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 第34章
吳曉波
[18]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1992年2月21日,真空B股在滬上市,是為第一例。
[19]布賴恩·伯勒的《門口的野蠻人》一書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20年來美國最具影響力的20本商業書籍之一。該書用紀實性的報道記述了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公司被收購的前因後果,再現了華爾街歷史上最著名的公司爭奪戰,全面展示了企業管理者如何取得和掌握公司的控股權。「門口的野蠻人」被華爾街用來形容那些不懷好意的收購者。
[20]樂百氏的產權設計是一個很奇特的案例。1988年,何伯權自籌資金創辦企業,當年就實現了贏利。第二年春天,他將40%的股權贈送給了小欖鎮政府,其餘股權則全部清晰到人。日後,樂百氏在土地、用工、公用配套以及稅收等方面受到政府的傾斜和保護,而另一方面,創業者的權益也得到了清晰的保證。正因此,這家公司沒有像珠江三角洲的其他知名公司一樣,陷入政府與創業者的產權博弈戰爭。到2006年前後,順德家電集群已不復當年景象,除了美的集團完成了產權的清晰化改造並成為全國最大的小家電製造商之外,其餘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衰落,其中,產權改造的滯後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21]王石著,《道路與夢想:我與萬科(1983~1999)》,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22]鄒愚,《君安之父張國慶兵敗MBO》,本文原載於2005年2月25日《21世紀經濟報道》。
[23]國債327事件,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的金融地震。327品種是對1992年發行的3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代稱,是頗為活躍的炒作題材。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和絕大部分的中小散戶及部分機構是多頭,1995年2月23日,做空的遼國發搶先得知「327」貼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為做多,16時22分13秒,空方主力上海萬國證券在最後8分鐘內砸出1056萬口賣單,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當日晚上,上交所確認空方主力惡意違規,宣布最後8分鐘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
[24]轉引自凌志軍著作的《聯想風雲》,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25]海爾是第一個系統性地推出「星級服務管理」的中國企業,它建立了一整套高標準、精細化的服務管理模式,其中包括售前、售中提供詳盡熱情的諮詢服務,產品出現問題,4小時內答覆,24小時內維修,免材料費、送貨費、安裝費,等等。它還總結了「一、二、三、四」模式。一即「一個結果:服務圓滿」;二即「二條理念:帶走用戶的煩惱,留下海爾的真誠」;三即「三個控制:服務投訴率小於十萬分之一,服務遺漏率小於十萬分之一,服務不滿意率小於十萬分之一」;四即「四個不漏:一個不漏地記錄用戶的問題;一個不漏地處理用戶反映的問題;一個不漏地複查處理結果;一個不漏地將結果反映到設計、生產、經營部門」。海爾建立起遍布全國的龐大的服務網絡,這成為海爾電器多年稱霸中國家電業的最核心的競爭力。
[26]到2007年年底為止,當選過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的企業家有四川長虹的倪潤峰和江蘇春蘭的陶建幸兩人。
[27]因擴張步伐太快,紅高粱的資金鍊在1998年5月斷裂,各地分店紛紛倒閉,公司總負債達三千多萬元,喬贏「失蹤」。2000年前後,喬贏再次出現,宣稱「麥當勞將在2015年消亡,人類將進入用鼠標吃飯的數字餐飲時代」。2002年9月,喬贏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3153萬元,被判刑入獄4年。
[28]在中外合資的過程中,國產品牌被棄用現象非常普遍,這被視為國際公司消滅本土競爭對手的策略之一。1994年,出品知名洗衣粉品牌「熊貓」的北京日化二廠與寶潔合資,寶潔支付1.4億元買斷「熊貓」50年品牌使用權,隨後將之雪藏。1995年,中國十大冰箱品牌之一的江蘇香雪海與韓國三星合資,中方放棄對當時在江蘇市場上占有率非常高的香雪海品牌做價值評估,此外還同意在合資三年後棄用香雪海。上海家化重啟美加淨時,寶潔、聯合利華及莊臣等跨國品牌已在過去的幾年裡陡然坐大,這個當年的國產第一品牌終不復當年風光。
[29]寧南,《鋼鐵大亨生死劫》,《商務周刊》雜誌,2002年11期。
[30][美]阿爾文·托夫勒著,朱志焱、潘琪譯,《第三次浪潮》,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3年版。
[31][美]尼葛洛龐帝著,胡泳等譯,《數字化生存》,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32]一個很少被人關注的事實是,那些最早在中國從事互聯網事業的人在一開始都把賭注壓在電子商務上。他們認為,第一批有能力使用和「消費」互聯網的應該是中國的企業家們。這顯然是一條歧路。除了田溯寧、馬雲和張樹新之外,1996年,歸國創業的張朝陽做的第一個網站也是「中國商務網」,後來他發現此路不通,很快轉向做「雅虎的中國版」——搜狐。
[33]到1995年,微軟已發展成一家擁有員工1.78萬人,年收入高達130億美元的巨型公司。面對新出現的互聯網和瀏覽器技術,比爾·蓋茨認為,決定未來計算機世界命運的,仍是微軟的「視窗」技術而不會是瀏覽器技術。也正是他的這個判斷,讓硅谷的一間名叫網景的小公司應聲崛起,它開發出一套基於互聯網而首次與微軟無關的軟硬件體系。蓋茨為了挽回被動,付出了數十億美元的競爭代價,並因強行的捆綁營銷而受到反壟斷調查。
[34]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是負責調節近期國民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部門。2003年3月10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撤消外經貿部和國家經貿委,設立商務部,主管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
[35]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0年後,美國《財富》將他評為「影響20世紀的商界領袖」。當時,華爾街爆發了美國世界通信公司及安然公司的醜聞事件,里森在獄中說:「我曾猜測巴林銀行的倒閉意味着國際金融市場加強審慎監管時代的到來,但是,近年來全球金融醜聞不斷,說明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36]法罪錯位:任何一場改革都無先例可循,因而,在一個變革的年代,很多改革的行為在一開始都是對現有體制的突破,因而「先天」地帶有違法、違規的特質。這使得改革者必須冒絕大的風險。而當其變革行動受到質疑的時候,當政者往往不願意對其行為進行直面的辨正——很顯然,這將對現有體制構成更大的挑戰,於是假借一些另外的罪名達到處置的實效,便成了最便捷和保險的選擇。事實上,在人類歷史上所有的大變革時期,「法罪錯位」幾乎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三十年企業史,企業家落馬無數,而喊冤申屈之聲不絕於耳,一些被定罪的企業家往往犯事於東,卻獲罪於西,這就是非常隱秘的「法罪錯位」現象。
[37]朱劍紅,《來自「八五」的報告我國工業經濟實力增強》,《人民日報》,1995年9月26日。「八五」指1991~1995年。
[38]只有少數著名的鄉鎮企業因「改革效應」和象徵意義的需要而僥倖成了首批民營上市公司,其中包括浙江魯冠球的萬向集團、江蘇吳仁寶的華西村等。
[39]1987年之後,迅猛增長的居民儲蓄一直被視為一旦出籠就可能誘發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的「籠中虎」。
[40]張維迎,《中國股票市場存在什麼問題》,《港台經濟》,1999年第7期。
[41]提出過與張維迎類似觀點的人士還有很多。1998年,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梁定邦大律師被中國證監會聘為首席顧問,這被解讀為證監會試圖規範中國股市的標誌性行動之一。梁定邦到任不久後就對股市頻頻開炮,其中第一條便是指標配額制。他認為,「指標配額上市的辦法,其計劃有很大的隨意性,絕大多數上市指標都是為當地解困脫貧的,捆綁上市很普遍。上市之後,企業的機制和財務問題很快就暴露出來,相當一部分公司成為空殼」。除了配額制外,梁定邦對另一個「中國特色」的「股份分置」制度也提出了批評,所有上市的國有公司都存在非流通股與流通股兩類股份,前者為國有股份。兩類股份的權利相同,但持股的成本則有巨大差異,這造成了兩類股東之間的嚴重不公,同時也為日後的「莊家經濟」提供了天然的操作空間。2005年之後,通過國有股減持的改革,才結束了這一制度。
[42]張維迎曾評論說,「中國是唯一把進入500強作為政府方針的國家」。2005年,經濟學家鍾朋榮在評論德隆事件時也反思道,「很多企業家從骨子裡就是要讓自己的企業早早地進入『世界500強』,看來,500強情結已經給許多企業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43]在這種設想下,各地出現了由政府出面將若干家企業歸併在一起「造大船,出遠洋」的熱浪,其中較轟動的聯合重組新聞發生在浙江省杭州市。該市將當地生產洗衣機的金魚公司、生產冰箱的東寶公司、生產電風扇的乘風公司和生產冰櫃的華美公司四合為一,重組成資產規模達28億元、銷售額躍居全國家電六強的金松集團。這起重組籌劃於1996年,成型於1997年8月,2000年6月,因整合乏力,金松集團解體。
[44]金宇中在1989年出版了自傳《曠世偉業》(又有譯名為《天地廣闊大有作為》),介紹了他個人奮鬥和自我犧牲的傳奇故事。1997年6月,該書中文版由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引進出版,中文版書名為《賺遍全世界:大宇集團總裁談賺錢處事之道》。
[45]關於靠體制優勢兼併企業,最著名的比喻是海爾張瑞敏的「休克魚理論」。「休克魚」指的是魚的肌體沒有腐爛,企業的硬件很好,但是企業的體制、管理及觀念有問題,導致經營停滯不前,處於休克狀態。所以,這種企業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很快就能被激活。靠「休克魚理論」,海爾從1988年到1996年,兼併了19家虧損企業。
[46][美]約翰·奈斯比特著,《亞洲大趨勢》,北京:外文出版社,1996年版。
[47]《中國可以說不》的作者是張藏藏、宋強、喬邊、古清生、湯正宇。1996年,中國出現了多本以反擊美國霸權主義為主題的政論類圖書,影響較大的還有李希光的《妖魔化中國的背後》。
[48]陳惠湘著,《聯想為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49]《世界是平的》是一本由托馬斯·弗里德曼所撰寫的暢銷書,書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書中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這是一段個人與公司行號透過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權力的過程。作者分析這種快速的改變是如何透過科技進步與社會協定的交合,諸如手機、網絡、開放原碼程式等,而產生的。中文版由何帆、肖瑩瑩、郝正非等人翻譯,於2006年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50]在這部30年的企業史上,出現過兩個崩塌之年,第一個是1997年,第二個是2004年。
[51]1998年6月,由於持續虧損,張樹新被迫辭職。她說,「1994年年底到1995年年初,我們進入IT行業是一種不幸。我們是這個行業中犯錯誤最多的人。」4個月後,15名高管集體離職。在2000年的「中國互聯網影響力調查」中,昔日排名第一的瀛海威跌至131位。自此,這家網站淡出人們視野。瀛海威以及太陽神、三株、飛龍、亞細亞、巨人、秦池的詳細案例見《大敗局》(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修訂版)。
[52]國有企業是否應該退出,以及選擇怎樣的退出路徑,在今後的幾年裡仍將爭論不斷,另一次大規模的辯論將發生在2004年的宏觀調控期間。
[53]吳敬璉,《把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關於社會主義的再定義問題》,《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年第3期。
[54]馬立誠、凌志軍著,《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3月版。
[55]費孝通,《小城鎮·再探索》,《新華日報》,1984年5月2日第四版。
[56]無錫的紅豆集團便是極少數的先行者之一。1993年,那個自比為「私生子」的周耀庭獲得當地政府的默許,開始將企業進行股權改革。他說,「一開始有人勸我多弄點股份,最好超過50%,但是我擔心這樣的話,企業的集體性質就變了,風險太大,所以最後我只要了39%。」這39%還是徹底地改變了紅豆的命運。到2007年,周耀庭驚喜地發現,剛搞產權改革時,他的企業規模在無錫排34名,而14年後,前面的33名都不見了。
[57]在金融風暴中倒下的韓國著名大財團還有全韓第14大企業、第二大鋼鐵公司韓寶,第19大企業、最大釀酒商真露,第8大企業財團起亞,第12大企業漢拿集團,第24大企業三美集團,以及第34大企業代龍集團等。
[58]尼葛洛龐帝著,胡泳等譯,《數字化生存》,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59]任正非與電信局成立合資公司的嘗試最早開始於1993年。當時華為資金緊張,銀行又不給予民營科技企業貸款,任正非便說服17個省市級電信局合資成立了一家名叫莫貝克的公司,後者出資3900萬元,任正非承諾每年給予33%的高額回報。這個細節與沈太福案相比照,又是一則「有人免費、有人死去」的案例。
[60]與政府部門建立利益共同體的做法在當時很盛行,另一個著名的實踐者是三株集團。1995年,吳炳新要求「各分公司在所在的省與衛生廳、工商局、醫藥管理局建立經濟共同體關係」,其具體做法是,「跟他們搞合作搞聯營,藥政部門每個月都要搞宣傳,你宣傳我出經費。與工商,每年《廣告法》的宣傳我都出錢,由他們去操辦,勞務費等打進去,讓基層衛生局做我們的代理商……」
[61]這是美國影星伊麗莎白·泰勒對好萊塢生存法則的解讀。
[62]據凌志軍的記錄,在過去的兩年裡,針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爭論一直餘音不絕,北京曾經出現過幾封反對產權改革的《萬言書》。朱鎔基對改革前途的慷慨情懷第一次表露在公眾面前,是1996年12月。他在北京觀看話劇《商鞅》,商鞅以驚人的勇氣掀起秦國的改革,終為頑固派羈絆,被車裂而死。據報紙描寫,朱鎔基為劇情所動,潸然淚下。
[63]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裡,主流的歐美媒體都對香港回歸的前途憂心忡忡。早在1995年6月26日,一向對中國頗為友好的美國《財富》雜誌甚至出人意料地刊出一篇題為《香港已死》的報道。老資格的亞洲問題報道專家路易預言:「回歸後,英文重要性減弱;外國人紛紛離港;自由進一步受威脅;香港國際商業及金融中心的地位消失,外資撤走……」這篇報道引發了強烈反響,一個「意外」的效果是,它引起了香港執政團隊的長期警覺,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把這篇報道裝裱在一個鏡框內,掛在自己的辦公室里。10多年後,當選特首的他又把這個鏡框帶進入了特首官邸。他對記者說,「這是鞭策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64]富士之後在中國的表現可以用一瀉千里來形容,它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被逐年蠶食。2002年,《中國經營報》披露,富士涉嫌大規模膠捲走私,有相當部分甚至與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主犯賴昌星有關。富士對此沉默應對。同年11月,國家經貿委下發文件,認定由富士參股的珠海真科感光材料製作有限公司「未經審批和備案」,被勒令停產。至此,富士在中國的產銷渠道均遭遏制。
[65]《跨越——柯達在中國》一書已由中信出版社2005年出版。——編者注
[66]劉建強,《尋找褚時健》,《中國企業家》,2005年02期。
[67]任田,《郎咸平:我的意見不能成為主流是國家悲哀》,《南方人物周刊》,2004年第7期。
[68]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對南斯拉夫聯盟實施了長達78天的轟炸,出動2.6萬多架次飛機。5月8日凌晨(貝爾格萊德時間7日晚11時45分,北京時間8日凌晨5時45分),5枚戰斧式巡航導彈襲擊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三名新聞記者死亡,20多名外交人員受傷。
[69]這波行情將一直持續兩年,到2001年6月14日達到最高點2245.44點,隨後掉頭大挫,進入了長達4年的熊市之旅。
[70]呂梁,《百萬股民「炒」深圳》,《中華工商時報》,1992年8月。
[71]呂梁們玩弄股價到了多麼隨心所欲的地步,下面的故事可以做註腳:2000年的2月18日,呂梁新婚大喜。前一天,他對手下一個最得力的操盤手開玩笑地說:「你能送我一份特別點兒的禮物嗎?」那人心領神會地嘻嘻一笑。18日當天,中科創業的收盤價恰好停在了72.88元。神奇的操盤手用自己的方式給老闆送上一份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禮物。
[72]股票認購證,是賦予權證持有人一個權利,以行權價在特定期限內購買相關股票的權利。股票認購證,最早出現在1992年的上海,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的1年多時間內,「老八股」在唱獨角戲,且因股票供不應求,形成了粥少僧多的有價無市局面,因此市場擴容成了當務之急。新股超額利潤的魔力,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對新股的瘋狂搶購。哪裡發行新股哪裡就爆發一次排山倒海的搶購狂潮。到1992年8月,當深圳發售新股抽籤表時,一百多萬股民匯聚深圳,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搶購戰,最後釀成了讓人痛心而又回味無窮的深圳「8·10」事件。
[73]唐萬新是這部企業史上繼牟其中之後最著名的「資本經營大師」。兩人不但在戰略理念上頗為神似,甚至在其他方面也有幾點驚人的相似:他們的祖籍都是重慶萬縣人;他們都屬「龍」,相差整整24歲;他們後來都在武漢受審定罪,並被關在當地的監獄裡。
[74]從事網絡圖書業務的亞馬遜公司是當時美國最受資本追捧的網站,35歲的貝佐斯被選為1999年《時代周刊》的年度風雲人物,為史上第四年輕的當選人。
[75]《追求卓越》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2007年出版。——編者注
[76]劉波、宋朝弟和宋如華三人均以海外流亡結束了他們在中國的商業傳奇。2003年9月,因實業巨虧和涉嫌金融詐騙,劉波逃亡日本,身後留下40億元的貸款包袱和漫天的謾罵追討聲。宋朝弟收購阿城鋼鐵後,無力拯救而陷入泥潭。2003年8月,科利華爆出公司拖欠員工工資的醜聞,公司總部員工散盡,宋朝弟不知所終。2005年12月,科利華退市,主業營收為零。宋如華的托普集團曾膨脹到150家子公司,集團總資產號稱100億元。2002年,媒體曝光托普的軟件園均為空殼,有的培訓中心被承包成了旅館,園裡的小河段做了魚塘。2004年3月,宋如華以2元的價格出讓所持托普股份,倉皇出走美國。
[77]在過去30年的中國企業家群體中,有三個很獨特而耐人尋味的人文情結,一個是「毛澤東情結」,一個是「紅頂商人」情結,還有一個便是「儒商情結」。這些情結的瀰漫,一方面誘發了公眾對企業家群體不切實際的期望,另一方面也讓企業家自身陷入了自戀式的道德迷圈之中。一個很突出的現象是,凡是「儒商」湧現最多的地方,往往是那些最熱門灰色、最有暴利傾向的行業。《中國經營報》的記者曾發現了一個秘密:中國的地產巨頭幾乎都自詡為儒商,而京城地產界更是「理念人人有,儒商遍地走」。
[78][美]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著,張明譯,《喧囂的90年代》,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79]加里·哈默爾、C.K.普拉哈拉德著,《競爭大未來》,1994年首次出版,1998年崑崙出版社引進出版中文版,王振西譯。
[80]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網絡概念股不是新浪,而是由香港人葉克勇創辦的中華網。葉克勇於1995年搶注www.china.com。1999年7月14日,中華網搶先上市,融資9600萬美元。中華網除了收購過幾家國內網絡公司之外,並無重大作為,然而它卻靠「中國概念」在美國股市大受追捧。1999年11月,中美達成WTO准入協議,中華網股價一天之內飆漲75%,其股價一度被推高到令人咂舌的每股300美元,公司市值50多億美元,相當於電信製造業巨頭愛立信當時的市值。2007年,中華網股價徘徊在5~10美元之間。
[81]方興東著,《起來——挑戰微軟霸權》,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9年版。
[82]牛文文,《一段眼花繚亂的財路》,《知識經濟》,2002年02期。
[83][新加坡]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
[84]經濟學家樊綱在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時談到,開始於2000年的國際經濟衰退,主要是因為IT泡沫的破裂,而中國因為是一個後發國家,我們的IT產業還沒有真正和世界同步,因此受到的打擊和衝突比較小。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認為,中國有點幸運。
[85]這種排擠戰略一直在進行中,民營加油站的成品油貨源主要是當地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如想從其他渠道進油,它們沒有批發經營權,得不到許可。2007年,全球油價持續上漲,中石化和中石油採取了「停批保零」的策略,只保證直銷和本系統內的直屬加油站和加盟站的零售供油,對民營加油站停止了批發業務,這直接導致大量民營加油站鬧「油荒」。8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兩大石油公司對系統內外成品油經營企業要一視同仁。於是,兩大公司推出了「價格雙軌制」,「低價油」專供其直屬加油站,「高價油」則用於對外批發。
[86]到2007年10月,巴菲特出售所持全部中石油股份,總獲利35.5億美元,約合277億港元。
[87]國企重組獲得成效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傾斜性的稅收優惠。據《中國財政年鑑》(2001年)的數據,從1985年至2000年,國家財政稅收總額從2040.79億元增至12581.51億元,年均增長12.89%,同期國有企業的所得稅從595.84億元增至827.41億元,年均僅增長2.21%,遠遠低於稅收總額的增長速度。
[88]第一個從事支線航空承包業務的民營企業家是溫州的王均瑤,1991年7月,25歲的王均瑤承包了長沙到溫州的包機航線,他因此被稱為「膽大包天」。2004年11月,王均瑤病故,公司由其胞弟王均金接掌。2005年6月,均瑤集團獲准成立吉祥航空。
[89]「禁折新聞」一直到2006年還在發生。這年的11月,春秋航空推出從北京到濟南的「一元特價機票」,濟南市物價局對此開出一張15萬元的罰單,並且禁止了春秋航空上海到濟南的航線。其執法依據是民航總局於2004年4月出台的機票「限折令」:國內航線機票價格在規定的基準價基礎上,上浮不得超過25%,下浮不得超過45%。事實上,一些國內航空公司以及進入國內的外資航空公司也紛紛推出了突破這一規則的促銷票價,卻沒有一家被罰。
[90]賴昌星出逃後,於2011年7月23日被遣返回國。2012年5月18日,賴昌星被判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賴昌星未提出上訴。
[91]發生在彩電業的技術空心化現象,在家電業普遍存在。格力電器的朱江洪講述過一個故事:2000年前後,格力與海爾、春蘭競標重慶一家體育館的中央空調項目,而其實這三家中國最重要的空調企業都沒有能力製造這種空調。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向擁有該技術的日本三菱公司詢價。最終格力中標,朱江洪把三菱空調買回後拆了商標,再自降100萬元出售。朱江洪赴日向三菱購買這項技術,當場就遭到拒絕。三菱說,我們為此研究了16年,你們中國人認為用錢就能買走嗎?朱江洪深以為恥。
[92]胡舒立,《基金黑幕》,《財經》雜誌,2000年10月號。
[93]趙瑜綱調研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分別是:博時、華安、嘉實、南方、華夏、長盛、鵬華、國泰、大成和富國。
[94]這是2001年1月12日,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上海就莊家操縱股價的問題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採訪時,對中國股市當前狀況提出的嚴厲批評。緊接着1月14日晚,《經濟半小時》欄目組把這段採訪編輯成《吳敬璉評說「莊家」》專題在節目播出,這一節目的播出時間與揭開打擊股市「黑手」的大幕正好重合。
[95]劉姝威,《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金融內參》,2001年10月26日。
[96]童辰,《倪潤峰迴顧15年》,《中國經濟時報》,2000年6月12日。
[97]黃勇,《倪潤峰操刀分長虹新任領導閃亮登場》,《商務早報》,2000年6月9日。
[98]郎咸平,《非常不幸的是這個故事是真實的》,《IT時代周刊》,2006年18期。
[99]郎咸平,《非常不幸的是這個故事是真實的》,《IT時代周刊》,2006年18期。
[100]郎咸平,《非常不幸的是這個故事是真實的》,《IT時代周刊》,2006年18期。
[101]事實上,從2001年開始,以呂梁崩盤為標誌,資本市場上的莊家們已經陷入苦戰。三年後倒塌的中國「最大民營企業」德隆集團董事長唐萬新後來承認,「2001年之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處理危機」。企業界對流行多年的「資本經營」也開始提出質疑,因一連串成功併購而當選2001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華潤集團總裁寧高寧在獲獎演說中出人意料地說道:「中國企業界在過去製造了很多很有害的詞,『資本運營』這個詞是其中之最。你在所有的成功企業特別是西方的成功企業詞典里,找不到『資本運營』這個詞。」
[102]在這年的美國商業界,唯一值得驕傲的事件是蘋果公司的喬布斯推出了舉世驚艷的iPod網絡音樂播放器,它很快成為繼日本索尼的Walkman之後最受媒體垂青的新產品之一,在之後的6年時間裡為公司股東增加了900億美元財富。
[103]2001年7月,美國華裔律師章家敦在美國出版《中國即將崩潰》一書,2002年3月,該書中文譯本在台灣出版。
[104]張力奮,《在大國的門檻上》,《金融時報》與FT中文網文章精選集《中國經濟之變》,2007年3月。
[105]成立於1995年的中金公司,是中國第一家提供投資銀行服務的國際金融機構,註冊資本1億美元。其股東及所持股份的比例分別為:中國建設銀行,占42.5%;摩根士丹利公司,占35%;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占7.5%;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占7.5%;名力集團,占7.5%。
[106]劉乾坤,《摩根的中國之旅》,《經濟觀察報》,2001年10月16日。
[107]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在中國的合資模式很值得研究。自可口可樂率先進入中國之後,碳酸飲料的外商投資是由中央政府直接審批,從建立多少家灌裝廠、在什麼地方設廠到濃縮液供應價格等都由政府決定。1993年前後,輕工總會還分別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簽訂了共同發展飲料備忘錄,要求「兩樂」在建立灌裝廠的同時,必須改造國內原有名牌飲料生產企業。「兩樂」建立的合資企業,必須生產至少30%的國產品牌飲料。這種合資模式導致中外雙方矛盾重重。2001年之後,碳酸飲料市場被放開,「兩樂」相繼實施堅決的獨資行動。
[108]UT斯達康的衰落同樣源於壟斷行業的變局。2005年,中國電信決定減少在小靈通上的投資,儲備資金準備未來的3G網絡建設,UT斯達康的收入當年銳減30%。吳鷹做出向IPTV(互動電視)業務轉型的決策,IPTV又關聯到兩大壟斷利益集團——電信與廣電的利益分割,吳鷹顯然想靠遊走其間再次「複製」小靈通的奇蹟,可惜他這次沒能成功。2005年,UT斯達康報虧,市值縮水9成,並被納斯達克警告「摘牌」。2007年6月1日,吳鷹黯然離職。
[109]鄭作時著,《汽車「瘋子」李書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110]「跑部前進」:中國商業界的一個特有名詞,指企業到北京各部委去爭取批文,「前進」一詞語帶雙關。
[111]李煒華,《生死李書福》,《中國企業家》,2001年第10期。
[112]胡舒立、王爍,《王志東沉沒》,《財經》雜誌,2001年7月號。
[113][美]吉姆·柯林斯著,俞利軍譯,《從優秀到卓越》,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114]這家老牌的英國雜誌在1979年3月做出大膽分析:儘管從眼前看,中國需要大量的進口,這將刺激工業發達國家的生產,但是長遠而言,「洪水猛獸般的中國出口品會成為必然」。見本書1979年章。
[115]劉海燕,《理解中國製造》,《中國經營報》,2002年12月30日。
[116]營銷專家屈雲波曾於2000~2001年期間擔任科龍集團營銷副總裁,他在離開後對所了解的科龍實情一直三緘其口,一直到2005年8月,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他才言辭閃爍地說:「由頭一年賺7個億(實際上是6.3億元)到第二年虧7個億(實際是6.78億元),這引起大家很大的關注,一來一回可是14個億啊。除非是特殊情況,要不就是在專門製造虧損。」他還說:「我可以把虧損這種事變成好事,把領導層的不斷更換這種壞事變成好事,但我沒有能力把偷錢這種壞事變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