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戶外場景 · 2 大步走 線上閱讀

2

「媽媽,我能走了嗎?」這個經典的遊戲不僅好玩,還能讓孩子熟悉距離和空間的估算。

你需要

一個足夠大的空間(以容納所有玩家在其中走動)

前期準備

這個遊戲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人數不限,年齡不限。每個人都有當「媽媽」的機會。

怎麼做

1.指定一個人當「媽媽」。「媽媽」是遊戲的主持人,站在場地一側,即終點線處。玩家們則在起點線處站成一排。

2.由「媽媽」來選一名玩家,下達一些動作指令。比如:「傑森,你走三大步。」

可以按以下規則下達指令:

大步——使勁兒邁步,能邁多大是多大;

小步——前後腳挨着走,10小步大約等於1大步;

大跳——雙腳併攏使勁兒跳;

小跳——雙腳併攏跳,但是跳的步子小一些;

轉着走——朝着一個方向轉着走,一隻胳膊舉過頭頂,就像打着傘;

踮腳走——用腳尖小步走;

鴨子走——像鴨子一樣搖擺着慢慢往前挪。

你可以隨便安排上述指令,或者設計你自己的步伐規則,甚至加入「倒回起點線」的走法。

3.玩家在起步之前必須先問:「媽媽我能走了嗎?」如果忘了問,就要返回原點從頭走。

4.「媽媽」可以回答「你能走了」或者,「你不能走」。

如果不能走,玩家必須待在原地。

5.玩到所有人都走到終點為止。最後一個到達終點的,在下一輪就要當「媽媽」。

後續活動

聊聊不同步子走出來的距離,可以這樣說:「從臥室到浴室要走幾小步?要大跳多少次?」鼓勵孩子估算一下,再實地驗證。

活動用意

玩這個遊戲的孩子很快會明白,走大步要比走小步更快抵達終點。整個遊戲其實都在用非標準的單位測量——玩家用自己的步數丈量走過的距離。孩子會理解距離和步數之間的相等關係。可能三次「打傘」轉着走就能最快地抵達終點——「傘」打得越開,距離就能走得越遠。而大跳和小跳能走多遠,則取決於你起跳的力氣和在空中停留的時間。

進一步

建議玩家和「媽媽」商量着走。「媽媽」下達指令的時候,玩家可以說:「親愛的媽媽,我能小跳兩次再轉着走嗎?」這時「媽媽」就要判斷,按玩家的請求走出的距離是否與自己的指令相等,然後回答是否同意。

小提示

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或電腦,看動物如何行走:大象在游泳,企鵝踉踉蹌蹌地走,貓咪走貓步,等等。把你們看到的走法設計進這個遊戲裡。再聊聊動物的步伐和它們的體形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