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的薄暮:1.講故事的人 線上閱讀

這本書里的不少故事都是一個叫帕迪·芬林的人講的,他是個眼睛挺有神的小老頭,住在巴利索代爾村[1]一間四面漏風的小屋裡。那一帶,用他的話說,是「整個斯萊戈最靈異(他的意思是有仙氣)的地方了」。不過,別人或許會認為,它排名應當在達姆克利夫[2]和達馬海爾[3]之後。我和他初次見面時,他正煮着蘑菇;第二次遇見他時,他躺在樹籬下打盹,笑眯眯地做着夢。他總是樂呵呵的,不過我從他的雙眼(它們從布滿皺紋的眼窩裡瞥出來,像兔子眼一樣滴溜溜轉)中總能察覺一絲憂鬱,這種憂鬱幾乎與歡樂如影隨形;這是擁有質樸本性的人和所有動物都會感受到的那種心靈的憂鬱。

[1] 愛爾蘭斯萊戈一地區。——譯註

[2] 同上。

[3] 同上。

實際上,他很有理由為生活發愁:老邁、模樣古怪、耳聾,這些使他越發孤單,並且經常遭孩子們捉弄。但也許正因為如此,他總是講些開心、樂觀的故事。比如,他喜歡講科倫西爾[4]如何逗老媽媽開心的故事。「你今兒個咋樣,媽媽?」聖人問。「不咋的,」老媽媽回答。「那祝你明天更不咋的。」聖人說。第二天科倫西爾又來了,他們的交談還和頭一天一樣。到了第三天,老媽媽說,「感謝上帝,好些了。」聖人便回答,「那祝你明天更好些。」芬林還喜歡講,等到末日那天,審判者將給好人賞賜,把壞蛋丟進永不熄滅的烈火中煎熬,做這些的時候,他臉上將始終掛着笑容。芬林見過很多幻象,有的讓他想起來就樂,有的則令他黯然神傷。我問過他,有沒有見過仙人,回答是,「它們多得煩人吶。」我還問過他,是否看到過女妖班西[5]。「見過的,」他說,「在那頭的水邊,正用手拍河水呢。」

[4] 即聖科隆巴(521—597),愛爾蘭歷史上著名的宗教領袖之一,出身於愛爾蘭北部的貴族家庭,後投身宗教,一生虔誠苦修,曾從愛爾蘭到蘇格蘭傳播教義。

[5] 愛爾蘭傳說中的女妖,化身之一為一個在河邊洗滌將死之人的血衣的洗衣婦。——譯註

image00089

以上這些都是差不多一字未改地摘自一本記滿帕迪·芬林講的故事和諺語的筆記,它們是我在認識他後不久記下的。現在我一看到這本筆記就懊惱不已,因為最後那幾頁空白再也無緣填滿。

這本書里的不少故事都是一個叫帕迪·芬林的人講的,他是個眼睛炯炯有神的小老頭,住在巴利索代爾村一間四面漏風的小屋裡。那一帶,用他的話說,是「整個斯萊戈最靈異(他的意思是有仙氣)的地方了」。

——講故事的人

帕迪·芬林死了;我的一個朋友給了他一大瓶威士忌。老頭儘管生活向來很有節制,但一看到這麼多酒,不由忘乎所以;他連着猛喝了幾天,把命給送了。因為年齡老邁、生活艱苦,他的身體早已虛弱不堪,遠非年輕時候可比,哪裡經得住這番猛喝。他講故事可是把好手。和尋常的講故事者不同,他為了找到角色來充實故事,不惜窮盡天堂、地獄和煉獄,找遍仙境和人間。他未曾見過大千世界,但是他講述形形色色的場面的本領卻不遜荷馬。也許,藉助於像他那樣的人,愛爾蘭人可以重拾古時那種純樸、豐富的想象力。除了用象徵和事件來表達情緒,文學還能是什麼?而為了表達各種情緒,難道僅僅有這個荒蕪的人間就夠了,再不需要什麼天堂、地獄、煉獄和仙境了嗎?此外,難道就不存在那種非得勇敢地將天堂、地獄、煉獄和仙境合而為一,或者將獸頭安上人身、將人的靈魂塞進岩石,才能夠充分表達的情緒了嗎?講故事的人吶,讓我們大膽向前,儘管去抓住心靈需要的任何獵物吧,不要害怕。這一切都存在,都是真的,人間,只是我們腳下的一片塵土而已。