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論 - 第1章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作者:(英)凱恩斯
-------------------------------------------------------------
☆本文由早安電子書網友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僅供預覽,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請勿用於商業行為,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早安電子書☆
☆http://www.zadzs.com☆
-------------------------------------------------------------
簡介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當代西方經濟學界具有深遠影響的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
《貨幣論》的全部目的在於,考察如何維持物價水平的穩定和經濟的均衡,如何維持投資與儲蓄之間的相等,如何促使市場利率與自然利率相一致。具體建議是實行銀行體系的貨幣金融管理,操縱並調節利率去影響投資率,使投資與儲蓄相等,並保持穩定,從而達到價格穩定與經濟均衡的戰略目的。我們可以說,《貨幣論》是一部物價決定理論:以物價穩定為軸心,對影響物價波動之各種因素進行理論上和政策上的探索和分析。
此為上冊;
前
言
我在這本書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中,提出了一種貨幣理論基本問題的新研究法。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找出一種方法,不但可以用來描述靜態平衡的性質,而且可以用來描述不平衡的性質,同時還要發現貨幣體系從一種平衡狀態過渡到另一種平衡狀態的動力規律。這就是本書上卷關於「貨幣的純理論」中的主體。在下卷關於「貨幣的應用理論」中,我力圖將質的方法和量的方法結合起來,對於所討論的量值的量級儘可能地善加估計,所根據的主要是英國和美國現存事實。在本卷中,我也敘述了現代貨幣與銀行體系的主要特點,並討論了實際領域中的貨幣管理的方法與目標。
當我校閱本書清樣時,深感其中大有缺點存在。原先寫作時,一邊在做旁的工作,前後共費去好幾年的功夫。我的思想在這一時期中逐步發展和改變,結果是各部分相互之間並不完全協調。結束時和起始時的看法相去很遠。
我恐怕這樣的結果就會使本書中有很大一部分代表着我拋棄已往慣有的觀念和尋求現有觀念的過程。有許多已被擯棄的余物仍然摻雜在字裡行間。因此,我要是把這書重新寫過的話,就可以寫得更好、更簡短得多。我感到自己很象一個在叢莽中用力鑽的人。現在我已經鑽出來了,並看到自己本來可以採取一條更直的捷徑;原先在途中困擾我的問題與疑難對我說來和當初所認為的意義已經不完全一樣了。但我仍然希
望能適當地把這本書就其現階段的價值貢獻給全世界,縱使這隻代表着一種資料匯編而不代表一本完成的作品,也在所不計。
其次,我還設法把這一兼具純粹理論與應用理論的系統論文和許多可以獨立成為專論的專題討論結合在一起,這樣做也許是不聰明的。這些半離題的討論中最重要的是關於指數的第二篇和關於投資率變動的第六篇。其中尤其是第二篇,使本書第三篇和第四篇中的基本理論探討的主要進程推後了許多頁,有些讀者也許會寧願跳過這幾章,或者先跳過去然後再回頭來看。
我的另一個不利之處是沒有任何規範足資借鑑,以便正確地安排和整理不同的論題。闡述這類問題的最好途徑,只有通過一系列的著作家的經驗才能漸次地發現。不過,我的研究範圍雖然是世界各大學都開課的問題,但十分奇特的是:據我所知,任何一種語言中都沒有印行過任何論文,對於現代世界所存在的表徵貨幣的理論與事實作系統而徹底的研究。我希望能利用我現在已經得到的經驗,以較小的規模提供一些東西,嘗試着發現解釋這一問題的最佳道路。
我相信,正確地理解本書的論題對於世界的福利具有極大的實際意義。
如果我能作出貢獻的話,這也是得力於我在劍橋工作時的討論與交談的氣氛。d.h.羅伯遜先生對於某些基本問題提出了犀利的見解,沒有他那些概念的幫助,本書就不可能成為現在的形式;同時,本書之所以能逐漸發展而最後定形,並得以避免許多錯誤,最應當感謝的是劍橋大學君主學院的r.f.卡恩先生。他的細心和明敏在許多地方的字裡行間都留下了痕跡,索引也是由他編的。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人都在不同階段中對我提供了幫助,其中特別值得提出的是h.d.亨德森先生。
當本書大部分已付印後,我被派到財政部金融與工業委員會工作,該會由麥克米倫勳爵任主席。因此,下卷中所提的實際建議只是代表我在該委員會工作開始以前的意見,而不代表該委員會將來作報告時的意見。
本書承印者愛丁堡的兩位克拉克先生極為耐心,對校樣校對準確;由於不斷進行修改和增補致使他們的校樣曾長期保持鉛字版的形式,謹此致謝。
j,m,凱恩斯
1930
年9
月14
日於
劍橋君主學院
中譯本序言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當代西方經濟學界具有深遠影響的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他的興趣和活動是多方面的,但就其主導方面來說,他是一個以傳統的貨幣學家起家,然後轉而以建立非傳統的就業、產量一般理論為主攻方向,的經濟學家;是一個最初信奉薩伊定律、歌頌自由放任的自由資本主義、然後轉而倡導政府干預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家。他的三部主要經濟著作:1923
年出版的《貨幣改革論》、1930
年出版的《貨幣論》和1936
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就業通論》),在理論體系和政策主張方面,前後差異很大。可以說,它們是他的經濟學說不斷演變、發展的總過程的三部曲:一方面,這三部著作,彼此有着巨大的變化和差異,可以獨立成書;另一方面,它們卻有着前後繼承關係,可以找出凱恩斯經濟學說從《貨幣改革論》、《貨幣論》到《就業通論》的發展線索。
《貨幣論》一書在凱恩斯的上述三部曲中,是一部過渡性的重要著作,在凱恩斯《就業通論》的形成進程中,有它的獨特地位。這裡只就有關此書的下列幾個問題簡要地加以介述:第一,關於凱恩斯經濟學說不斷演變和發展,特別是《貨幣論》的時代背景問題;
第二,關於凱思斯的治學風格,以及《貨幣論》一書的主要
特點;第三,關於上述「三部曲」中,《貨幣論》這部著作的主要內容;《貨幣論》這部著作的過渡性,以及它為《就業通淪》作準備的發展線索。
一、時代背景:坎坷多艱、江河日下的英國經濟維多利亞女王1837—1901
年臨朝的六十四年是大英殖民帝國經濟的極盛時代。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經濟還是活躍的、有起色的,這時市場機制的運行還算比較靈便,自由放任的經濟體制還算大體上能夠正常運行。
凱恩斯生於1883
年6
月,終於1946
年4
月。從他的出生到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5
年應召到戰時財政部工作,這32
年約占他一生的一半歲月。這是凱恩斯的前半生,包括他的童年時代、在劍橋受教育的青年時代、以及1908—1915
年在劍橋大學擔任經濟學講師的他的學術生涯早年時代,這些都是在這個「黃金時代」度過的。儘管這時英國已屆「黃金時代」
的尾聲,它的處境已經內外交困,各種矛盾正在醞釀和發展,但大體上說,大英帝國仍然算得國勢昌盛,經濟繁榮;英國資產階級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英國經濟的前途仍然充滿信心。凱恩斯終生擁護資本主義制度,並且相信只要有「正確的」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端都可以得到改善。
他的這種基本態度同其前半生的上述時代背景有密切關係。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大英帝國由強盛趨向衰敗的轉折點:受戰爭的沉重打擊,英國由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海外許多傳統市場被美、日等國奪走,航運和國際貿易受到重大削弱。英國是這次戰爭的勝利者,又是這次戰爭的失敗者。它贏得了戰爭,但輸掉了帝國。從此,帝國瓦解初露端倪,再也不能按照以往的那種傳統辦法繼續統治下去了。英國在前一階段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所積存的各種矛盾,到大戰勝利結束之際,都通通暴露出來,並且日益尖銳。
英國戰後及整個二十年代面臨的重大經濟問題主要有三:一、巴黎和約與戰債;二、通貨緊縮政策;三、恢復金本位制。這三個問題在某些方面是互相關聯的,後兩者彼此之間的關係尤其密切。凱恩斯認為,它們的嚴重後果集中表現為英國整個二十年代獨特的長期慢性蕭條。現舉當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1913—1929
年加工工業生產指數如下表,作為考察當時英國經濟狀況的具體材料:
1913—1929
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加工工業生產指數國
別1913
年1929
年
美
國100
l80.0
英
國100
100.3
法
國100
142.7
意
大
利100
181.0
日
本100
324.0
德
國l00
117.3
資料來源:《工業化和對外貿易》,日內瓦1946
年版,第134
頁。
從上表數字可以看出,英國二十年代的長期慢性蕭條,同其他國家相對照,具有十分明顯的獨特性。二十年代的美、日、法、意等國的工業都有相當大的增長,而英國在整個二十年代卻是停滯不前的;到1929
年,英國的工業生產才勉強達到1913
年的水平,這在英國經濟發展史中確實是空前嚴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統治階級普遍具有滿足於維持現狀的保守思想,即使在戰後經濟困難的年代裡,英國正統思想界占統治地位的仍然是對1914年以前興盛優勢的留戀。他們認為,戰前有着經濟發展的常態和均衡。為了重新回到那種「幸福世界」,原來的經濟體制和政策都應該恢復。在這種戀舊情調的支配下,英國各屆政府在戰後和二十年代主要採取如下幾項重大的經濟政策和措施:
(一)堅持健全財政原則(財政部觀點):平衡預算,緊縮政府開支,堅持自由放任政策,同時厲行通貨緊縮政策。英國在大戰期間,戰費開支浩大,入不敷出,於是國債大大增加,同時貨幣供應量也有所增加,引起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這是戰時經濟的必然結果。戰爭結束後,進行財政與金融的整理,回到平時經濟的軌道,這是所有交戰國在戰後初期必須實行的共同原則,不僅僅是英國如此。這裡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英國戰後希求「回到1914年」這種懷舊幽靈,強烈地表現為支配着英國戰後經濟政策的獨特格調。其他如美、法、日等國卻沒有戰前「黃金時代」的歷史包袱,它們的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金融政策,都是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適當擴大信用;特別在經濟衰退的年份,不僅不追求預算平衡,而且不惜舉債去應付困難。在這種適度擴張政策的影響下,這些國家的經濟在二十年代都有相當大的發展。而英國呢,不論在二十年代初期的經濟危機中,還是在隨後的長期慢性蕭條期間,都是在傳統經濟理論的指導下,始終貫徹着財政金融緊縮政策。
歷屆政府推行這種緊縮政策,在於希圖藉此來為市場經濟提供一個健全的環境,使其便於充分自動調節,回復到1914
年以前的經濟繁榮局面。但是,結果卻適得其反,使英國經濟長期陷於慢性蕭條的困窘境地。凱恩斯則堅決反對這種通貨緊縮政策,圍繞着「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這種關鍵性的重要經濟政策問題,在整個二十年代、以至三十年代前半期,長期地、經常地、越來越強烈而深入地,同傳統經濟學教義展開針鋒相對的論爭。他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經濟影響進行了比較細緻的分析,認為兩者都會導致物價水平的波動(上升或下降),引起財富重新分配,而使一些階級得益,另一些階級受損;他認為,通貨膨脹有欠公平,而通貨緊縮則必然會造成經濟衰退和失業增加,危害很大;權衡利害得失,在兩者中寧取前者(假若比較溫和的話),而反對後者。
(二)恢復金本位制,而且回到戰前平價。第一次大戰期間,交戰國家乃至中立國家暫時脫離了金本位制。英國停止了銀行券的兌現,實際上等於結束了傳統的金本位制。
英國戰時和戰後初期通貨膨脹是嚴重的,物價普遍上漲。戰後英國朝野人士懷戀戰前物價水平的穩定,寄希望於恢復金本位制,控制通貨數量的增大,遏制通貨膨脹,此其一。英國戰後輸出貿易處境困難。大戰期間許多傳統的國際市場被別國奪去了;同時,英國出口商品因價格昂貴,在國際市場中競爭能力低落,戰後輸出總值只及戰前的三分之二。而英國出口貿易在國際經濟中素占很大比重,輸出銳減使英國戰後國民經濟遭到很大困難。英國統治階級希望恢復金本位制,能夠提供一個市場自動調節的機制,f
消除或減輕英國國際貿易大量逆差的失調病態,此其二。戰後英國在國際金融領域中的地位大為降低,英鎊的國際信譽大受損害;世界黃金儲備的40%被美國掌握,紐約一躍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英國政府決定恢復金本位制,寄希望於提高英鎊匯率,使英鎊價值固定在黃金上,從而達到提高英國在國際金融中的信譽,鞏固倫敦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等目標,此其三。
英國《麥克米倫報告書》指出:恢復黃金的昔日地位,作為國際的標準價值,是戰後六、七年來通貨政策的正常目標。經過戰後幾年的籌劃和醞釀,終於1925
年4
月由當時財政大臣溫·丘吉爾決定:恢復金本位制,並且回復到戰前的金平價,即提高英鎊外匯價格的10%
。這一重大措施的後果,完全事與願違,使英國輸出商品價格昂貴,進口商品價格低廉,從而使英國對外貿易逆差變本加厲。
凱恩斯對恢復金本位制一向堅持反對態度,尤其反對使英鎊匯率回到戰前金平價。他早就指出,這種措施會使輸出更加困難,國際貿易和國際收支更趨惡化。這種論斷沒有得到英國政府的重視和採納。但是,他這種預言後來卻得到證實,英國不得不於1931
年9
月放棄金本位制,實行英鎊貶值。
(三)工人運動高漲。戰爭使國內階級矛盾大大地尖銳化。
強行降低工資激起了空前的全國總罷工。戰後英國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也受到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巨大鼓舞。當英國及其他各國資產階級聯合進攻蘇維埃社會主義俄國時,英國工人階級堅決反對干涉蘇俄,成立了「不許干涉俄國」全英委員會及地方委員會,進行了各種富有意義的活動。1920
年英國共產黨成立,標誌着英國工人階級革命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英國二十年代的長期慢性蕭條,使工人失業率達到10%以上,問題十分嚴重。資產階級謀求復甦工業,解決失業問題。英國劍橋學派經濟學家認為,失業是工資過高造成的;只要工人肯降低工資,資本家就能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從而增僱工人。英國統治階級早就着眼子通過降低工資來改善對外貿易的不利困境。經過幾年策劃,1926
年4
月底煤曠業主宣布降低工資,延長工時,並以大批解僱來威脅工人。英國工人階級於5
月4
日開始全國性總罷工,除礦工而外,鐵路、運輸、機械、建築、印刷業、電力等行業的工人都參加了罷工,全國交通斷絕,整個國民經濟癱瘓。這次總罷工歷時9
天,但煤礦工人罷工則持續了大約半年。它顯示了工人階級團結鬥爭的巨大力量。
凱恩斯反對用強行降低工資的辦法謀求輸出貿易的好轉,他早就預言並警告過:強行降低工資勢將引起勞資糾紛。他的論斷沒有受到重視和採納。
結果,在英國歷史上空前的全國總罷工爆發了。目睹當時整個國民經濟陷於癱瘓的那種危殆局勢,他從維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立場出發,對政府當局及傳統工資理論進行了指責。
《貨幣論》這部專著就是凱恩斯以英國這種長期慢性蕭條、特別是二十年代後半期的危困局勢為時代背景所提出來的病情診斷和治療處方。
二、凱恩斯的治學風格
凱恩斯生逢大英帝國由鼎盛轉趨衰敗,坎坷多艱,江河日下的危困時期,又是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帝國主義階段的時期。他的資產階級立場驅使他對英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障礙究竟何在,以及如何解救這一中心問題,不斷進行探索、探索、再探索。這就是凱恩斯為了救治英國資本主義病症,不斷規劃診治方案的三部曲:第一步「探索」:是他的《貨幣改革論》;第二步「探索」:是他的《貨幣論》;最後一步的「再探索」:是他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
凱恩斯在這種不斷探索、尋求救治方案的過程中,表現出他如下的治學風格:
(一)注重經濟現實。凱恩斯是一個以貨幣學家起家的經濟學家。貨幣金融這個領域,相對於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說,是更接近於經濟現實的。凱恩斯所從事的經濟研究,大都針對當時英國及國際上的重大的經濟現實問題。他的上述主要著作「三部曲」如此,即使他早期出版的第一部專業著作《印度的貨幣與金融》,戰後初期出版的《和約的經濟後果》,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所發表的戰後國際金融方案等等,也無一不如此。
二是對問題採取比較現實的態度。他承認經濟發展中出現了嚴重問題,戰後情況改變了,過去的老辦法行不通了,必須改弦更張。因此,他對解救問題的辦法採取自由派的開明態度,反對全盤迴復戰前的舊體制和舊辦法。
這樣,他在當時的經濟學界處於「異端者」的地位。
三是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而出謀劃策的立場始終如一。他認為,只要採取正確的經濟政策,病症就可以得到救治,英國經濟就能保持興旺。他在重視經濟政策的同時,還重視對經濟「病症」的「診斷」。在上述「三部曲」
中,每一著作都是既有政策建議,又有理論診斷。
(二)多產與善變。凱恩斯的著作既有通俗性的論文和小冊子,又有學術性的專著;此外,還有大量書訊和演講詞。英國皇家經濟學會把他的全部作品編輯成《凱恩斯選集》,計30
大卷。
凱恩斯的上述專業著作「三部曲」,前後差異很大:《貨幣論》與《貨幣改革論》相比,《就業通論》同《貨幣論》相比,理論觀點和政策建議都是各成體系,成為獨立的專業著作。在不到二十年的歲月里,理論體系和政策主張發生了三次劃階段性的變化,每次變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可以說前後判若三人。
(三)凱恩斯的整個學術生涯貫徹着激烈的論爭。爭辯的矛頭指向當時執政當局所推行的政策和傳統的經濟學教義。以二十年代的長期慢性蕭條而論,論爭就十分激烈。
例如,戰後初期英國經濟嚴重失調,處於慢性蕭條的困境,英國統治階級力圖從這種困境中擺脫出來。《貨幣改革論》主要是適應這種需要而出世的。在此書中,一來反對當局採取的通貨緊縮政策,認為這一政策使物價水平不斷下跌,招致產業蕭條;主張容許溫和的通貨膨脹,試圖用這種貨幣政策去解救經濟衰退。二來反對英國朝野提出的恢復金本位,並回到戰前金平價的政策,主張改採管理本位的貨幣制度。
例如,
1925
年4
月英國保守黨內閣財政大臣丘吉爾作出恢復金本位制的決定後,凱恩斯很快就寫了《丘吉爾先生政策的經濟後果》一文進行爭辯,指責丘吉爾「是在故意擴大失業」。
又如,英國整個二十年代的失業率,除1924
年外,從未低於10%。這是長期慢性蕭條期間最令人困惱的病症。1929
年5
月英國普選,凱恩斯代自由黨撰寫大選宣言——《關於擴張計劃》,闡述了勞合·喬治提出的每年由政府支出一億英鎊,使50
萬失業工人獲得就業機會的擴張計劃。勞合·喬治為了採用公共工程政策作為失業的治療劑,四處遊說。凱思斯和漢德森合寫了《勞合·喬治能做得到嗎,》的一本小冊子,對勞合·喬治所作的努力表示支持。他認為通過政府財政支出,舉辦公共工程,能夠對救濟失業產生積極的效應。在關於救洽失業對策問題的這次論爭中,凱恩斯首次跳出了貨幣調節的傳統領域,進入財政政策領域;同時,在討論財政政策的效應時,他還粗略地提出了儲蓄對投資的關係等理論。這些理論可以說是日後《通論》中有關重要論點的葫芽。
論爭,這是凱恩斯貫穿於他的許多論著中的理論特點。
可以說,《貨幣改革論》是二十年代初期大論爭的總結,《貨幣論》是二十年代中期和晚期大論爭的總結,《通論》是三十年代前半期大論爭的總結。
三、《貨幣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同《就業通論》中就業理論的聯繫
(一)《貨幣論》中貨幣調節方案的基本內容1.從《貨幣改革論》中的貨幣調節方案到《貨幣論》中的貨幣調節方案的轉化
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長期蕭條病症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1920
年經濟危機爆發到恢復金本位制前夕為病症初發、有時略見好轉的早期階段;從1925
年恢復金本位制到1929
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為病症加劇而空前持久的中期階段;1929—1933
年經濟大危機及隨後的特種蕭條為病勢垂危的晚期階段。
《貨幣改革論》中的貨幣調節方案是凱恩斯救治上述早期蕭條病症的理論診斷和政策處方。他撰寫《貨幣改革論》的歲月,病症尚在初期,他以為以傳統的貨幣數量論為理論依據,主要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並輔以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的溫和調節,就可以穩定物價、克服蕭條,恢復英國經濟的均衡和繁榮。但是,事與願違,這一套救治方案並未被英國當局採納;而且,英國經濟病情繼續惡化,即使方案付諸實施,也未必能有明顯「療效」。特別是1925
年按戰前平價恢復金本位制後,英國輸出貿易更加困難;隨後,政府和壟斷資本家強行削減工資、延長勞動工時,激起1926
年英國歷史上空前的全國總罷工和煤礦工人的長期罷工,局勢嚴重惡化。凱恩斯面對英國歷史上最嚴重而漫長的蕭條困境,深感救治這種痼疾的迫切性大大提高,而《貨幣改革論》中提出的貨幣調節方案,忽略了應該考慮的一些複雜因素,對日益嚴重的慢性蕭條病疾解釋得不夠深透,必須進行修正。
於是,《貨幣改革論》出版不久,凱恩斯就着手撰寫《貨幣論》,編制「新」型的貨幣調節方案。他把傳統的貨幣數量論改換成「物價水平基本方程式」,將原來被忽略了的因素增補進去,從而使以此為基礎而推導出來的貨幣調節政策在內容上、格調上都相應地擴大化、複雜化了。
例如,原來偏於籠統的貨幣總量,此刻進行了各種貨幣的明細分類;原屬單一的銀行存款,此刻分解為收入存款、企業存款和儲
蓄存款了;原來偏於籠統的貨物總量,此刻分解為消費品貨物和投資品貨物;相應地,原屬統一的支出,此刻分解為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了;原屬統一的物價水平,此刻分解為消費品物價水平和投資品物價水平了。
原屬利潤的範疇,此刻分解為企業家的正常收入和意外利潤了;原屬單一的利率範疇,此刻分解為自然利率和市場利率了;原來只在《貨幣改革論》序言中簡要地提到「儲蓄—投資」關聯問題,此刻把儲蓄和投資兩者的均衡和矛盾問題,着力加以發揮,構成「新」型貨幣調節理論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了。
這樣,兩種類型的貨幣調節方案,既有着共同的實質和戰略目標,顯示其前後的連續性;也有不同的具體格調和表述方式。
2.《貨幣論》中的貨幣調節方案的基本綱要和總體結構《貨幣論》的中心內容是:將《貨幣改革論》中的貨幣數量論加以修訂,增加一些認為被忽略了的因素,擴展成為「貨幣價值的基本方程式」;並以此作為理論基礎,論述物價水平的穩定和經濟的均衡。
他認為,物價是否穩定與經濟是否均衡,取決於投資與儲蓄是否相等;而投資與儲蓄是否相等,又取決於市場利率是否與自然利率相一致。
他提出,如果放棄金本位制,改採貨幣管理本位制,由中央銀行採取適當的貨幣調節措施,使市場利率與自然利率相一致,從而使投資與儲蓄相等,則物價水平就可以穩定於生產費,使經濟趨於均衡。
《貨幣論》的全部目的在於,考察如何維持物價水平的穩定和經濟的均衡,如何維持投資與儲蓄之間的相等,如何促使市場利率與自然利率相一致。
具體建議是實行銀行體系的貨幣金融管理,操縱並調節利率去影響投資率,使投資與儲蓄相等,並保持穩定,從而達到價格穩定與經濟均衡的戰略目的。
羅賓遜夫人論斷說:凱恩斯在此書中「關心的只是嚴格地限於一般物價水平久我們可以說,《貨幣論》是一部物價決定理論:以物價穩定為軸心,對影響物價波動之各種因素進行理論上和政策上的探索和分析。
《貨幣論》中的貨幣調節方案所包羅的因素頗為複雜,可以概括為如下要點。
第一,戰略目標:物價穩定與經濟均衡,解救英國當時的經濟困境。
第二,理論結構:(1)一些奇特而怪誕的經濟概念;(2)根本理論——(a)十足的名目主義貨幣本質觀,(b)以貨幣購買力為具體內容的貨幣價值論;(3)核心理論——從以傳統貨幣數量論為基調轉化而成的「貨幣價值基本方程式」;(4)中介理論——(a)利率理論——市場利率與自然利率兩者間的矛盾與相等;(b)投資理論——儲蓄與投資兩者間的背離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