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全集 - 第1章

王守仁(王陽明)

書名:王陽明全集:簡體注釋版

作者:王陽明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本文由早安電子書網友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僅供預覽,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請勿用於商業行為,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早安電子書☆

☆http://www.zadzs.com☆

-------------------------------------------------------------

書名:王陽明全集:簡體注釋版

作者:[明]王陽明



   陳明

王正

谷繼明

等注釋

   陳明審校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本書若有印裝質量問題,請向出版社營銷中心調換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400-6679-118

竭誠為您服務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編排說明

明隆慶六年(1572年)謝廷傑巡按浙江時,輯刊《王文成公全書》,共三十八卷,分為語錄、文錄、別錄、外集、續編、年譜、世德紀、附錄等多部分;因為整理和刪定者並非一人,全書在體例和分類上並不統一:語錄之外,文錄、續錄、別錄、外集、續編、附錄令人眼花繚亂,同一文體可以分散在不同的篇章中。後來的《王陽明全集》,包括上海古籍版和浙江古籍版,除了增補軼文,在體例上均遵循舊制。好處是延續了《王陽明全集》編纂傳統,利於學術研究;不利的地方是,普通讀者閱讀起來麻煩。

有鑑於此,本書依據文體之不同,將原來分散於不同編章的內容重新做了編排,分為五冊:第一冊,語錄(《傳習錄》),書信;第二冊,序、記、說,雜著;第三冊,奏疏,公移;第四冊,詩賦,墓誌、祭文等;第五冊,年譜,世德紀。希望這種做法可以給讀者帶來閱讀方便。

本書以1934年商務印書館的《王文成公全書》為底本,同時參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王陽明全集》,謹向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等編校者表達謝意。

編者

2014年12月

陽明學問題略說(代序)

陳明

在近年的國學熱中,陽明學的熱度是比較高的,不僅學界有很多的研究著作,民間也有很多的粉絲擁躉。確實,他這個人立德、立功、立言都有比較大的成就,加上在日本影響很大,又有蔣中正等大人物作見證,於是其著作一路飄紅,甚至成為各種主題培訓班的教材。

但古來聖賢皆寂寞,陽明真正的知音應該不會很多。

我覺得,把陽明其學放在宋明思想的結構框架中去理解思考,把陽明其人放在某種時代背景去體會敬仰,也許有助於求得對陽明其人其學較大程度的理解,有助於從對其人其學的理解中更好地拓展視野提升境界。

牟宗三先生把宋明理學分為五峰蕺山、象山陽明與伊川朱子三系,並視五峰、蕺山與象山、陽明兩係為儒學之正宗,而伊川朱子係為儒學之歧出。這是從他所謂道德的形上學出發所做的儒門內部之判教。從思想史和社會史角度看,各種思想的發生發展與影響意義才是更重要的。簡單說,朱子建立的理本論,將作為經驗世界的道德之理作為最高範疇,所謂沒有天地萬物之前畢竟先有是理,從而使《易傳》中「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的生命之天被解構放逐,道德成為人性,結果就是世界板結、生命偏枯、靈性無存、缺乏英雄——「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陽明生於官宦之家,天資聰穎,一開始也是遵循朱子格物之學學為聖人,以乃父官衙里的竹子為對象連「格」七天,無所得入,一頭栽倒在地。正是斷絕這一理路之後,出入佛老經年,陽明「居易處困」中於龍場悟道:「聖人之學,心學也」。其為學宗旨後來被概括為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以心為本,使人的個體性、主體性得到彰顯和確立,而個體性和主體性的彰顯和確立又使得人的感性生命得到釋放的空間,人的自由意志得到足夠的肯定。其意義無論是儒學內部還是思想史上都是至關重要的。明代社會私人生活領域的發育、陽明人生的輝煌以及陽明後學的發達和流蕩都與此有關,都是這一點的證明。

根本的原因,陽明學是作為朱子學的反對者出場的,而不是作為其替代者出場的,即以對方的存在為前提,以對對方缺陷的彌補為合法性依據。從儒家內部來說,其要害則在於,陽明所創之心學雖然強調靈明一點,但卻不能上遂於天,從大哉乾元的生物之心建構起性與情、人與物、仁與義的均衡關係,而終於只是寄託一己之肉身,以為宇宙之中心,不僅只是在經驗性的情感、意識里打轉,並作為萬物尺度,其所構築的生活世界與孔子所體會提點的世界圖景相去之遠已不可以道里計矣!換言之,心學之失不在主人心重體悟,而在失卻天之信仰,一味向內而無所依託,終流於禪而同於物。

例如,作為龍場悟道主要內容的格物新解,主要是向內反轉,由「於物上尋理」轉為「在心頭正念」,而與格物原本的於物上感悟天地生物之仁、物我一體之理進而正心誠意成己成物之意失之交臂——他是知道《大學》和《中庸》的內在關係的,曾說「子思括《大學》一書之義為《中庸》首章」,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蔽於心而不知天。失卻了由天地生物之心而來的絕對的仁為標準,知善知惡的良知、為善去惡的致良知都因為只是經驗中事而變得十分脆弱。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陽明學即陽明其人。這種陽明人格是英雄豪傑式的,其特點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狂」。他有句詩「點也雖狂得我情」(《月夜二首·與諸生歌於天泉橋》),「吾與點」作為孔子嚮往的境界,表達的是一種大而化之的生命氣象,光風霽月與物同體,陽明目之以狂而自相期許,豈止狂而已哉,已是由狂而妄、由狂而悖了!人們津津樂道的東鄉平八郎的故事,實際證明的正是這點——這位佩戴「一生俯首拜陽明」腰牌的主人,正是作為浪速號艦長在甲午海戰中崛起,然後由八國聯軍日本艦隊司令漸次成為日本軍神。

意志、情感、經驗,對於一個文化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卻是不夠的。對於一種人生來說,同樣如此。陽明學某種意義上說好比一種沒有方向性的興奮劑,對於行動的決心和能力有巨大的激勵作用,成就不世之功,至於是善是惡卻很難提供保證。陽明自己就對弟子王畿將為學宗旨「四句教」演繹為「四無說」表示認同:「心體既是無善無惡,意亦是無善無惡,知亦是無善無惡,物亦是無善無惡」。陽明從百死千難中體察出來的「靈丹一粒」,藥力很大,副作用也很大。正所謂高明易啟流弊,最上乘的武功最容易走火入魔。怎麼救治?記住一點:「釋氏本心,吾儒本天。」

親愛的讀者諸君,你準備好了麼?

是為序。

2014年11月

總目錄

第1冊

傳習錄·書信

第2冊

年譜·世德紀

第3冊

詩賦·墓誌·祭文

第4冊

序記說·雜著

第5冊

奏疏·公移

第1冊

傳習錄·書信

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