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敗局 - 第2章

吳曉波

「這個企業怎會如此脆弱?」

【三株大事記】

【後續故事】

【檔案存底一】

【檔案存底二】

【檔案存底三】

【新新觀察一】

【新新觀察二】

太陽神:

逝水難追「太陽神」

燦爛升起的「雙子星座」

CI導入第一家

南派北派各有風範

從萬丈雄心到萬丈深淵

「空降兵」無力挽狂瀾

【太陽神大事記】

【檔案存底】

【案例研究】

南德:

一個「堂吉訶德」的中國版本

牟其中是企業家嗎?

世無定勢,遂使牟某成名

四大錯位

多重失信

「倒牟風暴」

終結首富神話

【南德大事記】

【後續故事】

【案例研究】

【新新觀察】

【八方說詞】

亞細亞:

激情燃盡「野太陽」

「中國最有文化的商場」

「功夫酒菜外,特色禮儀中」

走上連鎖經營的不歸路

「恐怕我的恥辱柱大些」

【亞細亞大事記】

【案例研究一】

【案例研究二】

【八方說詞】



十年——十周年紀念版代序

都已經過去了。貝殼凝結為岩石

如同,無數

不足輕重的細節

構成為歷史

海的水平面,欲望仍在燃燒,

用金幣引渡陽光

把陰謀藏在灰燼里

理想是蓄勢待發的海浪

所有的神話都懷着敵意

塞住耳朵的漁人死於誘惑

誰穿着老式的比基尼

像一個戛納歸來的王后

都已經過去了嗎?每一個故事都還活着

它們赤腳

快速而行

從每一塊沙灘

到每一座廣場

註:這首小詩寫於泰國普吉島度假期間。前日出海,看到一座偌大的海島,其臨水部分竟由無數貝殼化石生成,無比駭然。遂寫此詩,並決定將它當成《大敗局》十周年紀念版的序言。

吳曉波

2010年10月於泰國普吉島

2007年修訂版序言

在《大敗局》初版6年之後,我決意修訂是基於兩個原因的考慮:

第一,儘管本書已經被重印了28次,不過,它似乎還在被一再地提及。對於今日的中國商業界而言,這些發生於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敗局所蘊涵的「失敗基因」仍然在時時發酵。

第二,我在2007年初完成了《大敗局Ⅱ》的寫作。這兩部作品放在一起閱讀,大抵可以研習過去10年所發生的最著名的中國企業失敗案例。

此次修訂,讓我有機會能重新認真閱讀了舊作。一個令人欣慰的事情是,我沒有發現任何重大的事實失真和數據偏差,而我對一些現象所作出的判斷和預言,似乎也沒有更正的必要。我僅僅增刪了部分附件,並將部分企業家在2001年之後的命運做了後續的補充記錄。

中國的商業歷史仍在一條演進的軌跡上快速前行着,對於今日的企業家而言,過去那些人們的歷史恰好可能就是他們的今天,所有商業上的興衰都如出一轍。正如歐洲歷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所言:「知識不是預見,但預見是知識的一部分。」所有前人的失誤或許不會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將發生的悲劇中都無一例外地有着前人失誤的痕跡。

是為記。

吳曉波

2007年春於杭州

初版序言

從中國企業的「失敗基因」談起

我這樣理解失敗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很多人對前途失去了信心,更有人懷疑起美國經濟制度的合理性。就在這一時刻,當時的美國總統F.D.羅斯福告訴人們:並非追求利潤的自由企業制度已在這一代人中失敗,相反,是它尚未經受考驗。

我常常以這段話來考量中國企業界正在發生着的沉浮興衰。

在我的理解中,失敗是一個過程,而非僅僅是一個結果;是一個階段,而非全部。正在經歷失敗的,是一個「尚未經受考驗」的、活潑潑地成長中的中國新興企業群體。

如果我們要判斷一家企業是否是一個穩定和成熟的企業,首先要觀察的是,它在過去的兩到三次經濟危機、行業危機中的表現如何,它是怎樣渡過成長期中必定會遭遇到的陷阱和危機的。

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家在幾年乃至十幾年的經營歷程中一帆風順、從來就沒有遭遇過挫折和失敗的企業,那麼,要麼它是一個上帝格外呵護的異類,要麼它根本就是一個自欺欺人的泡沫。

直到我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我所研究和涉及的這些企業絕大多數還沒有完全地退出市場舞台,所以,「失敗」僅僅是對它們成長過程中某一階段或某一事件的描述。我祝福它們能夠一一地從這個失敗的陰影中站起來。而作為局外人和旁觀者的我們,則希望用我們的「解剖刀」和「顯微鏡」從它們各自的敗局中提取寶貴的「失敗基因」。從動筆之初,我就想把這本書寫成一本分析性的著作,我們必須儘量地弄清楚危機是如何發生、如何蔓延的,受難者是怎樣陷入危機的,唯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未來的歲月中儘可能地避免第二次在同一個地方掉進災難之河……

激情年代的終結

就在我寫作這本書的日日夜夜裡,我常常會被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所淹沒,我似乎看到了一個誰也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正如幽靈般越飄越近:今天正在中國的經濟舞台上表演的一些企業家可能將不可避免地隨風而逝。

在過去的10年裡,因為職業上的便利,我至少採訪過500家以上大大小小、各行各業、知名或不知名的中國企業,本書所涉及的企業及企業家,我幾乎均有接觸。我還曾經或深或淺地參與到一些知名企業的新聞、行銷策劃中,我目睹過無數激動人心的輝煌和令人揪心的隕落。所以,現在當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點上一炷清香,面對一疊疊行將泛黃的資料、文件和手稿,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不知道怎樣來形容此刻的心情。

我隱隱感到,我正在告別一個激情的年代,正在告別一批曾經創造了歷史而現在又行將被歷史淘汰的英雄們。他們史詩般的神話正如雲煙般地在世紀末的星空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