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家庭場景 · 22 把自己裹起來 線上閱讀

22

把布料穿在身上,你能想出多少種穿法?

你需要

幾塊布料,長度為2~3米,寬度任意(浴巾和床單就很好!);畫畫用的鉛筆和紙,或者智能手機

前期準備

和孩子聊聊基本的生活需求:食物、住所、衣服。這種交流可以持續一整天。

怎麼做

1.給孩子一塊布,自己也拿一塊。

2.大聲問孩子:「這種布能穿在身上嗎?怎麼穿呢?」

3.鼓勵孩子用布把自己裹上。隨你們高興,怎麼裹都可以。

4.聊聊身上哪些關鍵部位需要蓋起來。你們的穿着是不是能應對任何天氣?還要再加些什麼?

後續活動

● 試驗並找出各種衣物的搭配。

● 把衣服的款式畫下來,或者用智能手機拍下來,保存好這些設計。

● 聊一聊各種衣服是怎麼穿上身的,為什麼不會掉下來。袖子、褲腿、扣子、拉鏈是不是必需的?內衣一定要穿嗎?

● 和孩子一起研究衣服上用到的技術。在拉鏈、摁扣、尼龍搭扣(魔術貼)出現前,人們是怎麼穿好衣服的?又是誰發明了這些東西?研究的時候,電腦又可以派上用場。

活動用意

在這項活動中,家長效仿了第一個拾起獸皮或樹葉遮蔽身體的人類。活動本身也打開了孩子的思路,讓他去理解衣物的用途和結構、身體的私密和非私密部位。注意鼓勵孩子形成這樣的觀點:別人可以選擇不同的衣服,這不是怪異。當孩子看到其他民族的着裝時,他就會記起這段經歷,饒有興趣地留意人們的各種穿衣方式。

進一步

關注電視、書籍、雜誌和大街上人們不同的穿着。注意各種各樣的外套。找一找長裙、披風、印度沙麗服、古羅馬托加長袍,以及其他只用一塊布做成的服飾。也看看孩子自己的衣服。這些衣服用了多少種不同的織料?是怎麼拼縫在一起的?

小提示

鼓勵孩子給洋娃娃、毛絨玩具,甚至自己做衣服。布料上不需要有花樣,也用不着縫紉機,只要針、線、一把剪刀、一塊布就足夠。不要把思路限制在襯衫、褲子這類熟悉的服飾上,引導孩子做出具有自己風格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