效益差的企業之間的界限就會變得模糊不清,就整個經濟而言,會反映成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7]劉仲藜在回憶錄中說,為了說服各省,朱鎔基最後勉強同意1994年之後的中央財政還以1993年地方財政收入為基數。而這一協議達成的時候,1993年後4個月的財政數據尚未統計出,從而給了地方政府有意識增加後4個月的財政收入,以便1994年後多從中央財政獲得財政返還空間。事實正是如此,最終地方政府上報中央的財政收入比1992年猛增將近50%。為了抬高基數,地方有許多高招。比如,一個企業原來承包了,補交稅已經減免,現在叫他交稅,把基數抬高,交了以後再私下返還。再比如,把死欠、積欠當基數。所謂死欠,就是哪個企業已經倒閉了,從來沒有繳過稅,現在通過轉賬或者從銀行借款繳稅把基數抬高。還有就是「寅吃卯糧」,收過頭稅,把明年的稅在今年收了,把基數抬得很高。

[8]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日本、韓國和東南亞諸國金融體制的脆弱性暴露無遺。1997年6月,國際金融狙擊手終於在泰國撕開突破口,災難發生。

[9]鄭作時著,《希望永行:中國首富劉永行自述》,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10]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英文名稱: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PRC)。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的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中央人民政府對外貿易部、對外經濟貿易部、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於2003年3月整合為商務部。

[11]黃亞生著,《改革時期的外國直接投資》,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12]中國股市在股權設計上採用了「身份劃分」的制度,這成為一個很獨特的現象。1992年5月15日,國家體改委發布《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及13個配套文件,明確規定國家股、法人股、公眾股、外資股四種股權形式並存,由此形成了資本市場的「股權多元結構」特徵。這一制度在2005年之後才被改變。

[13]1993年6月,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簽訂《監管合作備忘錄》,允許內地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是為H股。當年有青島啤酒、上海石化總廠、廣州造船廠、北京人民機器廠、馬鞍山鋼鐵公司和昆明機床廠上市。這是社會主義中國的企業第一次成規模地在另一個經濟體融資上市。

[14]有關何伯權與「馬家軍秘方」的淵源,具體可見本書章節——《1994青春期的躁動》。

[15]《八小時以外》是一份綜合類月刊,由中國天津人民出版社主辦,是中國最有影響刊物之一,頗具知名度,年銷量高居不下,以刊發大眾化、貼近生活的故事和紀實文章著名,聚焦社會大事,展示生命細節,演繹了許多平凡人的命運悲歡,集紀實性和趣味性於一身,深受讀者歡迎,成為國內名副其實的大型讀物。

[16]漢卡(Chinese

character

card),一種將漢字輸入方法及其驅動程序固化為一個只讀存儲器的擴展卡。這種漢卡是為一種漢字系統專門設計的。漢卡的出現是和大家熟知的傳奇人物史玉柱緊密聯繫的。1989年,史玉柱拿着自己湊的僅有的4000元錢,給「計算機世界」打電話,想做一筆交易:「計算機世界」給他花費了9個月心血研製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統軟件」做廣告,但是要求是先打廣告後付費。這一賭博式的做法,居然在4個月後使史玉柱成了年輕的百萬富翁。史玉柱隨後推出M-6402漢卡。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推出M-6403漢卡。1992年,史玉柱率100多名員工落戶珠海。巨人公司也迅速發展起來,資產規模很快接近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